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資料與巨頭財報主導美股市場。
今晚,美股開盤後,三大指數全線上漲。訊息面上,美國最新發布了一系列重磅資料。其中,美國商務部公佈資料顯示,美國2024年第四季度實際GDP年化季環比初值為增長2.3%,不及預期;四季度個人消費支出(PCE)年化季環比初值為4.2%,大超市場預期。
與此同時,美股市場還受到財報季的擾動,受財報影響,特斯拉股價一度漲超6%,有分析稱,馬斯克“年內晚些時候將提供無人監督全自動駕駛”的承諾讓投資者感到興奮;聯合包裹一度暴跌超15%,創下2008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公司去年第四季度營收及2025年營收指引不及預期。
關鍵時刻,高盛的最新報告引發關注。高盛集團市場策略師Peter Oppenheimer及其團隊在最新報告中認為,DeepSeek引發科技股劇烈波動是一個“警鐘”,提醒投資者重新審視投資策略。
重磅資料出爐
北京時間1月30日晚間,美股開盤後,三大指數全線上漲,截至22:50,道指漲0.31%,標普500指數漲0.66%,納指漲0.76%。晶片股多數上漲,博通大漲超6%,阿斯麥、Arm漲超3%,臺積電漲超2%。
訊息面上,美國最新發布了一系列重磅資料。具體來看,美國商務部公佈資料顯示,美國2024年第四季度實際GDP年化季環比初值為增長2.3%,不及預期的2.6%,前值為3.1%。
四季度GDP平減指數年化季環比初值為增長2.2%,不及預期的2.5%,前值為1.9%。2024年全年美國GDP增速為2.8%,略低於2023年的2.9%。
報告顯示,美國四季度個人消費支出(PCE)年化季環比初值為4.2%,高於預期的3.2%,亦高於前值的3.7%;四季度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年化季環比初值為2.5%,與預期持平,前值為2.2%。
與此同時,美國勞工部公佈的資料顯示,美國1月25日當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為20.7萬人,低於預期的22.5萬人,亦低於前值的22.3萬人。
資料還顯示,美國1月18日當週續請失業救濟人數為185.8萬人,低於預期的191萬人,此前一週為189.9萬人。
有分析稱,備受關注的核心通脹指標增長2.5%,是自2022年末以來第二次出現季度環比加快。與此同時,消費者支出在第四季度以4.2%的速度增長,表明國內需求仍然強勁。
中國資產方面,截至北京時間22:50,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漲超1%,2倍做多中國網際網路股票ETF、3倍做多富時中國ETF漲超2%。熱門中概股中,騰訊音樂、富途控股、蔚來、奇富科技等漲超2%。
美股財報季的指引
除了一系列經濟資料,美股市場還受到財報季的擾動。美股週三盤後,“七巨頭”中的微軟、Meta和特斯拉相繼釋出了2024年第四季度業績報告。
受此影響,美股盤初,特斯拉股價一度大漲超6%。其最新發布的財報顯示,2024年四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至257.1億美元,不及分析師預期的272.1億美元;營業利潤同比下降23%至15.8億美元,顯著低於分析師預期的26.8億美元;淨利潤同比大幅下降71%至23.2億美元。
隨後,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電話會議上宣佈,特斯拉將於今年6月在得州奧斯汀推出無人監督版的完全自動駕駛系統,也有信心今年在加州推出無人監督版FSD,明年底前應該會在“大多數國家”推出。
馬斯克表示,特斯拉希望在今年生產1萬個Optimus機器人,並表示這些機器人將能夠彈鋼琴和穿針引線。
對於美國總統特朗普撤銷電動汽車強制令,馬斯克表示,“可持續交通是不可避免的,你無法阻止電動汽車時代的到來。”
分析稱,儘管特斯拉營收和每股收益均不及預期,但馬斯克“年內晚些時候將提供無人監督全自動駕駛”的承諾讓投資者感到興奮。
CFRA分析師Garrett Nelson指出,特斯拉承諾在今年恢復增長,投資者基本對此持積極態度。在艱難的2024年之後,標準已經降低至可實現的水平,這讓目標更易達成。
Nelson還強調,馬斯克與特朗普之間的關係,讓特斯拉在監管方面處於有利地位,這也是特斯拉股價將繼續表現積極的一個原因。
Meta股價大漲超4%,股價突破700美元關口,再創歷史新高。公司營收強於預期,並重申2025年資本投入600—650億美元,用於推動人工智慧戰略。該公司執行長扎克伯格表示,他仍然相信大力投資人工智慧基礎設施會成為戰略優勢。
微軟股價則一度大跌超5%,財報顯示,微軟智慧雲部門營收增速低於市場預期。
另外,美國快遞巨頭聯合包裹(UPS)一度暴跌超15%,其披露的財報顯示,第四季度營收253億美元,不及市場預期的253.9億美元。UPS預計2025年營收約為890億美元,亦不及市場預期的949億美元。
高盛最新發聲
關鍵時刻,高盛的最新報告引發關注。
針對DeepSeek引發美股科技股劇烈波動,高盛集團市場策略師Peter Oppenheimer及其團隊在最新報告中認為,這是一個“警鐘”,提醒投資者重新審視投資策略。
高盛表示,美國經濟軟著陸情境下,通脹下降、利率下行,加之美國科技行業高度集中且估值較高,使市場容易因失望情緒而動盪。
但高盛認為,鑑於美國經濟前景仍然樂觀,本週初以科技股為主導的拋售潮只是暫時性的行情,並非熊市的先兆。
Oppenheimer在報告中指出,大多數熊市都是由於經濟衰退擔憂引發的利潤下滑預期引起的,而未來12個月,美國出現經濟衰退的機率極小。
Oppenheimer強調,只要沒有重大的經濟意外,隨著利率的下降和通脹緩和,美國股市的疲軟幅度十分有限。從歷史上看,當下宏觀條件對風險資產起到支撐作用。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的美聯儲觀察工具顯示,美聯儲6月會議之後,其降息的可能性高達73%。這意味著,雖然1月美聯儲維持利率水平不變,但經濟學家們仍預計,今年美聯儲將在某個時候恢復降息。
因此,儘管存在風險,高盛仍然看好美股市場的前景,建議投資者透過多元化配置來應對潛在的市場波動。
高盛認為,未來一年,美國股市還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目前美股、科技股和大型公司的股價增長是其基本面優越性的體現,並非非理性繁榮的泡沫。但未來這一盈利增長的勢頭必將減弱,推動人們進行多元化投資。
責編:羅曉霞
校對:楊舒欣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755-83514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