作者:大師兄,編輯:小市妹
四川在資本市場的起伏,堪稱中國經濟轉型的最鮮活樣本。
1998年1月,四川長虹市值超過650億,以電視巨頭的身份成為A股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當年排名第二的,市值不過350億,還不到長虹的六成。
此後20多年,中國產業結構快速轉型,電視機等傳統家電行業風光不再,四川長虹市值也一落千丈。
直到最近,昔日股王搭上了等諸多熱門題材,股價再次大漲,市值一度重回歷史之巔。
但此時長虹到達的巔峰,距離時代頂流已經相去甚遠。
【昔日巨頭,突發暴漲】
10月,曾經的電視巨頭四川長虹迎來了異常猛烈的上漲行情,公司股價單月漲幅高達178%,期間伴隨著11個漲停板,這是長虹上市30年來從未出現過的盛況。
如此暴漲顯然不是電視業務的復甦和新財報的亮眼表現帶來的。
此前公佈的財報顯示,四川長虹前三季度營收772.98億元,同比增長10.33%,淨利潤3.45億元,同比減少28.03%。其中第三季度歸母淨利潤6409.98萬元,同比減少76.82%,環比下降近40%。
公司股價拉昇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公司身兼西部大開發、無人機、跨境電商等諸多熱門概念,10月份A股處於震盪調整階段,牛市氣氛之下,各種熱門題材正是市場的重要炒作主線。
讓長虹贏得市場關注、幫助其重回市值巔峰的最大推力,無疑是搭上了華為的造富風口。
因為4季度華為將釋出原生鴻蒙、Mate 70等一系列重磅產品,與華為相關的概念題材在10月份成為市場上最熱門的炒作方向,包括華為海思、華為尤拉、華為鴻蒙、華為鯤鵬等華為板塊,10月份均大幅上漲,板塊中甚至誕生了本輪行情中的第一支10倍股艾融軟體。
四川長虹和華為的合作已經持續多年,子公司長虹佳華自2020年成為華為中國區總經銷商之一;長虹控股集團旗下分別在科創板和北交所上市的子公司華豐科技和愛聯科技,也和華為有極其密切的合作。
此外,長虹控股集團還直接和間接持有華為鯤鵬生態鏈企業——華鯤振宇約4%的股權。
華鯤振宇是國產算力領域規模最大的公司,也是唯一獲得“鯤鵬+昇騰”最高級別認證的夥伴,堪稱華為計算最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控股股東對華為鯤鵬的參股,讓四川長虹一躍成為最正宗的華為概念股之一。
【過往榮光,一去不返】
時間回到上世紀90年代,彼時華為還沒有崛起、網際網路等新興行業還在萌芽階段,中國經濟中最火的行業,要數以電視為代表的家電行業。
1998年,我國電視機年產量達到3513萬臺,是全球第一電視大國,電視銷售額佔到中國GDP的1%左右,堪稱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
中國電視行業崛起和興旺的時代,四川長虹是絕對的行業之王。
在倪潤峰的帶領下,四川長虹在1990年就超越所有國外品牌,首次成為國內彩電銷售冠軍,此後20年時間裡,長虹一直是國內電視行業的龍頭老大,市場份額最高時超過35%。
1997年,四川長虹淨利潤高達26.12億,成為當時A股最賺錢的公司,排在長虹後面的是寶鋼股份,當年的淨利潤是22.5億。
在行業景氣度和公司業績推動下,四川長虹一躍登頂A股市值榜,成為當時最大的白馬藍籌股和名副其實的股王。
進入21世紀之後,中國經濟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在快速轉型,房地產、網際網路、新能源、半導體、生物醫藥等一系列重要產業陸續崛起,早已飽和的電視行業規模不斷萎縮,在當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和20多年前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2024年上半年,中國大陸電視市場品牌整機出貨量達到1639萬臺,較2023年同期減少了4.2%,創十年來新低,已經不到1998年的一半,電視行業的產銷量佔GDP的比重,已經下滑到萬分之二左右。
電視行業下行過程中,四川長虹在經營過程中也曾犯下一些錯誤,比如與APEX公司合作的壞賬導致2004年長虹鉅虧36.81億;後來又壓錯等離子電視,導致2015年再次大虧19.76億。根據洛圖科技釋出的最新資料,長虹電視銷量已經被海信、小米等廠商超越,行業排名已滑落至第五位,市場份額可能已跌至10%以下。
作為曾經的A股市值王,長虹市值雖然藉助諸多熱點再次回到巔峰,但是和目前A股頭部企業動輒過萬億的市值相比,已經微不足道。即使是當年市值只有長虹十分之一的格力電器,目前市值也已超過2400億,比1998年增長了30多倍,是當前長虹市值的近4倍。
從利潤的角度來看,同樣登上過盈利王的四川長虹,和當下的巨頭型企業更是存在巨大差距。
2023年,四川長虹的淨利潤6.88億,已經不到巔峰時期的三分之一。與之相比,銀行巨無霸動輒過千億的淨利潤,以貴州茅臺和寧德時代為代表的A股新貴,淨利潤都有數百億之多,早已把昔日盈利能力最強的四川長虹遠遠甩在身後。當年淨利潤只有長虹十分之一的格力電器,2023年的淨利潤已是長虹的40倍以上。
【逐浪而行,前途未定】
時代浪潮風起雲湧,逐漸落後的四川長虹也早已啟動多元化轉型,如今的長虹,早已不是一家純粹的電視機公司。
2024年中報顯示,電視給四川長虹貢獻的營收77億,佔比只有14%,而在20多年前,電視業務佔到長虹80%以上的營收,幾乎是四川長虹的代名詞。
為了彌補電視業務的下滑,四川長虹逐步推進多元化轉型。過去20多年,長虹可謂追遍所有的時代風口,從房地產、物流服務到人工智慧、低空經濟等,公司業務範圍幾乎無所不包,按照同花順的標籤資料,公司涉及的熱門概念數高達56個,在A股排名高居第5位。
目前,長虹的第一大收入來源是IT產品與服務,上半年營收177億,同比增長約16.31%,營收佔比34.47%,已經超越電視業務,成為推動長虹營收增長的最重要引擎。
多年折騰之後,長虹的經營業績近年來確實也出現一定程度改善。
2020年到2023年,公司盈利規模連續3年大漲,淨利潤增幅超過10倍。2023年6.88億的淨利潤,雖然無法和巔峰時期無法相比,倒也創下了25年來的歷史新高。
或許是投資者看到了多元化帶來的業績層面的積極變化,四川長虹最近幾年的股價也較為強勢。2023年,四川長虹股價已經上漲了105%,以去年低點計算,四川長虹股價最近兩年的區間最大漲幅已超過7倍,是A股表現最好的上市公司之一。
但是,多元化的代價顯然被很多人忽略,隨著行業標籤越發模糊,四川長虹在實業經營中漸顯卑微。
1998年巔峰時期,四川長虹還是主業極其鮮明的公司,公司整體毛利率高達27.6%,憑藉在電視行業內的超高影響力,公司也獲得了極高利潤。
而在業務極其多元化的2023年,公司毛利率已經下降到11.54%,其中第一大業務IT產品與服務,毛利率只有3.7%。雖然營收已是20多年前的5倍以上,但是最終獲得的利潤水平,跟當年完全不在一個量級。
作為昔日的A股超級大白馬,四川長虹顯然還需要更有說明力的盈利表現,向投資者證明自己的價值。
免責宣告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資訊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採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