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2月8日訊(編輯 瀟湘)美國總統週五簽署了一項最新行政命令,暫時將繼續允許來自中國的低成本產品包裹免關稅進入美國。
這項最新行政令暫時推翻了他上週六(2月1日)對華加徵關稅決定中的部分條款。當地時間2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徵10%的關稅。當時這份行政令中還取消了對中國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小額包裹的“最低限度”關稅豁免。
這項取消豁免的措施本週二(2月4日)生效,意味著每天從中國運往美國的數十萬個包裹突然需要繳納關稅,並被要求提供更多資訊。按新規,中國運往美國的包裹必須使用正式報關程式,即在包裹入境前需提供額外的資訊和繳付關稅——這個過程頗為耗時。但很顯然,美國海關此後在向郵寄包裹徵稅方面,遇到了執行上的困難。
而根據白宮週五宣佈的新行政令,目前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將繼續實行“最低限度”關稅豁免待遇,直至商務部“建立足夠的系統來全面、迅速地處理和收取關稅收入”。
威利律師事務所(Wiley Rein)貿易律師Timothy Brightbill表示,“該行政令似乎承認,至少目前,美國尚未建立必要的制度,來對每年從中國進口的大量且不斷增長的低額貨物徵收關稅。”
Brightbill指出,他預計商務部以及負責處理進口的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將把確保這些新關稅儘快徵收作為優先事項,“政府和國會都希望修補這個漏洞”。
“朝令夕改”成笑柄
事實上,財聯社此前曾報道過,美國郵政本週早些時候就一度曾因在中國包裹問題上的“朝令夕改”,而一度成為外界的笑柄,同時美國政府部門在關稅問題執行方面的混亂,也令美國零售和物流業抱怨不已。
美國郵政當地時間本週三早間表示,將再次接收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的包裹,扭轉了一天前才剛剛宣佈的暫停接收相關入境包裹的指令。
美國郵政在公告中並沒有談及其此前暫停接收中國包裹,是否與特朗普政府取消了中國小額貨物免稅待遇有關。
美國小額貨物“最低限度”關稅豁免條款自1930年以來一直存在。近年來這一貿易條款的使用量變得越來越多。自2016年美國國會將門檻從200美元提高以來,根據該例外豁免條款入境美國的包裹數量激增。
根據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的資料,在2024財年,約有13.6億件貨物透過“最低限度”關稅豁免條款進入美國市場,遠高於2020財年的6.37億件。
這其中有相當大一部分原因是,Shein和Temu等中國電商企業在美國的業務呈現出了爆炸式的增長。這些電商網站過去幾年來受到美國消費者的普遍歡迎——Temu便已連續第二年躍居蘋果美國下載量最大的免費應用榜首。
卡託研究所研究員克拉克·帕卡德表示,最新的政策變化,是特朗普的政策設想與現實碰撞的又一個案例。
在特朗普上週取消中國小額貨物包裹的關稅豁免後,跨境電子商務資料提供商Hurricane Commerce的聯合創始人Martin Palmer就曾抱怨稱,“此時此刻,我們都像無頭蒼蠅一樣四處亂撞,試圖猜測將會發生什麼。”
紐約諮詢公司Supply Chain Compliance聯合創始人Maureen Cori則指出,“任何人都沒有時間為此做好準備。我們真正需要的是(特朗普)政府就如何處理這一問題指明方向。目前小額包裹是被合併在一起,這樣海關可以一次清關成百上千件貨物,但現在它們需要單獨清關,這大大增加了郵政服務、代理商和海關人員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