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華商韜略 褚成斌、方樂迪
全球產業鏈正在加速重構。
三星把50%的手機產能轉移到了越南,投資50億美元在墨西哥蒙特雷建廠,面積是上海工廠的20倍,目標年產100萬輛電動車……
據此,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不保,墨西哥、越南、泰國、印度將成為中國產業轉移紅利的受益者,而蒙特雷將是“下一個東莞”。
但在現象之外,更要看問題的本質。
受成本以及疫情後全球供應鏈重組等因素的影響,跨國企業將生產製造環節進行轉移,其深層原因是中國製造正在向高階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產業升級的趨勢已不可逆轉。
率先響應這一趨勢的製造業重鎮,就是以“世界工廠”著稱的東莞。
東莞在2025年“一號文”中明確提出:“支援人工智慧賦能各類終端產品技術創新,力爭到2027年底前形成具有全國競爭力的人工智慧終端產品叢集。”
作為全國首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之一,在“緊密結合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建設,為企業提供資料價值挖掘和智算服務”的指導下,東莞正在完成自己的數字化突圍,松山湖畔,一座座智慧工廠接連亮相,向世界展示著製造業升級的東莞樣板。
數字化突圍,最佳實踐之地,就是東莞。
【為什麼是東莞?】
從先天基因和後天成長來看,東莞是數字化製造的一片沃土,其具備完整的產業鏈、豐富的應用場景以及產業升級所需的大資料。
2024年下半年,手機廠商密集釋出新機,其中不乏旗艦機型,東莞製造再次引起全閘道器注,其中最亮眼的當屬華為釋出的全球首款三折屏手機Mate XT。
餘承東說:“這是其他廠商想到但難以實現的產品。”
為Mate XT的摺疊屏生產鉸鏈轉軸,把三塊螢幕連到一起的,是來自東莞的科技公司逸昊金屬,一家專業從事新材料領域技術開發的公司,生產用於電子產品的精密零部件。
逸昊金屬是在東莞鳳崗鎮成長起來的規上企業,鳳崗工信科局表示:“我們鳳崗是工業立鎮,第二產業GDP比重維持在50%左右。”
作為一座以製造業立市的城市,東莞的工業生態可見一斑,工業兩個字深植於這座城市的DNA裡。
把設計圖紙上的“科幻產品”變成現實,需要強大的供應鏈體系以及鏈上企業過硬的生產質量,而這正是“工業雨林”東莞培育多年的製造業生態。
東莞的製造業體系涉及30多個行業和6萬多種產品,幾乎囊括了所有的工業門類,佔工業全部41個大類的82.9%。
2024年,東莞工業企業突破22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突破1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483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89家,各層級企業數量均穩居全國地級市前列。
從工業流程上看,東莞製造多屬於居間工業半成品,位於製造業的中樞,進可攻退可守,以數字化為抓手,往前邁一步,能提升供應鏈的整體效率。可以說東莞本身就是數字化的沃土。
當前,經濟仍處於恢復期,全球製造業剛從長達兩年的下行中逐漸恢復,經濟外向度極高的東莞承受著外部環境的重壓。
在此期間,東莞沒有選擇躺平,而是以攻代守,直面轉型的挑戰,透過“科技創新+先進製造”實現產業鏈向上攀爬,進一步鞏固自己不可取代的市場地位。
2023年6月,財政部、工業和資訊化部發布了《關於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目標是:“以數字化轉型為契機提高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激發湧現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8月,首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正式公示,在全國首批30個入選城市中,東莞以總分第二的好成績透過評審。
梳理近四年來的全市一號檔案,你能看到一個聚焦科技創新和先進製造,全力推動製造業升級的東莞——
2021年,《關於加快打造新動能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針對外部環境不穩定因素較多、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工業生產附加值較低等問題,啃硬骨頭,從有中生新,無中生有。
2022年,《東莞市人民政府關於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全市三年統籌安排財政資金不少於100億元,加快推動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
2023年,《關於堅持以製造業當家 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支援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牽引帶動不少於1000家規上工業企業實施轉型。
2024年,東莞釋出市政府一號文《關於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高質量建設國際科創制造強市的實施意見》,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搶抓新興產業發展機遇。
2024年1-11月,東莞規上工業增加值4822.11億元,同比增長7.1%,其中電子資訊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5.4%,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1.2%、13.0%。從產品產量看,智慧手錶、路由器、充電樁、積體電路等產品產量分別增長71.3%、50.6%、44.1%、38.2%。
在數字化轉型這條路上,東莞已經駛上了快車道。
【東莞怎麼做?】
從製造業的軀幹,到努力成為製造業的大腦,東莞吹響了向科技創新要發展動力的號角。
