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活動汪
最近,關於“車企要求媒體買車才能合作”這個話題再次在車媒圈引發討論。
起因源於11月20日,知名汽車媒體人@胡永平 在自己的社交賬號發文表示“我知道我發這個又會得罪很多人,包括廠家、代理和同行!但我真的不理解,品牌要求媒體買車合作是一種什麼心理??”
她還強調“我買的車,是適合我的,不代表它適合所有人…別再玩兒這種套路了!真的夠了!我只會買我自己真喜歡真需要的車。”
一時間,引來其他汽車媒體人紛紛加入討論,並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其實,“主機廠、代理商要求或暗示媒體買車才合作”這種現象早就存在了,只是圈外人沒有了解到而已。今年7月份,“驚蟄研究所”就曾寫過一篇文章《一線訪談丨買車做內容、結款靠運氣,我是汽車自媒體》,被採訪的汽車媒體人稱“大概從2年前開始,汽車自媒體的圈子開始流行了一種潛規則:用買車的方式尋求商業合作。” 早前,我們也寫過一篇文章,車企問價媒體,暗示買車的行為。 也有多位從數位圈、網際網路科技領域跨界而來的媒體人在網上公開說過“現在快把汽車自媒體幹成了重資產,現在誰手上沒有幾臺車呢,甚至頭部媒體人直接租車庫用來停車。” 有的前期投資買車花了100多萬,有的花了300多萬,還有的甚至更多,不過買車錢花的最多還是頭部媒體。
買車才能拿到商單源自於數位圈,由於這幾年各行各業都在內卷,數位圈也不例外,尤其是小米造車以後,給一批數位博主跨界做汽車媒體提供了轉型便利,不僅僅是數位圈,就連我認識的多位網際網路科技領域的自媒體朋友現在經常受邀出席各大車企的新車釋出會。
然後就是數位圈將先花錢買產品測評那套玩法帶到了汽車媒體圈,自掏腰包買車,接著釋出各種測評影片,吸引車企品牌的品牌負責人,從而達到合作目的。
長此以往,給粉絲造成了一種錯覺,買車和買菜一樣。只要是新能源汽車品牌釋出新款車型,網上立馬就有媒體在那裡曬訂單。甚至還讓粉絲以為“沒花錢,車子是主機廠送的。”也就是上面的汽車博主所說的那樣“(媒體)現在做車主只能說明恰了這個車的飯。”
沒有數位、網際網路科技博主的加入,以前還真沒聽過汽車媒體要先買車才會合作,頂多也就是資源等價交換。
此外,媒體透過買車來取悅車企的行為,會讓車企覺得這是一種可行的合作模式,進而更傾向於與“車主”或可以買車的媒體合作。
另一種現象是,汽車KOC為了爭取更多內容合作機會,卻因資金不足而不願購車,於是選擇租車製作內容併發給車企。然而,這種做法往往也只是讓車企白嫖,高興的時候,給這些媒體投放千元左右發個圖文或影片。
對於粉絲而言,現在看汽車媒體的測評內容,純屬看個樂,誰信誰當真了?也只有品牌的死忠粉和黑粉在較真;好內容還是看那幾位從汽車門戶網站出來的頭部KOL。
對於媒體,無論做是KOC還是KOL,有合作單子拿才是真的,所以買不買車取決於自己,還有自己喜歡哪一款車才是真的。
對於車企來說,車子買的好,就多找點媒體投放,沒錢就想白嫖,反正是找代理商來執行和墊款,有什麼好擔心的,真正怕的是車子沒銷量。
最後,只有代理商才是最苦逼的,媒體老師叫著,還要墊資。汽車品牌一旦出現問題乃至倒閉,代理商往往也會緊隨其後,陷入困境甚至倒閉的危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