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金寧
打假網紅的流量和“食品安全”的公眾議題的距離是多少?
答案是:相差126公里,外加一片海。
前段時間,網路打假人“松哥打虎”、“賞金獵人 灰燼”展開了對良品鋪子的“咆哮式打假”。
隨後11月18號晚,武漢市場監管部門釋出情況通報稱,“松哥打虎”、“賞金獵人 灰燼”舉報的問題“並不成立”。
同時很多“眼尖”的網友還發現了“松哥打虎”影片的裡諸多疑點,包括檢測機構的資質、樣品快遞地址等等。
目前“松哥打虎”的打假影片雖然已下架,但對良品鋪子來說,對其造成的惡劣影響還在蔓延——權威部門的調查通報,也無法挽回良品鋪子在此輪輿情風波中遭受的損失。
由於“松哥打虎”他們“選”的時間,恰恰是在“雙11”和消費行業的年貨節前夕,網上的負面輿論很直接地影響到了良品鋪子在這些大促期間的銷售。
更嚴重的是,“松哥打虎”造成的輿情,還引發了網上對良品鋪子品牌及其員工、家屬的各種“網暴”。良品鋪子的直播間被部分網友惡意攻擊謾罵,很多員工的社交賬號也被各種不堪入目的留言“攻佔”。
輿論環境也是重要的營商環境。
一個又一個片面解讀的影片,一場“咆哮表演”式的打假——“鬧劇”背後,是企業十幾年積攢起來的口碑被踐踏,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被擾亂,甚至連員工的生活都被幹擾。
但真相遠還不止,流量的背後是這些打假人的生意經:“松哥打虎”已經開始直播帶貨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松哥打虎”收割的是網路流量,打的是企業的正常經營生產,打的是相關聯的十幾萬老百姓的小康生活,打的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信心。
讓民營經濟創新源泉充分湧流,讓民營經濟創造活力充分迸發,離不開良好網路輿論環境的呵護。只有還網路生態以清朗,還市場競爭以公平,才能幫助企業專心致志謀發展。
1、“咆哮式”打假人消耗社會資源
在輿論場上,許多人將打假人視作中國食品安全的推動者。他們固然有貢獻,但斷言食品安全都是靠職業打假人打下來的,實則埋沒了真正的功臣。
我們不妨看一組資料。2023年,全國市場監管系統查辦食品案件54.4萬件,罰沒金額26.3億元。
這54萬多起食品案件中,由打假人舉報的幾乎微不足道。
而“松哥打虎”這樣裹挾網路輿論的咆哮式“維權”,實際上帶來的更多是行政執法、司法資源的浪費,以及對營商環境的破壞。
良品鋪子此次事件就是典型案例。
中國食品產業發展至今,無論在生產端,還是在監管端,都已經形成了一套非常複雜且縝密的流程、體系。
從武漢市場監管部門的公告中我們就能看到,為了查清案件真相,他們聯絡了多地監管部門,可以說是抽絲剝繭地對良品鋪子進行調查,最後均未發現問題。
反觀“松哥打虎”,他手裡所謂的證據,只是一份由“拱北海關技術中心”出具的、未蓋有CMA章的檢測報告。
別被“拱北海關技術中心”這個名稱所迷惑,它並不是大家印象裡的“海關”,而是拱北海關所屬公益二類事業單位。而它們出具的檢測報告,也不具有對社會證明的作用。
國家認監委《關於推進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統一實施的通知》(國認實〔2018〕12號)中有過明確規定:“未加蓋資質認定標誌(CMA)的檢驗檢測報告、證書,不具有對社會的證明作用。”
事實上,如果你仔細看“松哥打虎”的報告,會發現拱北海關技術中心已經說明:報告專案不在實驗室CMA/CNAS範圍內,不對真實性負責,檢測資料和結果僅作為科研、教學或委託單位內部使用。
拱北海關檢測機構工作人員也對外澄清,表示在接受委託時,已明確告訴委託方報告無法蓋相關資質章,“僅提供內部技術交流和科研用途”,“松哥打虎”稱可以接受這個情況。
“松哥打虎”明知報告不具效力卻硬要用,背後的原因耐人尋味,具體我們稍後再分析。
眼下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松哥打虎”用來向有關部門舉報的“證據”,和法律上意義上的實證相去甚遠。
但恰恰是這樣一份算不上實證的“證據”,導致相關部門消耗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才得以澄清的真相。
毫無疑問,這是一種對行政執法、司法資源的浪費,它有可能導致真正的違法者被發現得更遲,而我們所有人,都將深受其害。
2、“松哥打虎”收割流量或為賣貨
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都是如此。但這句話被流量裹挾以後,已經變味了。
當某些網紅面對鏡頭,以一種近乎咆哮的方式調動觀眾的情緒時,實際談論的還是食品安全嗎?
