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概,一個有態度的財經自媒體。
昨天尾盤突然跳水,讓原本以為已經走出陰霾的A股又陷入了焦慮,那麼這波調整究竟會帶來什麼影響,12月的行情會不會依舊折騰呢?本篇就和大家好好捋一下,另外本文一共四個部分,最後一部分的提示很重要,大家不要忘記。
一,市場跳水
市場尾盤突然調整,把大夥拉回了現實,也有小夥伴留言表揚老概的先見之明,其實我也沒有說對,只能說結果和我預期的一樣,過程大相徑庭。
實際我早就說過但凡外媒整得這些訊息,大家都要辯證的去看,因為眼下的底色是兔子和鷹醬的博弈,於是乎在這基礎上,不要把西方媒體想得有多好,咱不是說人家專業水平不夠,但是他們的屁股一定是坐歪的,因為他們是媒體。
回到現實,有人說今天的調整也和外媒的訊息有關,我看了那訊息是一早出來的,但實際早上開盤之後,市場其實走勢尚可,一直到11點開始有地一波下跌,但之後市場被拉起來了,所以這關係不大,之後便是尾盤一波殺跌。至於有人說因為GJD沒有護盤,所以跌了,這就更加沒有道理,GJD出手也是在下跌之後出手,和為什麼跌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總而言之,沒啥特別的訊息。
如果一定要揣測下,真正有關係的因該是明天是個重要時點,明天是11月的最後一個交易日,也是很多公募基金全年業績結算期,也就是說明天要是看到基金重倉股上下亂竄的局面是很正常的,而基金往往整得都是些權重股,很容易帶壞指數,於是乎又資金搶跑,畢竟A股的生態就是「做空有限,搶跑無限」!
二,未來的局面
實際如果仔細觀察這段時間的一些細節,你會發現未來指數託底的局面會越來越明顯,昨天股票ETF整體資金淨流入一百多億元,中證A500指數單日流入45億元左右,直接把盤面託舉住了。現在銀河基金、興業基金、海富通基金等各種基金開始集體上報中證A500ETF,當前總計上報數量已突破100只了。9月份發行,到現在已經上報三波了,申報審批速度超過所有基金,而且幾乎涵蓋所有的基金公司,看來上頭引導長線資金的思路,主要是透過指數被動投資。
短期來看,市場普遍認為今年的情況和2012、2014以及2022 年很像,都是等到12月靴子落地,市場風格小盤切大盤。今年市場風格蹺蹺板的狀態已較為極致,科技成長、小市值和題材風格票普遍超漲。下圖所示,月度級別來看,大小盤風格輪動指數已經觸頂回落。
但是我和大家說清楚一點,A股市場一定是搶跑,你覺得12月份見底,就有人敢於開會前就動手,反正就是先把你的路堵死,這都成了A股的特色了,所以大家不要很篤定這個階段就是等,登的結果就是什麼也沒有,就像「9.24行情」,現在去覆盤,你去看看那些漲得最好的,其實都是機構早就開始佈局的。
有人說我怎麼看不出來,你看不出來不等於不存在,只是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是機構行為。事實上,機構投資者的「交易行為」與散戶是完全不同的。但問題是,多數人根本看不出這種不同,其實,早就有這樣的大資料統計工具了。
三,建倉法則
一個簡單的道理,任何資金都不可能是邊買邊建倉,一來很容易被人家看出來,結果會導致大量拋盤,最後是建倉不成反背鍋,二來邊拉邊建倉的成本很高,同時很難收集到足夠的籌碼,這意味著這些資金沒有足夠的安全緩衝,估計漲幅不會讓自己滿意。
就像前面說的,早就有這樣的大資料統計工具了。簡單說就是:先把所有的「交易行為」資料先儲存下來,經過長期的積累後,再透過大資料模型計算,我們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為」特徵了,這太重要了,大家看下面的資料:
這是前期市場所謂的困境反轉的代表,光伏股中的一隻,「帝爾鐳射」,圖中橙色柱體就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資料系統中反映機構資金活躍程度的「機構庫存」資料,「機構庫存」資料反映了機構資金交易的意願,如果「機構庫存」資料越活躍,那就意味著參與交易的機構資金越多,機構資金參與的時間也越長。
從圖中可以看出,紅色框的部分,也就是股價尚未明顯啟動的時候,實際「機構庫存」資料已經活躍,說明機構資金早就潛伏其中了。實際想一想,市場表現這麼好的情況,機構資金也在積極參與,但是股價卻不漲,難道這不反常嗎?
再來看所謂原地起飛的題材股,看下圖:
這股票大家應該一看就知道了,這是最熱的「雙成藥業」,毫無疑問,機構大資金實際是早有打算,表面看重組訊息公佈的當天就已經是一字板漲停,但是大家想想,知道這個訊息後,誰還會賣出?機構如果是一字板建倉,根本就拿不到多少籌碼,而且重組的訊息很難不被透露風聲,顯然那早有資金開始佈局了,而且雙成重組的訊息早就在坊間傳開,算不得什麼秘密呢,有資金提前埋伏也不是不可能。對於我們來說,8月份市場如此低迷的情況下,機構資金卻突然持續在這隻股票上活躍,這顯然是非同尋常的存在。
透過這些個股的表現,大家要明白一點,任何股票都不存在的無緣無故的突然拉昇,這背後必然有故事,而有故事的地方就有人來操作,這就是現實,對於我們普通投資者而言,或許不知道訊息,但不妨礙我們觀察資料的異動,看到了,也就豁然開朗了!
四,重點提示
剛才說到了機構大資金的交易行為,其實還有個重要的參考,就是究竟有多少股票得到了機構大資金的參與,目前市面上很少有提供這方面資料的,但我覺得很重要,因為你看不清楚分佈,你就不知道從哪裡下手,不清楚的話,那很容易導致錯判,看下圖:
這是11月28日機構資金分佈圖,上面顯示多數週期裡,機構資金的活躍度正在恢復,所以別看市場調整,實際機構正在暗中較勁,這點看不透,就難免成為填坑的主!
真相很殘酷,但不知道真相會更殘酷。本篇就聊到這裡,關注老概,隨時隨地帶給你不同視角。
宣告以上相關資訊是本人在網路收集,希望大家喜歡!部分資料、資訊,如有侵權,請聯絡本人刪除。本人不推薦任何個股與操作。所有以本人名義涉及投資利益關係的,都是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