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債牛”的持續上演下,債券指數化投資時代已然到來。
Wind資料顯示,截至2月7日,全市場債券型ETF規模突破2000億元大關。繼去年5月突破1000億元之後,債券型ETF僅僅用了9個月便再次突破新的整數關口。
同時,債市也仍在上漲通道,但波動有所加劇,2月7日,10年期、30年期國債期貨雙雙創下歷史新高,隨後高位跳水。多家基金公司建議,2025年債市投資難度加大,需要更重視交易節奏和資產配置,債券指數基金產品的工具優勢更為突出。
債券型ETF突破2000億元大關
近年來,由於“資產荒”的出現,利率中樞下行,機構行為一致性增強,工具化屬性突出的債券指數基金迎來了蓬勃的發展。
2022年,債券型ETF的規模從239.64億元增長至529.43億元,增幅高達121%;2023年,債券型ETF的規模從529.43億元進一步增長至801.52億元,增幅超過50%;2024年5月17日,債券型ETF的規模達到1014.66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
而最新的資料顯示,截至2月7日,全市場債券型ETF的規模達到2051.28億元,正式突破2000億元大關。
債券型ETF“加速度”的發展趨勢十分明顯,此前突破第一個千億元大關花了接近6年時間,而突破第二個千億大關僅花了不到9個月。
百億級債券型ETF的佇列也不斷擴容,Wind資料顯示,全市場共有富國政金債券ETF、博時可轉債ETF、海富通短融ETF、海富通城投債ETF、平安公司債ETF等5只債券型ETF突破百億元大關,其中富國政金債券ETF的規模已經達到416.72億元。
同時,整個債券指數基金市場也在高速發展。華西證券的研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債券指數基金的總規模由2023年一季度末的4769億元快速提升至2024年末的12874億元,增幅達到170%,指數型產品在純債基金中的佔比也由7%提升至14%。
投資品種不斷“上新”
在規模高速增長的同時,債券指數基金的投資品種也不斷豐富,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工具產品的選擇。
2025年1月,首批8只基準做市信用債ETF全部發行完成,債券指數基金的“拼圖”得以補齊。這8只產品於2025年1月7日起集體發行,募集上限均為30億元,僅過了10天就全部結募,總共募集資金約218億元。
以往,投資者在債券指數投資領域的選擇較為侷限,主要集中在國債、政策性金融債等品種,而基準做市信用債ETF的推出進一步豐富了場內債券ETF產品線,為中低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提供更多差異化的場內投資工具的同時,還有助於提升交易所債券市場流動性,助力市場健康發展。
同時,債券指數也不斷“上新”,不斷豐富債券指數產品線,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和業績基準。
1月16日,中證指數有限公司釋出滬深300債券指數系列、上證180債券指數系列、中證地方政府債指數、中證地方政府一般債指數和中證地方政府專項債指數等,為市場提供多樣化業績基準與投資標的。
以滬深300債券指數系列為例,該系列包括滬深300債券指數、滬深300AAA債券指數、滬深300交易所債券指數等,主要從交易所或銀行間市場上市的債券中,選取滬深300指數樣本證券發行人及其子公司所發行的對應期限及信用等級的債券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滬深300指數樣本證券發行人及其子公司所發行的對應期限及信用等級債券的整體表現。
“債券指數基金未來發展有廣闊的前景。”博時深證基準做市信用債ETF基金經理張磊表示,“一是債券指數基金市場佔比相對較低,目前在10%左右,相比美國40%的債券基金為被動投資有較大提升空間。二是信用債指數基金髮展相對滯後,存量信用債指數債基只數較少。三是未來指數基金的費率優勢和工具屬性會更有吸引力。四是相比普通債券指數基金,債券ETF具有交易靈活便捷、質押方便等優勢。”
2025年應更重視交易和資產配置
回到市場,近期,“債牛”仍在延續,國債期貨迭創新高,2月7日,10年期國債期貨盤中觸及109.59點,30年期國債期貨122.28點,雙雙創下歷史新高,但隨後發生小幅下跌。
多家基金公司在近期表示,雖然2025年債市趨勢仍在,但波動明顯上升,投資者應該把握好交易節奏,做好資產配置。
興銀基金固收團隊認為,整體來看,2025年債市在當前基本面預期下,收益率仍將保持低位執行,但利率債供給衝擊和貨幣政策空間收斂也限制了利率下行的區間。因此,在保持組合中性久期和槓桿的同時,適當增加中長端利率債波段操作,透過交易提升收益表現或是更優的策略。
國聯基金固收基金經理潘巍認為,短期內債券市場的邏輯難以發生根本性逆轉,債市利率預計將繼續處於下行區間,而具體的下行幅度則將取決於貨幣政策的寬鬆程度以及政策效果的實際顯現情況。在保持樂觀態度的同時,他也提醒要警惕債市波動調整或有所加大。國聯益海30天滾動持有債券基金經理韓正宇也注意到債市潛在的波動,他認為當前市場已提前大幅定價降息降準預期,同時基本面、資金面、政府債供給、機構配置力量以及債市增量資金等方面可能出現邊際變化,因此債券市場可能呈現出更明顯的震盪市特徵。
特別是在債券指數基金規模增長、流動性提升、投資品種豐富的背景下,透過債券指數基金進行資產配置、分散風險也更為重要。
落腳至策略,華西證券宏觀固收團隊建議,一個短期內可行的多資產配置思路是,首先,將倉位簡單分為60%的配置倉位和40%的彈性倉位,其中配置倉位以可轉債、超長利率債和3—5年信用債等比例配置,且維持倉位恆定;彈性倉位則根據環境變化靈活配置資產,比如2月中上旬主要配置3—5年信用債,到2月中下旬可將重心轉移至轉債,直至3月中上旬兩會召開,若政策力度超預期,則繼續增配轉債,若結果不及預期,則考慮將彈性倉位逐步轉移至超長利率債。
責編:李雪峰
校對:王錦程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755-83514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