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年內新發基金超1000只,募資規模超1萬億元
中國基金報記者 李樹超 張玲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新發產品超1000只,募集資金總規模突破1萬億元。業內人士表示,受益於資本市場政策紅利釋放、創新型基金產品的推出,今年新基金髮行規模再度站上1萬億元關口,預計未來新基金髮行市場持續回暖,且權益類基金髮行佔比將維持在高位。
新基金髮行規模達1.06萬億元
Wind資料顯示,截至11月23日,今年以來新發基金數量為1002只,發行總份額達1.02萬億份,發行總規模達1.06萬億元。
談及新基金髮行情況,上海一家基金公司表示,一是在低利率環境下,大量資金轉向基金市場,尋求更好的投資回報;二是資本市場政策紅利不斷釋放,系列重磅檔案相繼出臺,增量政策推動經濟結構最佳化和發展態勢向好,投資者信心和風險偏好提升;三是創新型基金產品陸續推出,今年上半年權益市場發行低迷,下半年被動指數型產品成為基金公司佈局重點,尤其是中證A500指數相關產品等。
匯成基金研究中心認為,一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債券類基金的發行數量和規模都維持在高位,有效支撐了新基金的首發規模。從資料看,今年二季度新成立的債基規模達到3551億元,為2021年以來單季度最高。另一方面,9月下旬爆款指數——中證A500指數釋出,成為權益類基金新發規模急速上漲的主要驅動力,和債券基金共同驅動新發基金首募規模突破萬億元大關。
根據北京一家基金公司觀察,今年新發基金產品結構呈現“兩升一降”:一是在商業銀行資本新規的影響下,被動指數型債基可完全穿透,今年該類基金新發規模較去年同期增加1500億元,增長約150%;二是中證A500指數成為超級吸金指數標的,加上一系列利好政策出臺,今年被動指數型基金新發規模較去年同期翻倍,增加約1000億元;三是在主動權益類基金業績優勢不明顯的背景下,今年偏股混合型基金新發規模較同期下降約50%。
談及新基金未來發行的趨勢,匯成基金研究中心表示,預計新基金髮行市場會持續回暖,且權益類產品新發規模佔比高的情況會維持一段時間。一方面,短期看,權益市場的回暖以及過去幾年權益類產品新發數量較少,導致權益類產品會有一波“補發”;另一方面,監管層公開表態,鼓勵基金公司發行權益類基金。
股基發行份額創單月次高
從產品發行結構看,今年上半年債券型基金成為新發市場“主力軍”,發行份額佔比持續走高。不過,下半年以來,債券型基金熱度出現下滑,股票型基金髮行迎來“暖流”。
Wind資料顯示,截至11月23日,11月以來股票型基金髮行份額達953.6億份,創下了2015年6月以來的單月曆史次高。
博時基金表示,下半年以來,債券型基金髮行熱度下滑,股票型基金髮行升溫,主要原因在於市場波動和投資者情緒變化。
“上半年市場劇烈波動,債券型基金因其防禦屬性受到投資者青睞,發行份額佔比逐月走高。”博時基金表示,隨著9月底以來一攬子刺激政策的推出和落地,投資者風險偏好上升,對權益類資產的興趣增加,股票型基金髮行開始回暖,尤其是被動型指數基金髮行規模增長迅猛。
前述北京基金公司分析,首先,機構資金主要投資債券型產品。從中長期純債和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歷年的發行情況來看,大部分機構資金一般會在上半年完成委外投資,上半年債券基金新發規模佔全年的比例為50%至70%。其次,今年9月份新發布的中證A500指數帶動作用明顯,加上9月底出臺的利好政策,股市走出了一波上漲行情,助力權益類基金的發行。
上述上海基金公司也認為,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動了股票市場的回暖,提升了投資者的信心和風險偏好,促使更多資金流向權益類基金。相比之下,隨著債券市場調整,部分投資者減少了對債券市場的投資配置。
展望後續新基金髮行態勢,該公司進一步表示,股債發行“易位”趨勢是否會延續,受宏觀政策走向、經濟基本面狀況、市場風險偏好以及國際市場環境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要密切跟蹤相關指標。
製作:小茉
編輯:張潔
稽核:許聞
版權宣告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授權轉載合作聯絡人:於先生(電話: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