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福利來啦
停止討好,建立真實而平等的關係
原價99元,現秒殺價39.9元
5節線上音訊,每節10分鐘左右
加贈一場直播回放(40分鐘)!
長期有效,無限回聽~
作者 | 胡慎之
圖片來自網路
討好者的孤獨心理
周女士在她50歲生日那天來到了我的諮詢室,她說見到我之前,除了各種營銷機器人給她傳送了生日祝福,她沒有收何一條來自家人的問候。
她感到一種強烈的孤獨感,好像這個界很本沒有人關心她、牽掛她。
在她的認知裡,她一直都是這一個人孤孤單單長大的。
那天我們一起回溯了她的成長經歷。她是家裡唯一的女兒,下面有一個弟弟。
像所有重男輕女的家庭劇情一樣,爸爸媽媽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弟弟。從弟弟出生的那一刻起,她變得小心翼翼,戰戰兢兢。
她的人生信條多了一個:只要什麼事情都讓著弟弟,把所有的好東西都留給弟弟,就會得到父母的誇獎和稱讚。於是,她學著凡事先滿足弟弟,把自己的需求放在弟弟之後。等到她有能力賺錢養活自己,爸媽又開始讓她把錢分出來給弟弟。
當時她剛來大城市打拼,手裡積蓄根本就不多,父母張口就問她要 20萬。為了湊錢,她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積蓄,還向身邊朋友借了錢,拼拼湊湊十幾萬打給了弟弟。
當時談的男朋友看到她這樣的家庭,向她表達了對兩個人未來的擔憂,但由於她放不下家人,幾經溝通無果後,分手了。
後來,從打工到創業,,幾經失敗,終於有了一點兒小成就,在大城市裡開了一家小公司,和一個比自己年紀小的男性成了家。
她有父母弟弟,有丈夫孩子,但她發現,好像每次遇到事情時,身邊依舊找不到能夠幫助她的人,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不被父母愛護,不被丈夫理解,眼下還有兩個雖已成年但仍在“啃老”的孩子要養。
她感覺自己被割裂了,一部分的自己要去孝順父母,一部分的自己要去照顧丈夫,一部分的自己要去滿足孩子。
她在滿足所有人,唯獨沒有滿足自己。
而與其說這些是“滿足”,周女士覺得更像是一種“討好”。
她討好著所有人,同時被討好的人似乎已經習慣了她的默默付出,甚至當作理所應當。
這讓她感到很辛苦,很委屈,很孤獨。
周女士說:“我很不甘心,為什麼我要去討好他們?”
我非常能理解這種感受,因為擔心成為別人的累贅、不被接納,所以不得不討好一些內心中並不認同的物件,這是非常痛苦的。
這讓我們在討好的過程中,不僅會感覺羞恥和無助,也沒有辦法去信任別人。
討好的兩種型別
事實上,討好,在每個人身上都會存在的,只不過是程度不一,目的不一。
一般來說,討好有兩種型別。
第一種是意識層面的討好,也被稱為“主動討好”。它是指我們為了獲得一些能看到的現實利益而做出討好行為。
比如領導手中掌握著員工晉升和加薪的權力,這個領導又比較強勢,為了達到升職加薪的目的,我們可能就會產生一些意識上的討好,更重視他、更聽話等。
做銷售也是一樣,為了一件衣服可以賣出去,可能會特意誇獎顧客穿上這件衣服很漂亮、很有氣質,給對方提供情緒價值。
第二種討好是我們習慣的一種關係模式,是無意識的重複,源自我們小時候的生存策略。
