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之星訊息 上交所公開資料顯示,北京晶亦精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晶亦精微")2月5日上會透過,公司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資訊披露要求。公司擬登陸科創板,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
上市委會議現場問詢的主要問題有四點:
(1)結合公司現有產品結構、8英寸和12英寸CMP裝置的技術特點、與同行業可比公司關鍵指標和產品效能差異,說明公司產品的技術先進性;
(2)結合下游主要客戶產線建設情況,說明公司8英寸CMP裝置的市場空間;
(3)結合公司12英寸CMP裝置技術及研發能力、下游客戶驗證進度、在手及意向訂單情況,說明12英寸CMP裝置收入預測的依據和合理性,以及公司業績增長的可持續性;
(4)結合行業週期、下游市場需求、競爭格局、公司技術優劣勢等,說明本次募投專案產能消化措施的可行性,相關風險是否已充分披露。
從主營業務來看,晶亦精微主要從事半導體裝置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技術服務,主要產品為化學機械拋光(CMP)裝置及其配件,並提供技術服務,目前,公司主要為積體電路製造商提供8英寸、12英寸和6/8英寸相容CMP裝置,是目前國內唯一實現8英寸CMP裝置境外批次銷售的裝置供應商。資料顯示,CMP裝置在晶圓完成每層佈線後能夠實現全域性奈米級平坦化與表面多餘材料的高效去除。
從募集資金用途來看,晶亦精微此次擬發行7134.06萬股,募集資金12.9億元,分別用於高階半導體裝備研發專案(4.2億元)、高階半導體裝備工藝提升及產業化專案(3.2億元)、高階半導體裝備研發與製造中心建設專案(5.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公司擬募資額達16億元,1月3日,公司董事會決定取消3.1億元的"補充流動資金"專案。
從業績來看,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晶亦精微營業收入分別為9984.21萬元、2.20億元、5.06億元、3.09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976.49萬元、1418.4萬元、1.28億元和9330.2萬元。2023年,公司預計實現營業收入約5.8億元至6億元,同比增長約14.67%至18.62%;預計實現淨利潤約1.55億元至1.6億元,同比增長20.86%至24.76%。公司經營情況持續向好,業績持續增長。
對於上市委會議關注的問題,晶亦精微在招股書中表示:
產品問題,公司2020年-2022年在中國大陸的CMP裝置市場佔有率約為3.49%、6.87%和10.68%。公司是國產8英寸CMP裝置的主要供應商,所生產的8英寸CMP裝置已廣泛應用於中芯國際、境內客戶A、世界先進、聯華電子等境內外先進積體電路製造商的規模化產線中。公司12英寸CMP裝置已在28nm製程國際主流積體電路產線完成Cu工藝的工藝驗證,裝置效能和技術指標均可滿足該客戶產線要求。
業績可持續性問題,公司稱,CMP裝置製造商需要取得積體電路廠商在其生產線上對產品的全方位驗證,驗證週期長,進入門檻很高,因此,積體電路企業與CMP裝置廠商建立採購關係後,會保持良好採購合作,積體電路廠商存在產能擴張時,將從現有供應商中採購裝置,此種合作不存在時間限制。同時,公司可以較好地滿足客戶的售後需求,具備出色的備件管理能力,可高標準地滿足客戶需求,進一步強化了發行人與客戶之間長期穩定的業務合作關係。
風險提示方面,晶亦精微指出:
第一,客戶集中度較高的風險。報告期內,公司向前五大客戶銷售金額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00%、99.23%、88.21%和84.14%,其中向中芯國際銷售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1.17%、29.03%、49.71%和50.67%,佔比較大,主要由於下游行業集中度較高導致,且預計未來仍將繼續存在。
第二,技術升級風險。與同行業競爭對手相比,公司12英寸CMP裝置僅能實現28nm及以上製程工藝,而美國應用材料和日本荏原可以實現3nm 製程工藝、華海清科可以實現14nm及以上製程工藝(正在驗證中)。如果公司產品技術升級不能滿足客戶對更先進製程生產的需求,可能會影響公司的產品銷售。
第三,募投專案達產後產能過剩的風險。在本次募投專案實施後,公司8英寸第三代半導體CMP裝置、8英寸傳統矽基CMP裝置的現有產能及募投專案新增產能之和為18 臺/年、55臺/年。根據測算,在公司募投專案達產的2025年及2026年,上述兩類裝置的現有產能及募投專案新增產能之和佔中國市場新增CMP裝置臺數之和的比例為78.26%、72.00%與93.22%、88.71%。這可能會導致公司出現8英寸CMP裝置產能過剩的情況,對公司的業務發展與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第四,募集資金投資專案風險。募投專案開始實施後,公司擬進行大額研發投入並陸續新增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投資,導致相應的研發支出、折舊與攤銷出現增加。募投專案實施的前三年,預計將新增研發支出合計3.25億元;新增折舊與攤銷合計9082.88萬元。如果募集資金投資專案投產後盈利水平不及預期,則新增的研發投入和折舊與攤銷將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此外,公司還提示了存貨跌價風險、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波動的風險、 對中芯國際存在依賴的風險、部分零部件進口產品比例較高的風險、產品單一風險等多項風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