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12月2日訊息 央行罕見大動作,備受關注的M1口徑調整終於落地。
據央行網站顯示,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統計2025年1月份資料起,啟用新修訂的狹義貨幣(M1)統計口徑。修訂後的M1包括:流通中貨幣(M0)、單位活期存款、個人活期存款、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中國人民銀行將於2025年1月份資料起開始按修訂後口徑統計M1,預計將於2月上旬向社會公佈。
背後有兩大原因
與之前相比,此次M1統計口徑調整納入了個人活期存款、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對此央行在答記者問中表示有兩大原因。一是關於個人活期存款,在創設M1時,我國還沒有個人銀行卡,更無移動支付體系,個人活期存款無法用於即時轉賬支付,因此未包含在M1中。而隨著支付手段的快速發展,目前個人活期存款已具備轉賬支付功能,無需取現可隨時用於支付,與單位活期存款流動性相同,應將其計入M1。二是關於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可以直接用於支付或交易,具有較強的流動性,也應納入M1。從國際上看,主要經濟體M1統計口徑大都包含個人活期性質的存款及其他高流動性的支付工具。
11月8日,央行在《2024年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專欄1中就曾表示正在研究貨幣供應量統計修訂的方案。當前,我國M1中只包括現金和企業活期存款。這是因為過去我國居民在消費交易時主要使用現金。但是隨著移動支付和手機轉賬業務的發展,日常生活中現金的使用大幅減少,居民活期存款成為了直接支付工具。因此應該將居民活期存款、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納入M1統計,這也符合多數發達國家的M1統計慣例。
歷史只出現四次
在我國貨幣供應量統計過往歷史中,此前已經經歷了四次調整,但主要集中在M2,M1的統計口徑沒有大的變化。第一次是2001年6月,央行將股票客戶保證金納入M2統計口徑。第二次是2002年1月,把在中國的外資、合資金融機構的人民幣存款業務,分別計入到不同層次的貨幣供應量中。第三次是2011年10月,央行在原有口徑中新納入了住房公積金存款和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存款。第四次是2018年1月,央行將非存款機構部門持有的貨幣市場基金納入M2統計。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M1-M2剪刀差備受市場關注。M1為狹義貨幣供應量,佔M2的20%左右,由M0、企業活期存款、機關團體存款等五項構成。從佔比來看,截至2024年10月末,單位活期存款佔M1的80%以上,其中企業活期存款佔比30%,但M1走勢對企業活期存款的變化最敏感,今年M1同比增速從1月的5.9%一路下降13.3個百分點至9月的-7.4%,其中企業部門活期存款的貢獻下降了9.2個百分點、機關團體活期存款的貢獻下滑了5個百分點。
中信證券曾在此前研報中指出,修訂後的M1增速依然與地產銷售高度相關,可以更好地表徵經濟活躍度,不過還是會受到禁止手工補息的擾動。修訂後的M1-M2增速剪刀差對股票市場依然具有較強的參考意義,主要是因為M1-M2增速剪刀差走高時企業盈利會好轉。
財通證券在研報表示與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等海外經濟體相比,我國M1的統計口徑相對較窄,首先,我國M1不包括居民活期存款,而美國、歐洲、日本、印度、加拿大和韓國等其他國家M1中均包括居民活期存款;其次,我國M1不包括財政活期存款,而美國和日本M1都將地方政府活期存款統計在內,歐元區M1則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活期存款;最後,我國M1中沒有統計非銀金融機構活期存款,而美國和歐元區M1中均包括非銀機構活期存款。
發聲
在今日2024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行長潘功勝出席開幕論壇並致辭,潘功勝提到明年,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堅持支援性的貨幣政策立場和政策取向,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大逆週期調控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降低企業和居民綜合融資成本。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作用,重點加強對科技創新、綠色金融、消費金融等領域的支援力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和資本市場平穩發展。積極推動貨幣政策框架改革,強化利率政策執行和傳導,豐富貨幣政策工具箱。同時,最佳化貨幣供應量統計,將個人活期存款和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這兩項流動性強的金融工具納入M1統計,並加強對M2等各層次貨幣供應量和社會流動性的監測。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大江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