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沒有預料到,一直以來增速四平八穩的“醫療器械一哥”,會在2024年第三季度遭遇“水逆”。
24Q3,邁瑞醫療(300760.SZ)營收89.54億元,同比僅增長了1.43%;歸母淨利潤30.76億元,同比下降9.31%;扣非淨利潤30.57億元,同比下降8.62%。
其中,營收疲態盡顯,增速創下有財務記錄以來最低;歸母淨利潤則發生了有財務記錄以來首度下滑。
增速回落並非沒有預兆。
早在23Q3,邁瑞營收增速就在換擋,由之前圍繞20%的中樞上下波動切換至10%:
23Q3-24Q2,各同比+11.18%、+7.9%、+12.06%和+10.35%。
只是現實很殘酷,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告別雙位數增速
受第三季度拖累,邁瑞營收、淨利正式告別雙位數增長時代。
24Q1-Q3,營收294.85億元、歸母淨利潤106.37億元、扣非淨利潤104.37億元,各同比增長7.99%、8.16%和7.75%。
可謂“涼意逼人”。
邁瑞解釋稱,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多重外部因素直接使得國內市場面臨巨大壓力,其中包括醫療行業整頓導致醫院採購延緩、地方專項債和財政資金不足導致醫院建設推遲、以及非剛性醫療需求低迷等,這也是增長放緩的核心原因。
如此局面之下,今年前三季度,邁瑞國內市場僅增長了1.9%,其中Q3下滑9.7%。
要知道,國內市場可是佔據了公司營收的大半壁江山。自2021年以來,營收貢獻更是超過了六成,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若接下來國內市場沒有好轉,邁瑞估計很難出坑。
並非業務結構最佳化
事實上,在上述外部不利因素作用下,邁瑞國內生命資訊與支援產線崩了個大的:
24Q1-Q3,收入下滑超過20%!
儘管該業務國際收入增超10%,但難抵國內頹勢。
24Q1-Q3,邁瑞生命資訊與支援產線收入同比下降11.7%,降幅較上半年擴大了4.11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邁瑞體外診斷產線收入增長20.9%。
此消彼長之間,生命資訊與支援產線收入體量被體外診斷產線超越(後者營收貢獻率已達39%),告別第一主營。
注意,這可不是業務收入結構得到最佳化。
你看啊,邁瑞生命資訊與支援領域產品主要包括監護儀、呼吸機、除顫儀及外科腔鏡攝像系統、光學內窺鏡等。邁瑞在其中報披露,在該領域,產品競爭力已經全面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加速滲透高階客戶群。
再來看下它的體外診斷業務,產品競爭力就大不如生命資訊與支援產線。
邁瑞在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中透露,除血球以外的IVD產品技術尚未達到全球一流水平,公司IVD收入主要集中在非頭部三級醫院和二級醫院,並且DRG對這些醫院的影響程度也明顯大於頭部三級醫院,這些都對IVD業務的增長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一個關鍵事實是,國內門診量、手術量等診療活動今年仍在持續增長,但呈現出結構性分化。其中,剛性醫療需求量仍在持續增長,這部分需求量主要集中在頭部大型三級醫院,但非剛性醫療需求量卻相對低迷。
“以上現象從一些非剛需耗材產品的使用量情況也可以看出,使得非頭部三級醫院和廣大的二級醫院面臨更大的經營壓力”邁瑞坦言。
機構也在降低倉位
在業績陷入瓶頸之際,由邁瑞實控人李西廷、徐航控制的企業--睿福和睿隆卻在減持。
據choice資料,24Q2睿福、睿隆持股數量各減少了321.39萬股和354.16萬股,佔總股本的0.26%和0.29%。
如若以6月28日收盤價284.31元/股來計,睿福、睿隆上述減持股份對應金額為9.14億元和10.07億元。
諷刺的是,邁瑞控股股東、特定股東、員工持股平臺及2022年員工持股曾承諾自2023年10月30日起6個月內不透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的方式減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
它確實沒有在承諾期減持,不過承諾期結束,就放飛自我了。
也難怪自2023年2月2日以來,邁瑞市值就再也沒有站上過4000億元。
就在今年8月29日,它的股價還一度觸及262.81元/股,相較歷史高點(2021.7.1,468.5元/股)累計回撤53.12%。
換句話說,跌得最狠的時候,直接腰斬!
機構也給出了自己的態度。
據同花順iFinD資料,截至24Q3,共有93家機構447只產品持倉1.25億股,持股市值365.55億元,分別創下2021年、2020年以來新低。
你還會喜歡: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