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河豚”的重量有2100噸,外表由8920塊銅板組成,完全按照河豚等比例放大,河豚塔長90米,寬44米,高62米,距離地面大約有15層樓這麼高。
河豚有劇毒,卻是美食之冠,東坡先生曾感慨“值得一死”。這似乎暗合了大起大落的光伏,屬於勇敢者的遊戲。
透過銅像遠眺,江蘇省揚中市盡收眼底。這座人口僅30萬的長江島城、天下河豚之鄉,竟然是全國縣域經濟中唯一擁有完整光伏產業鏈的縣市,孕育出眾多知名的光伏製造企業。這裡不僅是“中國光伏教父”施正榮博士的故鄉,也是矽料巨頭大全能源集團的所在地,同樣也是本文主角——美科股份的發祥地。
蛇年伊始,深交所網站公佈了一則訊息:江蘇美科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美科股份)主動要求撤回註冊申請檔案,證監會決定終止其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註冊程式。這意味著A股上市程序中僅存的光伏主材企業——美科股份,歷經近3年的漫長等待,也終未能敵過行業週期挑戰以及上市新政的影響,從此告一段落。
公司回應稱,此次IPO撤回,基於對海內外資本市場環境和公司自身發展戰略需求的深入分析後作出的戰略性自主決策。公司會以堅定的信心,繼續推進全球化經營工作和資本市場其他計劃。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美科股份撤回創業板IPO,或與其選擇的上市標準有關:美科股份選擇的是第二套標準,即預計市值不低於15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4億元。
2024年是光伏週期底部,全行業盈利承壓,保持全年盈利的光伏主材企業寥寥無幾。若需要滿足上市發行條件,則最快也要看2025年年報出具以後、即2026年能否再於A股發行。
但是從長遠來看,A股IPO市場目前的政策環境和融資金額也不如以往。隨著全球降息潮的逐步推進,海外資本市場的吸引力逐漸顯現,反而更適合那些全球化佈局的企業。鑑於美科股份近年來積極推行全球化戰略已經取得初步成效,選擇在境外上市,或將更有利於公司發展。
01頭部企業上市也難的背後!
2024年,光伏企業IPO普遍遇阻,其背後是相關企業在困境中為了全行業的明天,而不得不做出的犧牲與讓步。
縱觀資本市場,“827新政”以來,監管部門鼓勵上市公司進行兼併收購,減少上市公司數量,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在此背景下,國內A股新上市公司數量已連續四個季度下降。
據趕碳號統計,2024年A股市場共有361家公司終止IPO,創歷史新高。其中,科創板75家、滬主機板79家、深主機板55家、創業板152家,創業板受理的IPO專案中,超過八成已終止。
而在光伏板塊,與2022-2023年的火熱行情相反,2024年全年滬深兩市已有15家光伏企業宣告終止IPO,尚在排隊的企業已不足20家。2024年內僅有艾羅能源、永臻科技、拉普拉斯3家光伏企業在上交所成功完成上市發行,合計募資金額僅43億元,在深交所則沒有一家光伏企業能夠成功上市。
在產業方面,當下時值本輪週期底部,全球光伏行業經歷階段性調整,產能過剩問題凸顯,行業整體盈利能力承壓。然而,不畏浮雲遮望眼,推動行業儘快走出低谷,已經從共識轉變為共同行動。最近以來,光伏去產能以及高質量自律發展初見成效,光伏主材各環節價格企穩並小幅反彈,歐洲元件市場價格得到一定修復。
根據國際能源署資料,預計2030年中國光伏市場累計裝機規模將達到1500GW,全球累計裝機規模將突破5000GW——這意味著在未來5年內,全球新增裝機規模將增長3倍!
如今,無論是決策層還是監管層,無論是光伏人還是投資者,對於光伏已經有了全新的認知:從資本市場的寵兒、連年高增長的“現金牛”好生意,到業績狂飆的光環褪色;從“三頭在外”到“中國名片”再到當下新一輪的“大航海時代”,光伏從業者一路劈波斬浪,愈挫愈勇,愈戰愈強。這,或許正是光伏行業的本來面貌——在具有強週期屬性的這個行業,短期內的業績增長並非衡量企業實力的唯一標準。
筆者透過調研發現,即使在沒有二級市場融資支援的背景下,2020-2023年期間,美科股份依靠自我造血能力,仍然實現了產能、出貨量和業績的翻倍增長。
02 976天漫長等待背後,美科股份是一家怎樣的企業?
