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公告出爐。
近日,紅棉股份釋出公告稱,擬1億元參設穗越興投資基金。
據悉,紅棉股份此次與廣州輕工等多方合作成立的穗越興投資基金,總規模達到3億元人民幣,涵蓋四個出資方,具體出資比例為:現代私募出資100萬元,現代投資出資9900萬元,紅棉股份及虎頭公司各出資一億元。
換言之,紅棉股份也做起了LP,成為投資機構們的“金主”。
單從規模來看,這隻基金並不出眾,有意思的是這隻基金的背後的紅棉股份——其前身是“洗衣粉大王”廣州浪奇,在陷財務造假醜聞後,搖身一變為紅棉股份,業務轉型為食品飲料與文化創意園區開發與運營服務。
轉型後的紅棉股份,又能否透過LP的角色,踩上創業投資新風口?
下場做LP,擬設3億規模投資基金
12月14日,紅棉股份釋出公告,擬與公司控股股東下屬企業現代私募、現代投資、虎頭公司發起設立廣州穗越興壹期創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穗越興投資基金”)。
該基金總規模為3億元。其中,廣州現代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資100萬元,廣州現代投資有限公司出資9900萬元,紅棉股份出資1億元,廣州市虎頭電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出資1億元,各方均以自有資金出資。
根據公告,穗越興投資基金經營範圍為創業投資(限投資未上市企業),以自有資金從事投資活動。
(來源:公告截圖)
紅棉股份表示,本次合作設立穗越興投資基金符合公司發展戰略和投資方向,在保證公司主營業務穩健發展的前提下,有助於加快公司未來發展戰略的實施。
一方面,公司可利用投資基金平臺,佈局與公司主營業務具有相關性、協同性的領域;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公司分享潛在的投資回報,並能有效降低公司的投資風險,為公司及股東創造合理的投資回報,符合公司的發展戰略。
這也是紅棉股份首次作為LP進行股權佈局。事實上,近年來眾多上市公司紛紛涉足LP角色,從財務角度來看,上市公司在主業增長乏力或缺乏合適的內部投資專案時,參與投資基金成為一種盤活資金、獲取額外收益的有效途徑。
截至12月19日收盤,紅棉股份每股跌0.88%至3.36元,總市值61.67億。
曾深陷造假醜聞,被罰款1405萬元
紅棉股份的前身廣州浪奇,最早可追溯至1959年成立的廣州油脂化工廠,1993年,廣州浪奇登陸深交所主機板,旗下擁有洗衣粉、洗衣液系列知名品牌“浪奇”,也被外界稱為“洗衣粉大王”。
然而日化行業進入門檻低,競爭激烈。上世紀90年代後,寶潔、聯合利華等外資日化巨頭進入中國市場,憑藉強大的品牌影響力,迅速搶佔市場份額,此後,廣州浪奇的市場份額被進一步瓜分。
2021年,廣州浪奇深陷財務造假醜聞,彼時,ST浪奇釋出公告稱2018年-2019年,廣州浪奇透過虛構大宗商品貿易業務、迴圈交易乙二醇倉單等方式,分別虛增營業收入62.34億元、66.51億元,虛增利潤2.10億元和2.01億元。
這一系列財務造假行為,違反了證券市場的資訊披露規則和相關法律法規,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
公司的市值也隨之縮水。2021年2月,廣州浪奇總市值來到了12億元左右,此前2015年6月,廣州浪奇的最高市值達到105億元,至此,總市值蒸發超90億。
2021年12 月,廣州浪奇釋出公告稱收到中國證監會廣東證監局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稱根據當事人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與社會危害程度,依據相關規定,擬決定對廣州市浪奇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給予警告,並處以450萬元罰款;對傅勇國給予警告,並處以300萬元罰款;對陳建斌、王志剛、鄧煜、黃健彬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150萬元罰款;對陳文給予警告,並處以50萬元罰款;對王英傑給予警告,並處以5萬元罰款。上述罰款金額合計1405萬元。
