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短期回撥後,本週三市場迎來放量反彈,三大指數悉數上漲,A股超百股漲超9%。其中,半導體產業鏈表現較為突出,上游裝置與材料環節“V”型反轉,多家龍頭廠商實現強勢上漲。
事實上,近期半導體裝置一直都是晶片半導體行業的熱門話題之一,並且在多次市場上漲行情中充當“反彈先鋒”的角色。隨著2024年即將落幕,國內外多項大事件逐一落地,晶片產業鏈關鍵環節的國產化落地邁入深水區,半導體裝置似乎也迎來了區別於以往的全新發展階段。
一、催化不斷:外部影響逐步加深,自主可控或成“主旋律”
近兩週外部逐步推進新的晶片出口規則。根據相關報道,新的措施如多達200家中國晶片企業將無法獲取相關半導體裝置與材料、HBM等技術和半導體裝置出口限制正在逐步推進。
而在此之前,國際多輪半導體相關限制已對國內自主可控產業鏈產生深刻影響。華福證券統計發現,回顧歷史,每一次對華核心科技的重大措施都間接快速推動了我國半導體產業的巨大進步,例如:
(1)2018-2019年外部開啟我國半導體領域限制開端,國產晶片公司開啟採用“中國芯”新篇章;
(2)2020年中國晶片製造商被列入名單,全球晶片產能急劇緊張背景下我國晶片國產化程序大大加速。
(3)2024年海外對華先進製程、先進工藝、AI晶片等領域的限制日益加深,半導體產業鏈關鍵環節國產化落地已然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
該機構還進一步指出,當前半導體自主可控已形成共識,近幾年的國產替代雖取得一定成效,但產業鏈最上游的核心裝置及零部件、決定先進製程的光刻機、影響AI晶片升級的核心硬體HBM等領域,依然有較大差距。面臨當前“白熱化”的新一輪外部影響,或將使國產替代程序再次提速,自主可控程序邁入新階段。
華鑫證券也發表研報認為,在新一輪外部影響催化下,長遠來看半導體產業鏈的完全自主可控勢在必行,有望成為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的主旋律。
萬聯證券也指出,外部限制進一步加劇,先進製程或仍是主要目標。從中長期看,科技受限加劇背景有望推動我國晶片廠商技術升級,推動我國 AI晶片等高尖端科技領域加速突破。此後,若海外市場加大貿易出口限制力度,國內半導體產業鏈相關廠商的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
總結來說,新一輪外部影響似乎正在成為我國半導體產業鏈進階加速的“催化劑”,上游半導體裝置與材料作為產業鏈中具有高佔比、高投入、高技術壁壘的“賣鏟子”環節,也隨之迎來更廣闊的成長空間。
二、晶圓廠開啟擴產週期,半導體裝置有望迎來高景氣階段
週期復甦趨勢疊加AI蓬勃發展,半導體產業鏈下游消費電子等領域2024年需求持續回暖,上游半導體裝置行業有望迎來持續景氣階段。更為重要的是,在外部影響加深背景下,晶圓廠逐步開啟新的擴產週期,也在為半導體裝置環節帶來新的增長空間。
根據TrendForce的資料,2023年中國大陸成熟製程產能的全球佔比為29%。得益於國產替代和國內需求的推動,2027年預計中國大陸成熟製程產能的全球佔比有望提升至33%。
來源:廣發證券,2024.11.25
SEMI資料顯示,預計2025年全球300mm晶圓廠裝置支出有望達1165億美元,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同比增長20%,2025-2027年的CAGR為8%。其中,中國300mm晶圓廠裝置支出有望保持在300億美金以上,投資規模維持在較高水平。
該機構在《300mm晶圓廠2027年展望報告》中統計得出,預計到2027年,中國將保持其作為全球300mm裝置支出第一的地位,未來三年將投資超過1000億美元。
全球300mm晶圓廠裝置支出變化
來源:廣發證券,2024.11.25
廣發證券對此指出,在本土晶圓產能持續擴張、半導體制造技術迭代升級和國產替代加速突破的趨勢下,國內半導體裝置市場持續擴容。根據Wind的資料,2023年中國半導體裝置市場規模為356.97億美元,同比增長29.47%。
中國半導體裝置銷售額變化
來源:廣發證券,2024.11.25
該機構認為,半導體裝置、材料等產業環節作為半導體產業的基石,在產業配套、國家戰略和產業自主可控等多重因素的驅動下,國產替代有望實現加速突破,並推動相關市場的快速增長。
展望未來,國產半導體裝置市場有望持續受益於裝置市場規模擴張和國產替代程序的深入,迎來更為廣闊的“星辰大海”。
三、半導體裝置ETF(561980):聚焦上游裝置與材料的“鋒利之矛”
