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融的時代過去了!
2月6日,錦龍股份釋出公告,例行公事地向市場披露中山證券掛牌轉讓的進度,令不少投資者唏噓不已。
圖片來源:股吧
錦龍股份是A股市場上一家頗具故事色彩的公司。
錦龍股份的實控人楊志茂,人稱東莞金融“大佬”。早年依託教育和地產起家,曾憑藉東莞證券、中山證券兩大證券公司,坐上了東莞首富的寶座。
東莞首富舊事
錦龍股份的老闆楊志茂,於1994年創辦新世紀英才學校,覆蓋小學、初中、高中全日制學歷教育,是當地知名的私立學校。
學校旁的錦龍灣畔小區,也是楊志茂開發的樓盤之一。
憑藉教育和地產,楊志茂的事業走上了發展快車道,野心隨之擴大。
他買下了自來水廣東清遠市自來水公司,又斥資1億元收購了上市不久的紡織公司,將教育、地產、自來水等業務裝入該公司,拼拼湊湊的錦龍股份由此誕生。
楊志茂有著足以匹配野心的眼光。
2007年,隨著金融監管政策收緊,東莞銀行決定向社會資本轉讓旗下企業所持東莞證券40%股權。
楊志茂抓住了這個機會,他透過旗下的錦龍股份和新世紀科教,吃下東莞證券共計44.6%股權,成為東莞證券第一大股東。
然而,這一收購背後,有著不足為外人道的博弈。
當時的東莞證券,是一塊各方角逐的肥肉,其中最有力的競爭者,除了楊志茂,還有東莞國資。
為了從國資手中“虎口奪食”,楊志茂用起來盤外招。
據錦龍股份公告,楊志茂為了得到關照,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了6411萬元,後楊志茂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三年。
2017年東窗事發,東莞證券的IPO之路被迫中止。
然而,即使不惜突破法律底線,成為東莞證券第一大股東,東莞證券仍然沒能姓楊。東莞市國資委卻透過東莞金融控股集團、東莞市金信發展和東莞控股三家企業持股東莞證券55.4%,依然是東莞證券的實際控制人。
一個不姓楊的東莞證券,尚不能滿足楊志茂的胃口,楊志茂隨之盯上了中山證券,藉機收購了中山證券的66.0517%股權,並將業務觸角逐漸深入券商、銀行、期貨、基金等4大金融業態。
兩起收購,讓錦龍股份成功轉型為“券商股”,併為其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2015年,楊志茂以14億美元淨資產問鼎東莞首富,位列福布斯華人富豪榜第237名。2021年10月,楊志茂夫婦又以105億元人民幣財富值登上《2021年胡潤百富榜》。
清倉券商
然而這位東莞前首富的風光也就到此為止了。
2023年11月,錦龍股份宣佈擬轉讓所持東莞證券3億股股份(佔東莞證券總股本的20%)。次月,錦龍股份調整轉讓計劃,改為最多轉讓6億股股份,佔東莞證券總股本的40%,即“清倉”所持東莞證券股權。
2024年8月,錦龍股份將東莞證券3億股股份轉讓給東莞國資,剩下3億股尚處於質押狀態,暫未能完成交易。
在轉讓東莞證券股份的過程中,錦龍股份又同時選擇了清倉中山證券。
2024年6月,錦龍股份再發布《預掛牌轉讓中山證券股權的公告》,稱將轉讓所持有的中山證券全部12.06億股股權(佔中山證券總股本的67.78%)。
轉讓東莞證券股份,有前面的控股權之爭,後經牢獄之災,楊志茂選擇放手不難理解。
而轉讓中山證券,則更多是從業務層面考量。
中山證券的業績連年下滑,2015年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為27.71億元和7.86億元;2023年降至4.9億和0.91億元。
在公司債上,中山證券也曾栽過大跟頭。
2018年,中山證券購買了泛海控股發行的債券,但截至2021年到期日時,“泛海系”爆雷,中山證券血本無歸,據悉,中山證券的相關虧損高達上億元。
轉型算力,“畫餅充飢”
隨著券商故事臨近尾聲,錦龍股份拉開了“轉型序幕”。
2024年4月22日晚,公司公告稱,擬與賽富建鑫、九章雲極成立專案公司在廣東地區合作開展智算中心建設及運營業務。
公告透露,該中心總投資規模不超10億元,規劃建設成兩個各125臺8卡伺服器算力叢集,擬分三期落地。
2024年6月5日公告稱,目前第一期專案正推進中。並表示,“透過本次交易(出售中山證券),將可加大資金回籠規模,降低公司負債率和最佳化財務結構,有利加快推進公司業務轉型,從而為公司向實體經濟轉型和拓展新質生產力創造有利條件,確保可持續發展。”
圖片來源:股吧
投資者們也相當關注錦龍股份在算力領域的進展。至今,8個月過去了,錦龍股份並未在對投資者算力相關的問題予以正面回應,所以結果怎麼樣很難說。
錦龍股份轉型算力,更像是對投資者“畫餅充飢”。
近年來,錦龍股份的資產負債率節節攀升,截至2024年三季度,已高達81.5%,2021-2023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24.61億元、-1.655億元、-5.494億元。
甚至,錦龍股份已經到了需要向典當行借錢的程度。
2024年1月16日,錦龍股份公告稱,為補充流動資金,董事會同意錦龍股份向煙臺智庫典當有限公司借款5000萬元人民幣,期限6個月。
2025年2月4日,錦龍股份公告稱,公司擬向控股股東新世紀公司及其母公司弘舜公司借款,總額不超過15億元,借款期限為一年,年利率預計不超過10%。
借款原因,是為了償還錦龍股份此前的借款,以及補充公司流動資金,能夠緩解公司財務壓力,符合公司的整體利益。
圖片來源:股吧
有投資者認為,這是“自己借自己的錢再想辦法做賬把錢到自己兜裡。”不過也有投資者指出,“沒有任何抵押和擔保,這個利息已經算很低了。”
結語
錦龍股份可謂與券商業共浮沉,作為曾經的一方“金融大鱷”,逐漸跌落神壇。
從2024年6月算起,中山證券掛牌轉讓8個月,至今乏人問津,折射了券商行業當前發展乏力的現狀。
時代大潮下,一位位首富變前首富,甚至是“首負”。大金融的時代過去了,下一個風口會在哪?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免責宣告(上下滑動檢視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現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有風險,過往業績不預示未來表現。財經下午茶力求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