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份“併購六條”釋出以來,A股市場併購重組風起雲湧,已有26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資產重組事項。作為資本市場的“看門人”,券商也掀起了一輪併購重組熱潮,目前已有十多家券商發起了併購重組。
從市場的反應來看,券商的併購重組獲得市場積極反饋,與海通證券宣佈合併後,股價雙雙大漲近50%。此外,“平安+方正”、“太平洋+華創”、“國聯+民生”、“浙商+國都”、“西部+國融”以及“國信+萬和”這些組合也受到了市場的熱捧。
併購重組持續升溫之下,部分中小券商的投資者也開始寄希望於公司參與其中。近日,有股民就在上市公司調研團平臺上向山西證券發問“公司為何不趁現在政策支援,進行併購重組,做大做強?”
中小股民希望券商進行併購重組,可能只是希望藉此提振股價。對券商而言,併購重組同樣是做大做強的重要途徑,從過去幾年已合併的券商案例來看,合併後券商實現了規模化、高效化,比如國泰證券與君安證券的合併,申萬證券與宏源證券的合併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證券行業“馬太效益”愈演愈烈的情況下,併購重組也成為中小券商突圍的主要路徑之一。
山西證券成立於1988年7月,是全國首批證券公司之一。成立35年,山西證券依舊處於行業中下游。截至2024年9月末,山西證券總資產規模合計835.70億元,淨資產為179.44億元。
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截止2023年9月末,山西證券總資產、淨資產、淨資本分別處於行業第35位、39位和47位,營業收入排名行業第40位,經紀業務淨收入排名行業第56位,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排名行業第25位,投行業務淨收入排名行業第48位,證券投資收益排名行業第22位。
近年來,山西證券業績表現不佳。2019年至2023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1.02億元、33.42億元、39.94億元、41.61億元、34.71億元,淨利潤分別為5.10億元、7.51億元、8.04億元、5.74億元、6.20億元,營收淨利潤增長均陷於停滯。
2024年前三季度,山西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1.66億元,同比下降12.46%;歸母淨利潤5.33億元,同比增長57.83%,淨利潤大增但是營收卻出現了不少的下滑。
無論是從資產規模來看,還是從營收淨利潤表現來看,山西證券與頭部券商之間都存在巨大的差距,業務優勢並不明顯。
對山西證券而言,其優勢只在于山西本地區域內,然而這種優勢也是使得山西證券很難走向全國,而且隨著頭部券商加緊全國擴張,這種優勢也變得岌岌可危。
由此來看,透過併購重組突破地理限制,無疑是一種較好的選擇。實際上,在本輪券商併購重組潮中,不少券商透過併購優化了地理佈局和牌照不足。比如,浙商證券宣佈收購國都證券,將業務範圍由浙江地區擴張至北京、河南、上海等區域,西部證券透過收購國融證券,實現了業務的區域突破。
不過券商併購重組並非易事,一方面找到合適的重組物件,存在較大的困難;另一方面券商重組是一件大工程,雙方面臨文化融合、組織結構調整、人員安置、業務協同等挑戰。
今年9月份以來,山西證券管理層頻繁出現離職,被解讀為重組的訊號。9月18日,在山西證券工作24年的老將劉潤照辭去該公司副總經理、執行委員會委員職務,且將不在該公司及下屬控股子公司擔任任何職務。同時,李江雷辭去該公司執行委員會委員職務,喬俊峰辭去該公司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委員職務。其中,劉潤照目前51歲、李江雷目前55歲,均未到退休年齡。
有市場分析認為,高管密集變動,可能意味著公司要進行重組。不過目前,山西證券尚未透露出併購重組的意向。(內容來源|遠見資本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