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我一般會在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減至半倉甚至空倉。中年以後隨著中長線投資思維越來越深入我的大腦,對短期收益得失的日益漠視,使得我對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如何操作已經不太關注了。大多數時候無論過不過節,我都是滿倉的。
道理很簡單,只有滿倉才能100%不放跑任何一個大牛股、大牛市的機會,而且滿倉對於我這種目標在5年、10年以上的投資者來說並沒有什麼風險。只有那些短線交易者,才會關注節前節後的行情漲跌和眼下的利好和利空。
短期的行情漲跌不可預測。以長期的視角來看分析和判斷行情和個股,成功率才是最高。因為上市公司的股價的行情長期漲跌與它的多年業績漲跌密切相關,其次才是大盤牛熊。下面,我講一個不必關心節後行情漲跌的投資方法。
以中國鋁業為例,它的年K線漲跌基本與它的當年業績同步:公司從2007年以後業績一路下行,導致它的股價從2007年以後開始下跌,連續跌了7年。2015年公司業績好轉,公司的年K線開始走強,收出長上影線。2021年中國鋁業的業績創下近13年新高,對應的當年股票年K線也走勢較強。
圖中可以看到公司的股價和它的業績並不是100%同步漲跌。原因是股價在受業績影響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受當時的大盤指數牛熊的一部分影響。實際上市場上絕大多數的股票都像中國鋁業一樣,其長期走勢主要受業績影響。
根據股價長期走勢受業績影響的邏輯,那麼我們就可以制定一個長期投資策略即買入一家看似很難破產的公司,在它業績很差的年份分批買入,然後在它業績轉好以後,分批賣出,這樣就可以有很大的機率賺到錢。
例如,在當下消費行業低迷時,買入消費行業指數基金或消費行業龍頭公司的股票,然後等消費行業轉為景氣以後開始分批賣出。或者現在分批買入幾隻光伏行業的龍頭公司股票,然後等待光伏行業的業績開始增長以後分批賣出。
有的人對這個策略可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如果消費行業一直不復蘇怎麼辦?或者我們買入的消費、光伏公司股票業績一直沒有走出低谷怎麼辦?有這樣的疑問很合理。這就像我們走入婚姻殿堂,但是未來的生活是無法確定的,人是善變的,未來兩個人是有分手的可能。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未來的不確定性而拒絕結婚。
萬事萬物沒有100%的確定性,只要成功的機率大就值得我們投入,值得我們暫時信任。摸著石頭過河才是人生與投資的常態。至於未來兩個人會不會分手,優秀公司會不會變差,這個誰也無法100%確定。未來如果一旦出現問題。那時再進行處理就好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
如果朋友們按著上面的理念買入股票,就會發現投資的週期是以年為單位的,有時甚至需要等待數年,行業、公司的業績才能變好,行業、公司的股價才能上漲。但這樣做好的好處也是明顯的,有較大機率買到較低的位置,未來的投資收益可能很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