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A股休市的同時,對面卻開啟了工作模式。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的事情終於靴子落地了。
預料之中,只是時間沒有確定性,從某種意義上面講,比預期的加徵幅度小些。接下來,看我們怎麼應對了,是繼續用匯率去彌補,還是其他手段?
美國,宣佈以芬太尼等問題為由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徵10%關稅。商務部回應,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將採取相應反制措施。
為了防止繞道周邊,美國還將對進口自墨西哥、加拿大兩國的商品加徵25%的關稅,其中對加拿大能源產品的加稅幅度為10%。
有人說繼續降低製造成本,積極出口,這也是應對方法!個人覺得為什麼要傷害自己,加稅就讓他們的居民承擔,製造他們的通脹就行了。
對於A股的行情而言,肯定是利空落地,大資金都在等待加徵關稅的政策,目前來看符合預期,節後的開盤又增加了懸念,遲早要面對事情,在春節期間消化利空也是好事。
不如關心匯市的表現,如果朝著7.4或者更高的位置奔赴,外資,港股,中概股的聯動又有懸念了,節後的行情走的會異常艱難。
大盤指數上漲需要資金的共振,不是K線或指標,也不是散戶的情緒。大多數人的行為對指數沒有影響,必須認清這個事實,大家參與的非成分股為主,不要高估自己。不玩了,指數該漲該跌還是濤聲依舊。
節後會迎來大級別回撥嗎?
無論節後是上漲還是下跌,並不會影響90%的股民繼續虧損,只有休市才是真正的保護他們。又要博弈,虧損了又要抱怨。大多數人的存在,就是利好量化,大股東減持,遊資等。
節後,大機率會劇烈震倉,只要衝高就會有量化砸盤,只要探底也會有量化吸籌。大多數人還淪為量化,遊資,機構,多空博弈的收割肥料。
白酒,證券,光伏,地產,半導體,電池等權重行業的走勢很關鍵,它們拉昇,紅利股沒有砸盤,大盤圍繞150~200點間繼續橫盤震盪,量化交易最喜歡的就是箱體,而不是上漲……
從個人角度而言,也不喜歡上漲,更喜歡箱體震盪,AI量化網格很好用,降成本,掙利潤,比直接拉昇帶來的收益強多了。
最後總結
90%以上的股民的持股對大盤指數沒有貢獻,大家如果遠離A股,只是影響量化,遊資,大股東賣公司等,並不會影響大盤指數漲跌,也不會影響市場的整體行情。
市值前100的股票合計已經遠超過5300家公司的市值總和,大約99%的小散戶沒有持有這些公司,只有它們能決定大盤指數漲跌。50%的人只有10萬以內本金,漲停板都嫌慢了,別說大市值權重股。
一家之言,參考價值有限,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