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IPO最近真是喜憂參半,我們頻道前段時間剛分享了興福電子成功上市,這也是湖北省2025年的第一家上市公司,緊接著我們就又發現了湖北有兩家公司上市失敗。一家是昨天分享的元豐股份,另一家則是武漢珈創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珈創生物)。
據悉,珈創生物成立於2011年4月,這是一家為企業及研發機構提供各類細胞(含重組細胞、病毒宿主細胞、幹細胞、免疫細胞)、菌種、毒株和原輔料的質量檢測,病毒清除工藝驗證技術服務以及細胞建庫與保藏服務的生物技術公司。
公司創始人為原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鄭從義教授,鄭教授早在1977年就留校任教了,在細胞研究領域數十年,擁有豐富的研究經驗和強大的技術壁壘。
截至目前,公司已經成功建立了含近100項技術的細胞質量檢測技術體系及獨有的資料庫系統,距今已經為超過800家企業和科研機構提供服務。公司在2016年獲得了湖北省科學進步二等獎。2023年入選第五批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司取得授權專利為38項,其中發明專利37項,含金量非常高。員工人數為284人。
2021年-2023年的營收分別為1.29億元、1.46億元、1.32億元,淨利潤分別為6578萬元、6470萬元、4662萬元。
2024年6月,公司的北交所IPO申請獲得受理,不過在等了半年多之後,公司選擇了撤回IPO申請,北交所上市失敗。
其實本次公司上市想要融的資金並不多,只有1.5億元,資金主要用於產能最佳化、產能擴建、研發及產業化和營銷網路的建設。
只是沒想到,公司竟然連北交所的過會也沒有等來,看來北交所上市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
殊不知,公司在衝擊北交所上市之前,公司已經進行過兩次上市嘗試了。2020年底,公司準備衝刺科創板,準備募資3.65億元,然而當年的扣非淨利潤只有3000多萬元。
科創板上市失敗之後,公司緊接著向創業板發起衝刺,募資金額降到了3.43億元。公司再一次嘗試到了失敗的滋味。
公司也是接連失敗兩次之後,才會退而求其次,選擇了北交所上市。北交所相較於上交所和深交所而言,上市要求會相對寬鬆一些。當然募資金額也不會很高,公司也大幅度降低了準備募資的額度。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北交所只是跟上交所和深交所相比,稍微寬鬆一點,但是它還是具有一定門檻的,否則豈不是會有上萬家企業登陸北交所?
其實看一眼公司的業績,你就能發現珈創生物出現了業績下滑的情況。2024年上半年,公司產品毛利率從之前的70%以上驟降到了53%。扣非淨利只有1115.3萬元,同比下降了49.15%。如此恐怖的業績下滑幅度,監管怎麼放心讓它上市呢?
珈創生物三次上市失敗,意味著鄭從義教授的上市夢碎了!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用併購思維與重組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臺!
在新商業的世界裡,沒有被淘汰的行業,只有被顛覆出局的企業,現在所有的商業競爭都會聚焦在“併購與重組”上。
一家公司或者一位老闆,如果併購思維與重組能力短缺,註定會提前敗下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