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最近在一次演講中直言不諱地說,當前的股市牛市只能成功,不能失敗。這話聽起來很嚴肅,實際上也是對我們股市現狀的一個警示——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
股市的信心危機不言而喻,企業家和股民普遍都抱著“這是最後一次機會”的心態,機會來了必須趕緊抓住。這種心態,很多人都能理解。尤其是當我們看到美國封鎖東南亞,中國的民營企業資金湧向新加坡等地時,不禁讓人擔心中國經濟的未來。能不能穩住股市,穩住大家的信心,恐怕真的是這場經濟大戲的關鍵。
股市的非理性波動,大家早就不陌生了。美國經濟學家格林斯潘和希勒也曾表示,今年的股市表現是一種“非理性的繁榮”。從股市第一階段來看,開戶人數已經突破千萬,股票和基金的投資者也在不斷增加。十月份,儲蓄減少,這與大量資金流入股市不無關係。非理性固然是股市的常態,但這種非理性並不意味著盲目亂炒,更多的是市場信心的失衡。比如,特朗普當選後某些股票暴漲,而哈里斯敗選後股市又跌,顯然這種情況並不正常。
而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們不能只是盲目注入資金,忽視背後的問題。股市一方面注入資金,另一方面卻漏水不斷,資金流失嚴重,怎麼可能有好結果?股市想要健康,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要改掉“股東一股獨大”的弊病。的問題,正是在這兒——許多公司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太高,像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一樣,股東控制力太強,導致股市的治理結構根本無法正常運轉。從科創板開始,很多新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持股比例高達53%,這種“一股獨大”的問題,顯然不符合現代企業治理的要求。
劉紀鵬教授提出,要解決股市問題,必須從股東結構入手。大股東的持股比例應當壓縮到30%左右,這樣才能避免他們過度操控市場。如果大股東持股超過50%,他們就能決定公司一切事務,這對普通投資者不公平,對市場健康發展更是不利。股市的最終目標是促進資本流動和經濟發展,而不是給大股東提供“割韭菜”的舞臺。
目前,很多股市新上市公司背後都是家族企業,這些大股東透過上市之後,不僅沒有增加股東權益,反而在各種操作下把自己的持股比例推得更高,甚至出現了割股民“韭菜”的現象。如果我們不在這些公司上市前就做出規範,股市只會陷入惡性迴圈。而看看美國,那些像馬斯克、貝索斯這樣的企業家,持股比例不過23%和12%,這些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理性操作,給我們不少啟示。
中國股市要改革,首先要解決“股東一股獨大”的問題。特別是民營企業,股東過度控制,導致公司治理結構混亂。這種情況必須儘早解決,不能讓股市淪為大股東的個人提款機。股市和基金是相互依存的,想要股市好,基金也得跟上步伐。沒有一級市場的支援,二級市場就無法良性運作,二級市場的退出也能為一級市場提供資金支援。所以,股市的改革要和基金改革一起走,尤其是要減少大股東的控制,讓市場迴歸理性。
總體來看,股市改革的時機已經到了,能否成功,將直接影響中國經濟的未來。股市改革不僅僅是資金問題,更是結構性的問題。如果不解決大股東“一股獨大”的問題,股市的健康發展將無從談起。我們必須透過這次改革,為中國股市打下更加穩固的基礎,確保資本市場真正為經濟發展服務,而不是某些人的“個人提款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