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虞爾湖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作為曾經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優等生,招商銀行的發展史,超過30餘載,足夠寫一本書。不過,在招商銀行近日釋出了2024年首份上市股份行業績快報後,業界一片譁然。
資料顯示,有“銀行茅”之稱的招商銀行,10年來首次營收縮水,2023年股價下滑超20%。這在招商銀行發展史上,可謂十分罕見。要知道,此前招商銀行的營收,一直保持增長勢頭。且大部分年份,增勢兇猛。
據瞭解,招商銀行此番踩上急剎車,主要歸因於息差收窄導致淨利息收入縮水。
雖然2023年其淨利潤仍維持了正向增長,但是,近年以來,招商銀行淨利潤增速已經明顯放緩。而且,在業績大幅縮水的同時,招商銀行在二級資本市場的表現也差強人意。
公開資料顯示,2021-2023年連續三年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招商銀行分別收報45.45元/股、35.52元/股、27.82元/股。
而且,近一年以來,招商銀行股價跌幅超20%。對比往年,招商銀行曾一度在A股上市公司中市值一度超過萬億元人民幣,可謂名副其實的“銀行茅”。
由此也讓業內人士感知,這個銀行“獨角獸”或許發展拐點已至,甚至迎來了多事之秋。
核心業務下滑,招行基本盤不保
眾所周知,大部分商業銀行的商業模式,都是吃“存款客戶、貸款客戶”的利息差。以零售業務著稱的招商銀行更是如此。而且,招商銀行該部分的收入來源淨利息收入減少,是招商銀行營收下滑的主要原因。
據國信證券釋出的招商銀行2023年業績快報點評,2023年全年招商銀行實現淨利息收入2147億元,同比下降1.6%,其中四季度單季同比下降了6.6%。
而淨利息收入減少主要是因為實體經濟復甦緩慢,實體融資需求偏弱,政策持續引導降低實體融資成本,招商銀行淨息差呈現持續下行態勢。
針對息差下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該問題或將持續,這也意味著,招商銀行也將持續受到影響。
正如在2023年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招商銀行的行長助理兼董事會秘書彭家文曾表示,“今年整個銀行業都面臨息差收窄的壓力,下一步息差的走勢仍然會持續承壓,明年的息差還有進一步探底的可能性”。
除了淨利息收入下滑外,招商銀行的非利息淨收入亦有所下滑。資料顯示,2023年招商銀行該部分收入1245億元,同比下降1.7%。不過,整體營收的下滑,並沒有影響其淨利潤保持正向增長。
只是,這得益於招商銀行的成本控制,且也是招商銀行一貫堅持的。據中泰證券釋出的報告顯示,招商銀行2023年全年累計營業支出同比繼續下降,降幅為9.6%。
整體來看,招商銀行的淨利息收入是其業務基本盤。一旦該部分業績開始走下坡路,也將意味著招商銀行難以發展的根基正在動搖,未來將如何應對,或許還需公司從戰略層面調整。
“零售之王”優勢不再
截至2022年末,招行總資產達10.14萬億元,成為首家總資產超10萬億元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儘管招商銀行的總規模不及中國四大行、甚至不敵、交通銀行,但是其淨利潤水平,卻緊隨四大行之後,因此也在二級資本市場十分得意,最高市值甚至逼近1.5萬億元。
不過,隨著近幾年利率下降成為大勢所趨,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和房貸利率多次下調,銀行資產端的收益率普遍走低已是不爭的事實。
而過去有“零售之王”之稱,靠“吃利息”發展壯大的招商銀行,原本的優勢也越來越弱。對比之下,那些對公業務佔比較大的銀行,反而生存環境更好。
除了淨利息收入方面,招商銀行不佔優勢外,其在這一輪的降息週期中,也面臨負債端的壓力。
要知道,不變的活期存款利率會導致招商銀行的淨息差降低,而活期存款轉向定期,也勢必會加大招商銀行的負債成本。
除了盈利方面的優勢不再外,銀行的不良貸款資料也不容樂觀。
例如,2023年招商銀行前三季度的零售型別貸款中,個人住房貸款佔大頭,而信用卡貸款餘額緊隨其後。但是其不良貸款餘額及不良率均高於其他個人住房貸款以及消費貸款等業務。