一系列風波之下,廣州浪奇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疊加“其他風險警示”,廣州浪奇進入了破產重整程式。2021年12月,廣州浪奇完成了對重整計劃的執行。
作為一傢俱有一定歷史和市場知名度的企業,廣州浪奇的品牌形象因財務造假而一落千丈,“浪奇”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美譽度和信任度大幅下降。
如何走出負面形象的陰霾?廣州浪奇給出的答案是:剝離日化產業,投身食品賽道。
2023年年底,廣州浪奇改名換姓為“紅棉股份”,主營業務也隨之調整為食品飲料及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開發和運營。公司的管理層表示,紅棉股份將全力投身食品賽道,特別是調味糖品牌“紅棉”已成為其新的名片。
在公司更名的同時,廣州浪奇也選舉產生了第十一屆董事會,其中,鄭堅雄於去年7月被選舉為廣州浪奇董事長。除了在廣州浪奇任職之外,鄭堅雄還在華糖食品、廣州鷹金錢任職。
事實上,早在2019年,廣州浪奇就開始轉型,併購了華糖食品,食用糖和飲料等食品的生產和銷售成為了公司新的業務組成。
從業務邏輯上看,這一轉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食品飲料行業作為剛需行業,市場需求相對穩定且具有較大的增長潛力。而文化創意園區運營契合當下城市發展與產業升級的趨勢,透過整合資源、打造特色園區,有望獲取穩定的租金收入與增值收益。
轉型能否扭轉業績困境
今年1月,紅棉股份進一步在食品賽道發力。
公司披露了關於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的提示性公告,擬透過現金方式購買輕工集團全資子公司鷹金錢 100%股權,鷹金錢的主營業務為食品生產銷售,主要產品有罐頭食品、餅乾及飲料等。
從業績上來看,在剝離“浪奇”“高富力”等日化業務後,紅棉股份交出了一份扭虧為盈的財報。
紅棉股份釋出2023年業績報告顯示,其營收為26.29億元,同比下滑0.29%;歸母淨利潤實現扭虧為盈,達到7483.29萬元,同比增長 255.40%;扣非淨利潤為4165.05萬元,同比增長157.24%。
具體到各業務的發展,根據2023年年報,華糖食品方面,2023 年完成了“鹹檸七”檸檬汁汽水、“金菠蘿”果汁汽水、拉格啤酒、渾濁 IPA 啤酒、小麥啤酒等三款精釀啤酒、姜粉紅糖產品的開發生產,對零卡糖產品的包裝及配方進行了升級。
園區運營方面,新仕誠公司啟動了 T.I.T 智慧園區數字化管理平臺二期開發建廣州市紅棉智匯科創股份有限公司2023 年年度報告全文17設,對 T.I.T 智慧園區(員工端)、T.I.T 園區客戶端小程式進行更新迭代,實現數字平臺在 T.I.T 品牌園區的互聯互通,完善平臺服務園區運營管理能力。
今年10月,紅棉股份釋出2024年三季報。報告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5.84億元,同比下降25.62%;歸母淨利潤為6159.44萬元,同比增長201.80%;扣非歸母淨利潤為6776.82萬元,同比增長211.70%。
按單季度資料看,紅棉股份第三季度營業總收入4.72億元,同比下降30.89%,第三季度歸母淨利潤2408.89萬元,同比上升268.65%。本報告期紅棉股份盈利能力上升,毛利率同比增幅16.37%,淨利率同比增幅191.94%。
紅棉股份披露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顯示,公司前三季度業績提升受益於完成與控股股東的資產置換、食品飲料板塊的穩定增長及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開發和運營板塊業務的提升等因素。
如今,業績穩步增長之下,紅棉股份出資做LP,其能否藉助科技領域的投資實現成功轉型,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逆襲重生,還需要時間和市場的雙重檢驗。
本文源自:獵雲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