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面新聞記者 | 周姝祺
華為正在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單元(下稱“車BU”)相關聯技術、資產和人員轉移至深圳引望公司做準備。介面新聞從華為內部人士處獲悉,預計將在明年1月完成車BU員工勞動合同切換。
近期密集開始與車BU員工溝通簽署新勞動合同和確定補償標準。介面新聞去年獨家報道,華為車BU員工轉向引望後,可以獲得華為提供的N+1離職補償,員工同時可以保留華為內部股票,享有華為分紅。員工簽約引望後,可以再獲得由引望提供的4個月簽字費。
一位華為車BU人士向介面新聞透露,現行方案是車BU員工簽署引望公司和華為雙合同,同時擁有華為和引望雙重員工身份。在此期間,車BU員工依然可保留華為股權和獲得分紅長期激勵。
目前尚不清楚具體操作方式。依據國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全日制用工的勞動者只能與一個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
部分華為車BU員工向介面新聞表達對這一方案的擔憂。內部有訊息稱,後續員工的華為身份可能無法保留,這意味著他們將不再能夠享受每年股票激勵分紅。據悉,今年9月入職車BU的校招生直接和引望簽署勞動合同。
另外,華為依然將為車BU員工提供N+1的離職補償,但是沒有承諾4個月簽字費是否如期發放。現階段車BU員工仍然可選擇內部轉崗留在華為。
去年11月,華為宣佈與重慶長安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擬新成立合資公司。此舉被視作車BU獨立的標誌。今年1月16日,華為完成目標合資公司註冊,正式成立深圳引望智慧技術有限公司。
7個月後,長安旗下新能源品牌阿維塔科技和賽力斯先後宣佈,擬購買華為持有的引望10%股權,交易金額均為115億元人民幣。截至目前,華為持有引望80%的股權,掌握公司7個董事會席位中的5個名額,另外兩個名額分別由阿維塔和賽力斯佔據。
阿維塔和賽力斯均計劃分三次支付這筆交易金額。根據簽署的股東協議,華為在收到第一筆轉讓價款後,將開始把車BU相關聯的技術、資產和人員轉移至引望。從目前進度來看,引望距離實際落地運營不遠。
阿維塔正在為支付投資引望的款項積極募集資金。今年11月18日,上海聯交所釋出阿維塔科技增資專案,披露該公司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20億元(含原股東),主要用於引望公司投資等方面。
市場猜測,繼賽力斯之後,與華為汽車業務繫結最深的鴻蒙智行其他品牌合作也將入股引望。其中北汽藍谷稱,目前雙方利益深度捆綁,未來合作會進一步深入。另有兩家央企東風汽車、一汽集團也在推進入股引望的事宜。
華為輪值董事長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時提到,今年底希望把所有資產和人員裝載到引望。第二批入股引望的汽車公司還沒有明確計劃,但引望與所有汽車公司都有接觸,其“朋友圈”沒有上限。
今年以來,華為車BU與多家汽車公司達成定點專案合作,包括東風嵐圖、比亞迪方程豹等。今年上半年,華為車BU已成功扭虧為盈,淨利潤達到22.31億元;同期引望毛利率高達55.36%,遠高於行業同類智慧化解決方案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