“流量”才是他們的目的。
今天再回過頭去看“松哥打虎”所謂的打假,更像是一場為了博取流量而精心策劃的表演。
在“松哥打虎”的短影片中,曾著重強調他們從7月開始對相關產品進行檢測,卻直到10月30日,才向武漢市場監管部門進行舉報。
他們或許“踩準”了企業正在忙接下去的大促,會為了後面的正常經營向他們“妥協”。
但“松哥打虎”沒想到良品鋪子選擇了“硬剛”。
不過影片中最“博眼球”的,可能還是他們扛著顯微鏡衝進良品鋪子大樓,在眾目睽睽之下對比食品成分的橋段。
和那些爽文、短劇一樣,在這個橋段中,觀眾最好不要思考“如果一臺淘寶上隨隨便便能買到的顯微鏡,就能檢測食品成分,國家為什麼還要辦各種檢測機構?”,只需要沉浸在他精心編織的“草根對抗資本”敘事中,一“爽”了之。
然而,高潮迭起的爽文畢竟不是現實,於是“松哥打虎”的劇情很快就產生了漏洞。
細心的網友發現,在11月2日釋出的影片中,“松哥打虎”對於送檢流程給出的說法是,在門店下單進行公證後,直接寄給了拱北海關中心。
而在11月19日的影片中,“松哥打虎”展示的順豐物流單顯示,收貨地址既不是拱北海關的地址(正確地址: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銀燁路501號),也不是惠州海關的地址(正確地址: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仲愷大道)
經過搜尋發現,“松哥打虎”郵寄的這個地址,與拱北海關中心根本不在一個市,兩者之間直線距離接近126公里,中間還隔了一部分南海。
相信很多人都曾看到這樣的言論:網紅追逐流量沒錯,只要能對食品安全問題起推動作用就可以。
然而,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現在,“追逐流量”和“食品安全”之間的距離有了一個具象的數字:
126公里,外加一片海。
另一個值得玩味的細節是,也有網友發現,“松哥打虎”郵寄的地址附近有一家“廣東精誠致遠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經過企查查查詢,這是一家只有5名員工的微小企業,這樣的企業,在自己的抖音官方賬號上還說“不拒任何客戶”。
此時去思考“松哥打虎”不顧說明也要用拱北海關技術中心的檢測報告,或許存在這樣一種可能性:
“松哥打虎”確實找了許多檢測機構,但大多數機構並沒有給出他想要的結論,也不利於推動他的劇情。
與此同時,這些打假人還在網上鼓動大家,在良品鋪子網店進行惡意大量下單,等商家發貨後則要求退款,此舉不但干擾了企業正常的經營,還讓企業承受了大量的物流費用。
打假人可能不知道的是,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如果惡意下單並在網路大肆傳播,嚴重者可能構成網路尋釁滋事,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可以對其進行行政拘留及罰款。
對此,社會上已有很多類似判例。而那些組織或跟風去良品鋪子店鋪進行惡意下單的,還想“博流量”的人來說,很可能會給自身帶來嚴重後果。
話說回來,正當不明真相的網友被某些人“忽悠”走違法違規之時,“松哥打虎”可沒有耽誤賺錢,這不現在直播賣貨已經開始了。
3、惡意行為或將影響民營經濟發展
“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
透過覆盤“松哥打虎”打假良品鋪子能夠發現,這句耳熟能詳的話,是企業在遭遇“咆哮表演式打假”時的真實處境。
即便良品鋪子在遭遇打假後,主動要求官方介入,還先後主動調取和送檢了“桂香堅果藕粉”和“酸辣粉”兩類產品共計25份檢測報告,但這些隱藏在水面下的有力舉措,卻無法阻止“松哥打虎”繼續將輿論風波愈“演”愈烈。
某種程度上,這正是實體企業的困境所在。
在大眾感知內,企業財大氣粗,處於強勢地位。但實際上,面對惡意打假人的“咆哮表演”時,企業處於弱勢。
因為企業需要需要花大量時間、資源、精力進行調查,同時採取符合規範的應對措施,拿出一些列的權威來“自證清白”。
但這個時候,往往導致在輿論場上的發聲節奏落後於打假人,從而陷入被動。
退一步說,哪怕最終能澄清事實,對企業的經營也會造成極大的影響。尤其近些年,消費行業正處於產業調整的關鍵時期,整體壓力偏高,許多企業都面臨巨大的挑戰。而這種不必要的輿情風波,對品牌的影響卻是影響惡劣的。
反觀打假博主,即便言論被證偽,往往也無需承擔責任。
甚至企業的退讓,反倒成了某些打假人嘴裡“心虛”的體現。近段時間,網上出現一些言論,稱食品企業不敢站出來支援良品鋪子,是因為“天下烏鴉一般黑”。
然而,他們沒說的是,企業之所以退讓,正是因為打假博主成本太低,很多企業實在是經不起某些打假人群體連續不斷的騷擾。
這並非危言聳聽,良品鋪子此前就曾被打假網紅威脅“每天舉報你2個產品。”
不過好在,扶持民營經濟仍是國家的主旋律。
今年多份國家和地方出臺的檔案中強調,要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顯然,保護民營企業不受汙衊,正是良好營商環境的一環。
11月24日,國家網信辦釋出《關於開展“清朗·網路平臺演算法典型問題治理”專項行動的通知》。
當晚,“松哥打虎”舉報影片被下架。
或許,這正是國家給出的明確訊號:在網上“咆哮”的打假人們,別再繼續為流量“謀害”中國民營企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