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車的天,為何說塌就塌了?
日本五大汽車巨頭,豐田、本田、日產、三菱和馬自達,他們今年上半年的財報,已經全部出爐,令人的大跌眼鏡的是,淨利潤竟然全部出現了大幅下滑。
日本車企從巔峰向衰退滑落,已經成了既定事實。
說崩就崩,日本汽車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未來還有機會翻盤嗎?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些問題,碼字不易,歡迎點贊,轉發,收藏。
日系車業績集體暴雷
根據這幾家車企的財報資料,今年上半財年,本田淨利潤下降了15%,豐田下降了20%,最慘的是日產,淨利潤暴跌94%,二季度還虧了93億日元(約4.4億元)。
車子賣得差,業績開始虧損,日產緊急宣佈,今年第二次下調全年預期,把營業收入從14萬億日元降到12.7萬億日元,營業利潤從5000億日元下調到1500億日元,可見連自己都對未來沒有太大的信心了。
為了自救,日產啟動了一項名為“The Arc”的計劃,具體內容包括全球裁員9000人、產能下調20%等等,連CEO的工資都直接砍了一半。
與此同時,日產在同一天釋出公告稱,將出售三菱汽車10%的股份,持股比例降到24%,以此換得686.4億日元的資金。
老牌日系巨頭,現在被逼得割肉求生,日子艱難可見一斑。
整體來看,今年前三季度,日系車在中國市場的總銷量同比下滑了25%,美國市場同比下滑了10%,是真賣不動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份,日本這幾家車企還被曝出了汽車資料造假醜聞,時間長達40年。
緊接著,這些日系車企又上演了經典的道歉名場面——工匠變“躬匠”。
說好的百年車企、工匠精神呢?無論是產品力還是銷量,怎麼日本汽車一下就崩了?
日本汽車的天,為何說塌就塌?
日本跟中國的區別是,日本是一個以外銷出口為絕對核心的汽車工業大國,絕大部分車都被賣去了全球市場。
2023年全球乘用車新註冊量是7200萬輛,如果我們按照規模劃分的話,全球汽車市場大概可以被分成3個等級。
第一個級別,是年銷量破千萬的中美歐市場。
中美歐3個市場的優先順序不用多說,其中單單中國自己就佔了2200萬輛,再加上美國的1200萬輛,和歐洲的1000萬輛,已經佔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多一半。
但中美歐市場正在發生什麼?
新能源汽車市場日益壯大,中國和美國車企迅速崛起,雖然歐洲在新能源汽車轉型上慢了半拍,但為了鼓勵本土汽車品牌發展,已然使出了貿易保護的大招,無所不用其極。
這意味著,本身就是“外來戶”的日系車企,處境變得極為尷尬:
新能源汽車賣不過,也沒有“本地人”照顧,業績下滑是必然結果。
第二個級別,是日本、印度和各個經濟大區,年銷量在100萬到400萬區間內。
日本本土作為日系車企的大本營,不用多說,但在東盟等其他經濟大區,日系車也面臨著生死危機。
以前東盟是日系車的天下,但現在隨著中國車企出海,形勢全變了。
泰國比亞迪4S店門口,深夜還有排隊買車的客戶,馬來西亞的吉利寶騰,把日系車擠得痛不欲生。
再加上中國車企陸續在東盟國家建廠,留給日系車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最後一個級別,是非洲、西亞以及其他經濟欠發達的地區。
這些地方的汽車銷量比較低,甚至當地民眾很少買新車,主要還是二手車的天下。
可哪怕是這部分市場,日系車也留不住了:
中國搞了一帶一路,把車子賣給了非洲大兄弟,如果以後這些地區的經濟發達了,汽車銷量上來了,恐怕也沒日系車什麼事,早已經被中國車企提前打下了天下。
所以轉過頭來看看,全球3個級別的汽車市場,日系車都在敗退,衰落也就成了必然。
降維打擊
如果我們繼續深挖就會發現,之所以日系車的市場份額被一步步蠶食,背後是新能源汽車對燃油車的降維打擊。
就在前段時間,豐田章男還在大喊,說汽車的核心是運輸和乘坐,別的功能不重要。
但以現在的市場情況來看,真的如此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電動化、智慧化來勢洶洶,人們的消費需求正不斷髮生改變。
這一幕就像是十幾年前,諾基亞作為全球手機第一大巨頭,高喊手機的核心就是打電話發簡訊,最重要的是待機時間長、訊號穩定。
但谷歌和蘋果會告訴它,手機除了能打電話之外,還是一個人的娛樂中心,這就是降維打擊。
以日產汽車為例,日產在中國賣得最好的汽車是軒逸,銷量幾乎能佔到所有車型的一半。
軒逸最大的優點是什麼?
還是日系車的三件套——皮實、耐用和省油。
可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突破,軒逸這3大優點已經漸漸失去了吸引力。
哪怕日產先後推出了全新軒逸、超混電驅軒逸、軒逸經典,還大幅下調了終端售價,依舊擋不住比亞迪們的衝擊。
根本原因在於,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就不是一個時代的產品,把它們放在一起對比,本身就沒有可比性,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當電動汽車拆掉方向盤之後,燃油車可能就得進博物館。
所以儘管過去幾十年裡,日本車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日系車的三件套也確實足夠紮實,但因為日本人的保守,和船大難掉頭的困局,他們正在被時代拋棄。
寫在最後:一步慢,步步慢,日系車企在全球市場面對的局面都不樂觀。
當新能根源汽車成為大勢所趨,留給日系車企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深入瞭解熱門話題背後的事實,如果您喜歡這樣的內容,請不吝點贊、留言交流,給予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