2022年6月7日,美科股份向深交所提交招股書並獲受理;
2022年12月12日,歷時六個月即透過上市委會議;
2023年11月10日,排隊等待一年提交IPO註冊資料;
2025年2月7日,排隊等待註冊,IPO註冊終止。
作為截至目前最後一批終止IPO的企業,美科股份堅持到了最後,這也從側面體現了監管層對其發展潛力的認可。
“美科是由改革開放後首批民營企業家領導的企業,公司風格務實誠信,行業口碑很好”,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資料顯示,美科股份近年來發展迅速,市場份額持續增長,矽片產能規模位居光伏行業專業化廠商前五,顯示出公司的優良質地。
根據招股說明書,截至2023年末,公司已建成約56GW單晶拉棒產能和48GW切片產能,公司已規劃建設超過80GW單晶拉棒和切片產能(全部產能可相容製造P/N型以及182mm及以上尺寸矽片產品);下游客戶覆蓋通威股份、正泰集團、愛旭股份、天合光能、中潤光能、捷泰科技等國內外光伏行業領先企業。截至2024年2月末,公司已簽訂並正在執行的2024年“鎖量不鎖價”的矽片銷售長單合計超過70GW,已覆蓋公司2024年的預計矽片出貨量。
在產品結構方面,2023年度,美科股份的大尺寸單晶矽片銷量佔比約為99.60%。在矽片厚度方面,公司積極研發金剛線切割和薄片化矽片製造工藝,可生產厚度範圍為110~150μm的單晶矽片產品,覆蓋市場上所有主流規格的矽片製造。2023年度,公司150μm及以下片厚單晶矽片產品銷量佔比約為97.85%,處於行業先進水平。
在研發能力方面,美科股份承擔的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可再生能源技術”重點專項——“基於低成本顆粒矽連續直拉單晶(CCZ)矽技術的高效太陽電池應用示範”,為中國光伏產業的全產業鏈自主可控做出了顯著貢獻。
趕碳號注意到,近幾年美科股份的業績實現了快速增長。2021年度、2022年度和2023年度,美科股份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6.12億元、129.00億元和125.52億元,其中,2023年營業收入規模是2021年的3.5倍之多。
儘管2023年的營業收入相較於上年略有下降,但在激烈的行業價格競爭中,美科股份的毛利率卻保持了穩健的上升勢頭。趕碳號計算發現,2023年美科股份毛利率(剔除研發費用核算口徑不同)以及淨利率(剔除投資收益影響)均實現了較快速的增長,且在行業中具備較強競爭力。這一資料的背後,是矽片製造企業成本控制能力的體現,也是行業下行週期內平抑成本和價格波動衝擊的關鍵所在。
趕碳號根據公開資訊整理
03下一站是香港聯交所,誰將拔得頭籌?
趕碳號注意到,近期港股上市制度迎來了重大調整,且有多家中國大陸光伏企業——如青海麗豪、鈞達股份紛紛丟擲赴港IPO的計劃。
2024年4月,國務院在《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拓寬企業境外上市的融資渠道,提升境外上市備案管理的效率和質量,同時加強在開放條件下的監管能力建設,深化國際證券監管合作,以推動國內企業更好地融入全球資本市場。
同月,中國證監會在《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高水平發展的十六項措施》中提出,支援科技型企業依法依規境外上市,落實好境外上市備案管理制度,更好支援科技型企業境外上市融資發展。
據瞭解,港股上市程序一般分為遞表(遞交上市申請)、備案、聆訊、路演、招股、掛牌上市等階段。對比A股,港股上市流程相對較快,主要體現在各環節反饋迅速,各個環節需要花費的時間相對可控,企業通常6-12個月即可走完全部上市流程。在此預期下,企業可以更好地掌握上市的時間、規劃發展路徑,能夠在可預期時間內進一步提升公司的資本實力。上市後,港股市場的突破性、便利性和快速性,能夠為有志於全球化戰略佈局的光伏企業提供更加豐富的融資渠道和提升國際影響力。
將全球化戰略作為2025年核心戰略的美科股份,未來發展究竟如何,趕碳號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