前一種討好有明確目的,比如用情緒價值交換經濟價值,後一種討好則是由恐懼激發的,擔心自己如果不去討好他人,就會被不好地對待。比如,小的時候我們因為擔心自己被拋棄、被邊緣化,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認同和肯定,費盡心思討好身邊人。
前者中,我們因為有了強烈的獲得感,所以心理上達到了平衡。但後者是委屈的、恐懼的,若這種討好策略被我們內化,也不加覺察,則會無意識演變成人際互動的常用方式。
討好的關係中沒有絕對的受益者
很多時候,討好別人的人總是希望透過討好來獲得他人好的對待,他們似乎有一種執念,就是只要我對你足夠好,你就會喜歡我。
其實,這是一種認知偏差。因為你對我的好壞,和我是否喜歡你並不是直接畫等號的。
我們可以先從討好的一方說起。
討好對於討好者來說,是一種極大的內耗。
首先,我們要猜測被討好的一方需要哪種方式的討好。我們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觀察他,他是需要被誇獎?被讚賞?滿足榮心?還是要物質上的給予?……
其次,我們還要衡量自己的能力是不是可以滿足這個人。如果這個人需要我們不停地說好話,但我們不長言辭,這時候我們的能力和這個人的需求就產生了落差,這會讓我們花費更多的討好成本。
第三,每一次討好都會讓我們感到委屈和不甘,即使討好後可以獲得不少利益,我們也會認為那只是對我們的補償而已,並不會感激對方,而是覺得這是我應得的。這並不是一個能令人感覺舒適的關係。
所以,當我們要去討好一個人,一定是處處敏感,甚至是謹小慎微的,這種時刻緊繃的關係對我們何嘗不是一種內耗。
那被討好的一方呢?他們就一定會喜歡被討好嗎?不一定。
我之前經歷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個人來我家做客,從進門開始他就時刻小心翼翼。我和他說不用換鞋,他顯得非常不好意思我讓他在沙發上坐下,他說:“沙發太乾淨了,我坐下會不會把你的沙發弄髒?”我寬慰他說:“不會,你就坐吧。”
但我發現這句話並沒有寬慰到他,因為他雖然坐了下來,但只是用半個屁股坐在沙發上。
後來我請他喝茶,喝茶時他生怕茶水灑到地上,謹小慎微地端著茶杯。這個時候我終於忍不住了,暗自思付:我是一個這麼挑剔的人嗎?為什麼他好像見到我很害怕的樣子?
後來,我看到他坐立不安,以為他想要離開但不好意思開口,就問他:“你是不是接下來還有什麼事情,現在要離開了?”然後他說:“我可不可以借用一下衛生間?”那一刻,我最直接的感覺是:難道我像一個惡霸嗎?讓人家連想去衛生間都不好意思和我說。
這個故事就是心理學中說的“投射”。
心理學家約瑟夫·桑德勒對其這樣定義:投射是某人將自體表象中不愉快的方面,歸因到了另一個人的精神表象上,是個體依據自己的需要和情緒的主觀指向,認為自己身上存在的心理行為特徵,在他人身上也同樣存在。
簡單來說,就是當我們害怕自己被挑剔時,就會在他人身上尋找自己被挑剔的證據,比如我們會預設對方是一個挑剔的人,對方的一言一行在我們看來都是在挑剔自己。
很明顯,剛剛這個例子裡的人一直處在討好中,並且將一些東西投射給了我,把我當成了一個挑剔或不好相處的人,這個過程讓我很不舒服,因為我不是那樣的人。
從另一個角度講,這種討好也是一種對立和攻擊。
所以我們說,討好的關係中沒有絕對的受益者。
即使是被討好的人,也不會因為他人討好了就感覺心情愉悅,有時候反而會對討好自己的人處處防備。
討好背後的動力
可即使討好行為如此不好,為什麼有的人還是對此鍥而不捨呢?
