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方"米筐投資"
昨天,央行又出手了,目標直指金融機構大肆炒作國債的行為。
算上這次,央行今年已經是第6次出手干預了。
以下是干預的時間和國債的價格情況:
相比於前五次,這次央行出手很不一樣,明顯 更快、更嚴厲。
前幾次,央行動手前都會心平氣和地先透過旗下的多家官媒吹吹風,市場如果不聽話再採取下一步行動。可是,這次也不知道是因為最近兩週國債漲的太快,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央行竟然直接上手了。
速度之快,就在午飯的剎那間!
不僅如此,這次央行打擊的物件明顯也比前幾次更廣、更嚴厲。
據新浪財經報道,央行集中約談了在12月債券大牛行情中“激進”的金融機構。有銀行、券商、保險、基金等,幾乎囊括了所有的金融機構。
而且,這次約談內容非常直接,明確地說了兩點:
第一,對“問題機構”零容忍;
其二,以後會常態化執法檢查。
很明顯,央行這次是真的生氣了。
那麼問題來了,央行到底為何生氣,又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出手干預,她到底想實現什麼目的呢?
生氣是因為金融機構做的太過;最終目的是想讓國債收益率曲線正常化!
這兩年地方和房地產問題已經讓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上升,高層著急麻慌地給銀行補充資本金,希望能抵禦經濟轉型帶來的陣痛。
可是,作為經濟橋樑的金融機構,一天天不想著怎麼把手裡的錢貸出去,幫忙帶動經濟並將風險分散,卻一心只想著買對利率極度敏感的國債。這要是哪一天政策出效果了,經濟突然拐頭向上,利率也跟著上漲了,那麼金融機構手裡的欠條就會縮水,快速資不抵債,釀成巨大風險—— 就像2023年的矽谷銀行破產一樣。
這就是央行多次提到的“利率風險”。
可是,從2023年3季度央行專欄第一次明確提出這個風險開始,金融機構卻根本熟視無睹,繼續押注。
說了很多次卻一點面子都不給,擱誰誰不生氣?
可是,要說央行為什麼非要這麼強烈的干預,防風險只是其一一環,根兒上還是想讓國債的收益率曲線正常化!
下面這張圖是我們的國債收益率曲線圖:
要知道:國債收益率就是整個經濟收益率的一根標尺。一個正常的、健康的經濟體,其國債收益率曲線應該是傾斜向上的。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說明整個經濟是存在正向激勵的。
你試想,如果一個人把錢借給別人10年和借1年的年利率幾乎沒有太大區別,那麼誰會冒著時間風險把錢長期地借給別人呢?沒有借貸,經濟又怎麼突突向上呢?
反觀我們這幾年,降息之後整個利率下跌就下跌吧。可是,10年以上的國債收益率下跌的實在是太猛了,導致整個收益率曲線不僅變得很平坦,甚至尾部(15年以上)都想拐頭往下。
這不妥妥地躺平姿態,大家都想把錢長期借給國家,穩穩地拿那僅存的收益麼?!
就這種情況,央行即便降息支援經濟,利率也沒法往有效地下傳導去影響人們的投資和消費。
所以,這個曲線必須想辦法扭正。
然而,扭正的過程必然會傷害到做多的投資者。
此次央行決心這麼足,是不是 意味著債牛已經結束,我們普通投資者應該躲一躲呢?
針對這個問題的答案,隱藏在下面兩個命題中:
第一個命題是,利率會繼續下跌,還是會因為經濟復甦而反彈很長時間?!
如果你認為我們的利率接下來會繼續往下跌,這個趨勢不會改變,那麼債牛就沒有結束,今天的大跌就仍然只是因為干預造成的階段性調整。
如果你認為我們的利率會因為政策強有力的支援而快速實現經濟復甦,那麼債牛就基本告一段落了,昨天央行的干預就是最後的警告。
第二個命題是,股市會走牛,還是我們會繼續上演“資產荒”?!
如果你認為股市會牛起來,那麼股市就會吸引債市的資金迴流,就像今年國慶節前那幾天一樣,債牛會迅速結束,來一次深度調整,我們應該躲一躲。
如果你認為股市會繼續平靜下去,並且整個市場還會上演“資產荒”的戲碼,那麼我們就無力阻止資金繼續往債市裡流入。只不過有了央行的干預,整個債牛行情會很曲折而已。
總之,以上兩點就是這兩年債牛的核心,央行會不會第7次、第8次甚至第n次出手,決定權在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手裡。
如果想盡快的儲備應對策略,記得長按下方二維碼入圈。
圈裡有什麼?
你熟悉的米公子、和卿、慧淨、老範、龍貓、大白、方潛平、喬妹等等都在這個平臺上。
公域裡不能說的話,我們分享在這裡,不間斷的隨筆、解讀、互動、問答、直播、線下等著你。。
米宅核心團隊全天線上,38.8元服務一年,也可9.9元體驗一個季度,不滿意退圈退款。
如果你願意加入,識別二維碼入圈即可。
★提醒:下單的朋友請務必留下正確的手機號碼,並且留意接聽來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