東莞是一座由二十多萬個工業企業組成的世界工廠,可想而知,它的轉型要面對數不清的困難。
對很多中小企業主來說,順境時懶得改,逆境時不捨得改。所以,出政策、拿資源、豎標杆,讓大家看到轉型帶來的效率提升和效益增長,就是東莞的破局之道。
東莞市工業和資訊化局釋出了《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圍繞智慧移動終端推出數字化牽引方案,吸納一批牽引單位為中小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免費診斷。
對企業數字化改造專案,東莞也釋出了很大的補貼力度,單個專案最高補貼150萬元。
以模具為例,作為“工業之母”和“效益放大器”,其行業發展趨勢極具參考意義。
在汽車、家電和通訊等產品中,六到八成的零部件都依靠模具成型,你一定聽過汽車行業的“一體化壓鑄”技術,其工藝是將熔融狀態的金屬,倒入模具中,使之迅速冷卻成形為整體的零部件。
模具產業,也是東莞的優勢產業叢集之一。東莞已有模具工業企業約6000家,規上工業企業375家,在全國乃至世界的機械五金模具行業中享有盛名。在去年印發的《東莞市加快推動模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中,模具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同樣得到支援。
在傳統的模具工廠裡,模具出品的成功率更多仰仗的是老師傅的經驗,由於模具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很多廢油,沾滿工人的雙手,所以模具生產車間也被稱為“黑手工廠”。
我從事工業最基礎的領域多年,感覺我們在工業製造上面臨的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存在高階製造不足,中低端內卷嚴重,利潤率過低等問題。
——模德寶董事長成亞飛
上述問題導致了行業的人才流失,年輕人也不願意進“黑手工廠”,這對製造業的持續創新是個危險的訊號。
成亞飛說:“在全球範圍內,模具製造業可能是數字化和自動化程度最低的產業之一,但又是必須進行數字化的行業。”
為了使模具行業在AI時代不掉隊,吸引年輕人走進製造業,模德寶率先入駐松山湖開發者村,與華為雲合作打造“首案工程”。
以前靠老師傅的感覺和經驗,如今打通了設計、模擬與資料流,實現了一次試模合格率80%以上,裝置利用率提升35%,成亞飛感慨,“80%這個數字意味著,以前做模具不賺錢,今天可以盈利了。”
“首案工程”由松山湖提出,其培育物件是具備行業創新研發能力的企業,目的打造數字化創新的企業標杆,牽引企業、甚至整個產業向數字化高階方向持續演進。
這項“首案工程”更大的價值在於,它能幫助企業建立自己的模具輔助設計庫,從而帶動東莞模具製造業整體效率的提升。
依託數字化轉型,模德寶在松山湖建設了一座超10000㎡的模具智慧工廠,擁有數十條全柔性製造自動化產線,把傳統的模具“黑手”變成了全自動化的“黑燈”工廠。
在東莞數字化轉型牽引名單中,也有本地出身的企業。
東莞南城走出來的雲百科技專注於為中小企業的轉型定製解決方案,該公司的服務覆蓋130個國家或地區,從家用淨水器、汽車到碼頭礦山都有他們的身影,還深度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工作。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梁文聰表示:“在對企業進行診斷過程中發現,中小企業存在問題突出,轉型難度大、投入多,我們一直在探索如何覆蓋他們的需求。”
在觀察到行業趨勢後,雲百科技迅速整合在物聯網通訊服務技術上的人才資源和研究成果,開始進軍智慧網聯及數字化業務。
他們竭力為中小企業定製小、快、輕、準的轉型解決方案,精簡模組、規範流程、降低技術門檻,梁文聰說:“我們在原有的市場價格上打了八折,並計劃推出更多優惠政策,讓中小企業轉得起、轉得放心。”
作為東莞知名食品加工企業,徐福記早年間貼著“勞動密集型”的標籤,十年前最旺季的時候,工廠員工超過1萬人。但在數字化轉型後,僅有少數人員進行資料監測或產品的包裝檢查,生產流程已基本實現自動化。
同時,AI也已經進入研發、品控等環節。例如,徐福記可以將研發師的主觀經驗,如對風味的體驗等,轉化為客觀的資料,輔助建立科學配方體系,預測產品風味。在成本端,自動化已經取代傳統人工計算,能準確預測新產品,提高研發效率。
近3年來,東莞已推動3000多家工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推動8000多家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
【東莞成了,中國就成了】
19世紀,爆發工業革命的倫敦是彼時“先進生產力”的源頭;20世紀,熱火朝天的豐田工廠是精細製造的代表;21世紀,“東莞塞車、全球斷貨”的說法為人熟知。
當下,AI來勢兇猛,能快速習得人類需要數年才能掌握的技能,如果製造業止步不前,中國的產業的“人數供給優勢”將很可能被AI所替代,我們的產業工人也將失去工作崗位。
因此,為工業賦予新的動能,把數字化、智慧化引入製造,讓人成為先進生產力的表達,而非承載先進的工具,將是最重要的課題,而這樣的實踐正在東莞發生著。
比起把低價值的產業分工留下,更重要的是讓中國產業和產業工人走上價值鏈不可替代的上游。
東莞實踐的數字化突圍不是用AI替代工人,而是升級工人,發揮人的最大智識價值,使其從螞蟻雄兵的產業工具人,成長為掌握AI工具的產業工匠,解決了人的問題,才能打好中國製造的防守反擊,創造更好的社會福祉。
3年多的數字化歷程,東莞這片製造業沃土積累了寶貴的轉型經驗,其中最具價值的,是收穫了很多人才,這也是本輪轉型升級的突破:解放人,讓人去更有價值的地方。
對於中國而言,東莞是數字化的沃土,這裡聚集著許多小問題,而這些數字化的“小問題”足以撬動中國製造業的新發展。所以,東莞,是中國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試驗場地,也是中國數字化突圍的最佳實踐之地。
而下沉產線,解決這些數字化的“小問題”,才能更好地實現產業向上。
“製造之城”東莞的下一站,將是不可替代的“數字之都”,而“下一個東莞”,仍然會是東莞。
東莞成了,中國就成了。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涉及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