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圖片即可免費加入哦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作者:長線是金11
來源:
最近 , 有球衣提議我把優質高股息票歸納總結一下 , 梳理一番其中的注意事項 。
如何定義高股息
關於這個話題 , 我想我們先得明白什麼叫高股息股票 。
通常情況下 , 有兩種界定模式 , 一是股息率高的股票 ( 即每股派息和股價的比值 ) , 一般來說股息率在3%以上算是不錯 , 4%以上稱得上高股息率 。
二是分紅佔淨利潤比率高的股票 , 因為如果完全按照第一種界定標準的話 , 很多股票隨著價格上漲 , 股息率很可能會越來越低 , 但實際上公司一直以來的分紅都是比較慷慨的 。
現實中 , 股市始終處於不斷動態變化之中 , 如果你選擇高股息分紅這種投資模式 , 除了要買在股息率高的時候 ( 例如熊市 , 股價低股息率就高 ) , 另一個關鍵點就應該在於目標標的分紅的穩定性 。 當然 , 分紅若還可以做到持續增長 , 自然是更好不過 。
選股注意事項
下面我個人歸納了一下選擇高股息票時 , 需要注意的幾點要素 :
1 、 儘可能迴避強週期股 。 誠然許多強週期股的分紅非常耀眼 , 有時候甚至會高得有些離譜 。 但是缺乏穩定性 , 一旦行業陷入下行週期 , 很可能因為微利或者虧損導致停止分紅 , 顯然和獲得一張穩定長期飯票的初衷是相背離的 。
2 、 要注重股票的長期分紅歷史 。 一方面說明公司的業績輸出具有穩定性 , 有能力一直這麼分 , 相反偶然的一次性高分紅則意義不大 ; 另一方面長期實行高分紅的公司很少會突然改變策略 , 因為陡然減少分紅或者停止分紅 , 會對股價造成嚴重衝擊 , 影響到公司的市值管理 , 不到萬不得已基本不會這麼做 。
3 、 大股東持股佔據絕對主導地位 。 要知道派發股息不是為了做慈善 , 分紅的目的首先是大股東 、 控股股東吃肉 , 其次才是小股東跟著喝口湯 , 只有大股東有充足動機 , 才可以一直推動這麼分下去 。
4 、 儘量不碰高槓杆模式 ( 有息負債 ) 。 道理很簡單 , 高槓杆可以在順風順水的時候撬動盈利 , 但同樣也可以在逆風局裡放大損失 , 例如萬科 , 之前妥妥的高分紅大白馬 , 現在欠一股債 , 啥也分不了 。 當然金融行業在A股可能是個例外 , 畢竟國內的銀行 、 保險等金融機構和國外私營主導的那些同行壓根不是同一個物種 。
5 、 公司最好能有某項可以憑仗的護城河 。 包括特許經營權 、 品牌 、 特殊資產 、 壟斷地位 、 客戶黏性等等 , 例如長江電力 , 水電站大壩就是印鈔的永動機 , 所以分紅總是非常有保障 。
高股息=成長性衰竭?
很多時候 , 人們常常將高分紅視為成長性衰竭的一個訊號 。 但是現實中的諸多例項告訴我們這一界定其實並不完全準確 , 例如像美的 、 福耀 、 招行 、 長電之類 , 不斷提高分紅的同時 , 也一直保持著持續增長態勢 。
之所以這樣 , 主要因為有些企業只需要少量資本支出就可以維持擴張 , 或者自身造血能力極強 , 應付擴張性支出後 , 還能有大量結餘用於分紅 。
因此 , 在我看來高分紅並不能簡單和成長性衰竭劃等號 , 它們的特點更多應該是業務成熟穩定且創造自由現金流能力較強 。
當然 , 其中確實有部分股票基本已無成長性可言 , 但是隻要能穩定提供分紅 , 依然是存在永續價值的 , 甚至有時遇到風來了 , 也常常會出現估值提升的情況 , 所以高股息投資策略應該屬於一種攻守兼備的模式 。
關於紅利指數
有人可能會說選股有些太麻煩 , 與其挑選若干只票搭建一個高股息投資組合 , 還不如干脆去買紅利指數基金 。
對於這一觀點 , 我個人是不太贊成的 。 主要原因有在於 :
1 、 紅利指數基金沒有打新權益 , 高股息+打新其實會產生一種如虎添翼的效果 , 少了打新這一塊 , 收益其實會下降不少 。
2 、 紅利指數基金的編制較為機械 , 一些強週期或一次性高分紅個股也會被納入 , 實則是降低了整體質量 。
3 、 很多時候隨著指數上漲 , 相關指數基金會進入股息率並不那麼吸引人的狀態 , 這個時候顯然不如自己精選出的組合收息效率來得高 。
雪球官方基金投資交流群火熱討論中!
14章核心課程,聚焦大類資產投資方法論,透過基金佈局A股/港股/美股/債券/商品等機會;入群即可獲得1本投資好書……來,把握行情,與天南海北的投資朋友暢聊機會吧!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課程為雪球基金髮起,僅作為投教科普,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