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13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2分鐘
上課,是教師的常規工作,也是教師教學工作的直接體現。無論教師在哪裡上課,上什麼樣的課,怎麼上課,必要的形式和規矩還是要有的。
先說形式。大家知道,內容和形式是共存並應相統一的。形式為內容服務,內容依一定的形式存在。其實上課本身就是一種形式。沒有這個形式,何來上課這一說?
那麼,上課有哪些形式是不能缺少的呢?首先是候課。課前兩分鐘候課鈴響,教師應到教室門前立候學生們走進教室,或直接來到教室裡檢查、指導學生們做好課前準備。體育課或其它室外課,教師也應如此按時候課。其次是要有上下課儀式。上課鈴響,教師走上講臺,學生們起立,師生相互問好,學生們落座,然後開始上課。下課鈴向,學生們起立,師生互道再見,然後各自活動。
一些教師對上述這些不以為然:不按時候課,甚至有遲到;沒有上下課儀式,或者時有時無,即使有也是馬馬虎虎,隨隨便便,只是走個形式上的過場罷了。其實這些都是對自身工作要求不嚴格、工作作風不嚴謹的表現。候課、上下課儀式是為上課服務的,是上課常規所要求的,是“組織教學”必須要做的。做好候課和上下課儀式,有利於保證有限的上課時間,有利於提高課堂效率,有利於增強師生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有利於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和營造良好的上課氛圍。
再說規矩。人們常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教師上課的規矩或者說要求是多方面的,這裡只從一些教師沒有給予足夠重視或主觀上沒有意識到的地方講幾點。
首先是上課鈴響後,再進行上課儀式。下課時如果課沒進行完,還要完成,也要待鈴聲過後再接著進行,否則,伴著鈴聲搶時間去完成,沒有效果,起碼沒有很好的效果。聽課中,發現不少教師課後作業都是在下課鈴聲響起中佈置的。
其次是不要拖堂,下課鈴響即時下課。拖堂不僅影響學生們短暫的10分鐘休息或去處理其它事情,也會影響下節課的候課甚至上課。更主要的是,下課鈴響,多數孩子們的心已不在課上了,老師所講他們並未聽進去。一般來說,課上給學生也是給老師自己在時間上有點“留白”,是必要的。實際上,拖堂與否,是對老師的課前準備和課上施教能力的檢驗。
上述這兩點,按理說都是不該發生的,但在聽課中發現,不但是年輕教師,就是已有著多年教齡或被認為是很成熟的骨幹教師,也多犯有這樣的毛病,尤其是拖堂,半數以上的課是存在的。
第三是要帶教案上課。有的教師上課沒有教案,說教案上的東西都在心裡呢。有的教師說有教案只是沒有帶到課上來。無論講哪種理由都是不應該的。當然,教師不能手把著教案上課,更不能照著教案上課,但教案是上課的方案,帶著教案走進課堂,是對課的尊重,也是對學生和教師自己的尊重。教案上針對教材、課程標準、課型以及學生實際等確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的目標、重點、難點、關鍵點以及設計的教學過程、板書、採用的教學方法、多媒體運用等等,這些都是教師課前需要完成的,是教師備課的結晶。我們看過一些教師的教案,不規範,不完整,不嚴謹,甚或就是為應付檢查而寫的,這種教案不鮮見。
上好一節課,教師不僅要有著深厚的學識功底和紮實的教學基本功,更要有著嚴謹的教風和嚴肅的紀律和規矩意識。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須從細節做起。在當前課改不斷推進的情況下,強調一下這些,還是很有必要的。
掃碼購買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分校校長朱靖華 著作
《做樸實教育》
校長派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作者丨朱靖華
編輯丨智庫君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