第一,討好是為了獲得重要的人的認同感、關注與愛。
《二十四孝》中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 70多歲的老人還上臺演戲,逗自己的雙親開心。
很多時候,討好中暗藏著依賴。這種賴是指心理上的依賴,我們需要從他人那裡獲得對自己的認可,我們依賴父母、同伴,依賴他們給予我們的評價。
在養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心理情感的培養對父母來說可能是最具挑戰性的。如果一個孩子在幼年時長期被否定,甚至有被拋棄的經歷,且過後未經處理,那在他成年後,這種強烈的不安全感很大機率會持續伴隨著他,導致他情願犧牲自我,犧牲自由。他們不得不從他人,尤其是從重要的人的回應和評價中去認識自己,以別人作為“鏡子”,來判斷是非正誤。
這樣的依賴是畸形的,一旦得到的回應和自己想象的並不相同,或者得到的評價是負面的,就更容易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
相反,如果一個孩子在被接納的氛圍中長大成人,他會更有能力認識到他們的價值在於他們自己是誰,而不是他們能做什麼。他更有能力關注內在真實的自己,而不是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第二,獲得道德上的優越感。
討好必定伴隨付出。這種付出可能是物質付出,也可能是心理上的順從,這種付出可以給我們帶來一種好處,那就是讓我們似乎擁有了指責他人的“底氣”就好像施與受之間,似乎施者比受者更有權力要求對方。
“我為你付出了那麼多,你還………”“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這些都是討好者的語言。
討好者渴望他人看到自己的付出,肯定自己的付出,若未如願,則會霸佔道德制高點,攻擊對方。
第三,出於恐懼,擔心自己被排擠。就像有些小孩會因為覺得自己被其他小朋友排擠,就拿出自己的玩具和糖果去討好他們。這是為了加入某個群體,避免被排擠才討好對方。
唯一需要討好的人,是自己
如果想要停止討好,建立真實而平等的關係,那第一步我們先要看看在討好的時候,我們是否把對方投射成了一個“壞”人。
如果我們判斷對方是友善的,我們在他面前會很舒適自在,這樣的人是不需要被討好的。相反,一個我們判斷可能對自己不好的人,才會引起我們的焦慮和緊張,正如我前文所說的例子一樣,那個來我家做客的客人,處處小心,彷彿我是一個極其挑剔的人,這時候我就被他投射成了一個“壞”人。所以,看到自己對他人的投射,是我們擺脫討好的前提。
其次,選擇真誠同樣重要。這裡的真誠有兩個部分,一個是選擇對自己真誠,另一個是選擇對他人真誠。前者是後者的必要條件。
對自己真誠是指,一件事我們做不到,我們能夠認並接納自己做不到,而不是過多的逞強。對他人真誠是指,我們承認自己做不到,並能將此知行合一地表達給他人。
一個選擇對自己、對他人真誠的人,是有力量的,也是能吸引他人的;而一個選擇處處討好、偽裝的人,則是脆弱的,也是容易讓他人躲避、遠離的。
第三,討好他人不如討好自己。
如果我們想要討好他人,那是為了什麼?有些人是想要獲得他人的肯定,有些人是想要獲得他人的回報、他人的付出等。那麼,問問自己:我想要的是什麼?這樣東西可以自我滿足嗎?如果你的答案是可以,那麼就去勇敢地滿足自己,悅納自己,對自己提出真誠的訴求,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需要和渴望。
很多討好者故事的悲劇結局都告訴我們,不要再費勁讓別人快樂了。如果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一個人需要被討好,那麼這個人,一定是我們自己。
——本文摘於胡慎之著作《恰如其分的孤獨》
作者介紹
胡慎之,心理學家。 家庭關係顧問。 向日葵爸爸發起人。 向日葵心理諮詢創始人。 中央電視臺《心理訪談》顧問。 20多年的諮詢實踐,超15000小時的個案經驗。著有《恰如其分的孤獨》等多本心理學書籍。
【課程福利】在這裡
停止討好,建立真實而平等的關係
原價99元,現秒殺價39.9元
5節線上音訊,每節10分鐘左右
加贈一場直播回放(40分鐘)!
長期有效,無限回聽~
如果你正在經歷著類似的成長困擾,推薦你來找我們聊聊~
胡慎之心理工作室 & 向日葵心理諮詢中心
新增諮詢顧問為你推薦諮詢師
關注我 設星標
jin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