回顧2024年三季度,受技術創新、產能擴張以及國產化加速等因素驅動,半導體裝置板塊業績整體走勢良好,主要廠商營收規模持續擴大、盈利能力逐步提升,延續了上半年的增長態勢。
來源:半導體行業觀察,2024.11.21
作為具有較高技術門檻和市場潛力的行業,目前多數機構認為半導體裝置中長期增長趨勢不變,相關廠商或在全面自主可控加速實現期間隨之進入高回報期。那麼,面對上游裝置這種具有強者恆強“馬太效應”的行業,普通投資者又該如何佈局呢?
或許,透過聚焦龍頭廠商、“裝置”含量相對較高的指數ETF“保持在場”,會更容易把握行業上行週期的“紅利”。
資料顯示,目前在A股有ETF追蹤的半導體主題指數中,中證半導 (931865)是上游“裝置與材料”環節含量較高的。根據中證指數官網,指數對中證三級行業中“半導體裝置+半導體材料”的持倉佔比將近70%。
圖:中證半導(931865)三級行業分佈
來源:中證指數官網,2024.11.27
據瞭解,半導體裝置ETF(561980)複製跟蹤中證半導體產業指數(931865)走勢,標的指數主要聚焦40只半導體裝置、材料等上游產業鏈公司,前十大成份股覆蓋北方華創、中微公司、中芯國際、韋爾股份、海光資訊、華海清科、拓荊科技、南大光電、滬矽產業、長川科技等公司,合計佔比約76%,指數集中度相對較高。
圖:中證半導(931865)前十大權重及集中度
來源:中證指數官網,截至2024.11.27
此外,根據中證指數官網資料,在A股主要6個半導體指數中,以“半導體裝置與材料”含量較高的中證半導(931865)年內漲幅最為突出。截至11月27日,中證半導(931865)2024年大幅上漲37.88%,領先一眾同類指數。
主要半導體指數年內漲幅
資料來源:中證指數官網,截至2024.11.27。注:指數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市場發展的所有階段。指數過往漲跌幅不代表未來表現,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基金投資收益的保證。
因此,如果投資者想要把握本輪半導體裝置國產替代投資機遇,或許可以透過半導體裝置ETF(561980)這樣的高“裝置”含量主題ETF來“保持在場”,會更大機率“擁抱”行業發展週期中的β勝利。
半導體裝置ETF基金全稱:招商中證半導體產業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須謹慎。上述觀點、看法和思路根據截至當前情況判斷做出,今後可能發生改變。對於以上引自證券公司等外部機構的觀點或資訊,不對該等觀點和資訊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確性做任何實質性的保證或承諾。基金過往業績不代表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投資者應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檔案,全面認識基金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徵,在瞭解產品情況及聽取銷售機構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期限和投資目標,對基金投資做出獨立決策,選擇合適的基金產品。
以上僅為對指數成份券的列示,不構成對上述行業及股票的推薦。指數成份券及權重根據市場情況變化。中證半導體產業指數近五年表現分別為85.59%(2019)、83.00%(2020)、30.00%(2021)、-29.65%(2022)、-3.90%(2023)。中證半導體產業指數由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編制和釋出。指數編制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確保指數的準確性,但不對此作任何保證,亦不因指數的任何錯誤對任何人負責。指數過往業績不代表其未來表現,亦不構成基金投資收益的保證或任何投資建議。指數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市場發展的所有階段。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E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