資料顯示,前三季度招商銀行不包含信用卡的零售貸款不良生成額即高達65.69億元,同比增加9.56億元。而信用卡貸款同比增加更多,高達26.44億元。
為此,招商銀行也開始集中處置不良資產。包括很多銀行都在操作的方式,透過銀登中心,開展不良貸款轉讓業務。
而據招商銀行披露的資訊,招商已經連推三期不良資產轉讓專案,合計不良貸款專案資產筆數超過上萬筆。
眾所周知,近年全國經濟形勢下行,居民的信用卡等貸款類產品償還能力也受到波及,因此,對於零售業務佔比較高的招商銀行而言,也更為不利。
雖然招商銀行透過不良資產轉讓等方式,可以提升其資產質量、釋放更多放貸空間,但是招商銀行為了獲得更大規模的營收,或許需要在髮卡規模和髮卡質量上找到更佳的平衡,以完善其風控能力,避免出現不良貸款等。
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過去的招商銀行,吃盡了國內居民消費升級、理財意識提升等時代紅利,因此在零售業務方面,靠量取勝,最終拿下了10萬億級別的資產管理規模,成就了其“零售之王”的頭銜。
不過,世易時移,此時的招商銀行似乎也有一些失勢。當其零售優勢不再之時,招行銀行在資本市場的“泡沫”,也隨之有“破裂”之勢。而此前坊間關於招商銀行的市值是否被高估的問題,也似乎有了答案。
頻繁踩雷、違規被罰,一路狂奔風險大
招商銀行在資產規模一路飆升的過程中,也因為步子太大,留下了諸多隱患。
例如,在社交媒體上,對於消費者反饋招商銀行業務員在地面推廣信用卡開卡等業務時,採用高額返利、高價值禮品吸引使用者開卡的帖子,並不罕見。甚至此類現象,還出現在了大學校園。
例如,在知乎上,就有一個學生表示:學校來了一個自稱是招商銀行的業務員,為了衝業績辦一張卡給120元,因為擔心是詐騙而線上諮詢網友。
據一個自我介紹是“專注信用卡推廣平臺”的網友回覆稱,這在銀行界十分常見,招商銀行給的單價並不高。
圖源:知乎截圖
透過業內人士爆料不難看出,在銀行界透過返利等極具誘惑力的“推銷”模式,非常常見。正如招商銀行某分行零售貸款部的員工對媒體透露:“產品不突出,業績靠前全靠員工往前衝。”
據稱,在招商銀行內部,公司會向員工施壓,導致員工“八仙過海”,使出各種獲取高業績的“奇招”。
而根本原因在於,監管部門對銀行貸款的用途與利率越來越嚴格,因此同質化也越來越高。甚至相比之下,招商銀行的產品與其他銀行相比,並無明顯優勢。
更令人擔憂的是,招商銀行在一邊衝業績的同時,一邊因為代理的多款地產信託產品無法兌付、客戶服務不周到、內部操作違規等而受到各種客戶投訴與監管處罰。
例如,2021年8月,招行代銷的5億元大業信託·君睿15號專案出現實質性違約,該專案的信託主體華夏幸福在2021年年初就已暴雷,金融負債超兩千億。
隨後的2021年11月,招行代銷的“外貿信託-富榮166號恒大成都天府半島專案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逾期,總規模為66億。
而2022年6月,招商銀行代銷的五礦信託鼎興1號至15號全部到期,均無法兌付,總規模超23億元。
為此,多位投資人向銀保監會舉報,招商銀行在代銷過程中存在多處違規,包括故意隱瞞信託產品資訊、故意隱瞞投資風險、風險把控把關不嚴等問題。
除此以外,媒體報道稱,招商銀行在2023年開年,就因為違反賬戶管理規定、違反清算管理規定、違反人民幣反假有關規定等13項違法行為被處以警告,吃下了3423.5萬元的罰單。
由此可見,招商銀行在一路狂奔、自上而下衝業績的過程中,也為其發展留下了後患。甚至因為各種客戶投訴、監管處罰而遭遇品牌信任危機。
結語
作為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代表企業,招商銀行此前因為擅長網際網路運營,並加速推進數字化,因此也快速積累了大量的零售客戶,甚至成為很多消費者眼中的“網紅銀行”。
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8月底,招商銀行APP使用者總數已突破2億。不過,數億量級的使用者數量與十萬億量級的資產規模,只能代表招商銀行的過去。
就如同其市值,雖然早年一度衝突萬億大關,但是在經歷金融市場的週期性變化後,也逐漸回顧平緩甚至被“打回原形”。
這也足以說明,任何商業獨角獸,都難以抵擋行業週期的風雲變幻,難以與市場規律相背離。而招商銀行作為股份制商業銀行中的頭部企業,或許也應順應潮流、敬畏市場。
但願新消費時代的招商銀行,能夠依舊站在時代的潮頭,做行業的優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