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句話大家熟悉吧,說的就是中美兩國。世事變遷,今非昔比,曾經嘲諷中國人廉價出口稀土的各大媒體,可能根本沒有想到:美國的稀土礦沒有賣出“稀”的價格,賣出了“土”的價格。
美國的稀土礦,比豬肉還便宜
以我國海關總署公佈的2024年前10個月的資料為例,出口的稀土及其產品數量為47689.4噸,進口數量為111960.4噸。稀土進口量,是出口量的2.35倍,中國繼續是稀土淨進口國,而且是全球第一。
是的,您沒有看錯!中國的稀土產量雖然依舊超過了“我國以外所有國家、地區的產量總和”,領跑世界,但我們自身的消費量更大,疊加接近全球90%的稀土精煉產能,進口量早已更加突出了。
而進口的各型別稀土及其產品中,混合碳酸稀土主要是從馬來西亞、俄羅斯、印度等國進口。混合氯化稀土主要是從越南購買,未列名氧化稀土主要是從緬甸、寮國、馬來西亞等國進口。
未列名稀土金屬、稀土的永磁鐵及其混合物主要是從緬甸、馬來西亞、日本、越南、菲律賓、哈薩克、德國、義大利等國購買。
而我國進口的稀土金屬礦則主要是從美國、剛果(布)、蒙古國、剛果(金)、馬來西亞、南非等國購買,如下圖。今年前10個月的進口總數量為47485352千克(近4.75萬噸),再一次領跑全球。
其中,從美國進口的稀土礦數量為46936500千克(超過4.69萬噸),佔據我國進口的稀土礦總數量的98.84%。之後是剛果(布),出口至中國的稀土礦數量為300噸,佔比0.63%。
蒙古國在今年前10個月出口至我國的稀土礦數量為114.693噸,佔比0.24%,排第三;排在第四的是剛果(金),銷往中國的稀土礦數量為100噸,佔比0.21%……
看到了吧,事實是:我國的稀土產量已低於自身的消費量,不足的部分需要從國際市場採購,而進口的近4.75萬噸稀土金屬礦中,有“略微超過4.69萬噸是從美國購買的”,佔比接近99%。
而且這種現象,即我國進口的稀土礦中“美國佔比超過90%”已持續數年了。僅從這個角度來看,不是美國依賴中國,而是中國高度依賴美國。原因無它,美國人出售的稀土礦便宜啊!
仍以今年前10個月的資料為例
中國從馬來西亞進口的稀土礦數量為28653千克,進口金額為186.87萬元人民幣,平均每千克的售價,而且是到岸價為65.22元,平均每斤不到33元。
前10個月,我國從剛果(金)購買100000千克稀土礦,進口金額為421.35萬元,平均每千克為42元,每斤21元,與豬肉價格相彷彿。
前10個月,蒙古國銷往我國的稀土礦數量為114693千克,進口價格為451.28萬元,平均每千克售價為39.35元,每斤不足20元——本文提到的價格都是到岸價,是在出口商的報價上,額外算上運費、保險費等。
剛果(布)出口至我國的稀土金屬礦數量為300000千克,金額為1033.3萬元,平均每千克為34.4元,每斤僅略微超過17元,比豬肉還便宜。
接下來是美國了,前10個月銷往中國的稀土礦數量為46936500千克,總金額為863897726元人民幣(8.639億)。大家可自己動手計算一下,平均每千克為18.4元,平均每斤為9.2元,超級便宜哦。
那我國出口的稀土礦情況如何呢?
答案是“零”,早就不出口稀土礦這種初級產品了。作為全球規模最大、鏈條最為完善的工業國,中國是從包括美國、剛果(布)、蒙古國、馬來西亞在內的國際市場採購,再利用自己的技術精煉。
猶如從澳大利亞、巴西進口,由我國提煉後,再對外出口鋼鐵及其製品;從巴西、美國進口大豆,由我國加工後,再對外出口食用油;從俄羅斯、印度等國進口小麥、大米,由我國加工後,再對外出口食品……
不扯遠了,回到稀土礦的話題。美國、剛果(布)等國將他們的稀土礦出口至中國,然後再從中國企業手裡購買提煉好的稀土金屬及其製品,是因為“他們擔心汙染本國環境”,要保護自己國家的美好家園嗎?
答案是否定的!包括美國、日本、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在內的其他國家要麼缺少技術,要麼自身沒有多少稀土礦可開採,或者是兩者兼有。
從2011年開始,全球與稀土精煉有關的專利“超過一半都掌握在中國人手裡”。其他單個國家想要發展自身的稀土精煉產業無法繞過“智慧財產權這個門檻”,只能小打小鬧,滿足少部分需求。
而小打小鬧的結果只能是“成本高昂”,資本沒有動力追加投資,導致全球稀土精煉產能的近90%掌握在中國企業手中。美國等開採出來的稀土礦,自己只能精煉小部分,大部分不賣給中國,難道要回填嗎?
至於環保問題,中國有色金屬報曾在文章中提到“現代化的精煉設施幾乎沒有汙染”。真正的汙染“源頭”反而是在開採階段,所以要管控。美國的芒廷帕斯礦山曾因為汙染問題被關閉,後來又重新開採。
重新開採後,美國一方面缺乏現代化的“環保精煉技術”,另一方面又不願使用“老舊的汙染較大的精煉技術”,才不得不將稀土礦經過初步提煉後,再出口給中國企業來精煉。本文由南生撰寫,歡迎轉發、評論、留言、分享和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