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關注地理圖文
專業高考地理備考
每日更新堅持11年
地理知識集合彙總
以前地理知識中都學過岩石大的分類: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這些都是按照岩石的成因來區分的類別,有沒有什麼依靠外觀辨認的方式,分辨出戶外隨處可見的岩石的三種大分類:岩漿岩 、沉積岩、變質岩
第一大類:岩漿岩(火成岩 ,Igneous Rock)——岩漿靠近地面或者地表冷卻凝固形成
這又分成兩種情況了。
1.岩漿(magma)由火山口 噴發出來,成了火山岩漿(lava), 在常溫下迅速冷卻成了火山岩 (extrusive)。
由於是岩漿迅速冷卻,並沒有給礦物時間去結晶,所以它看起來比較細膩。
流紋岩
2.另一種火成岩(intrustive)則在地面以下,由於溫度還是高於常溫,岩漿緩慢凝固,這給了結晶時間去生長,所以它們看起來比較粗糙。
花崗岩granite
上面兩幅圖的流紋岩和花崗岩,都是酸性岩漿冷卻成。成分類似,晶體卻大小差別很大。
同理玄武岩和輝長岩都是由基性岩漿變來的,冷卻方式不同,粗糙程度不同。
玄武岩 basalt
輝長岩gabbro
大家說說哪個是火山岩哪個是深成岩?
再說
第二大類:變質岩metamorphic rocks
就是本為固態的岩石,在地面下被加熱加壓了一下(沒全化掉,全化了重新凝結那是火成岩)發生了物理化學變化回爐重造了。
岩漿岩,沉積岩和變質岩 都可以轉化成變質岩。
如果你看到這種銷魂的彎曲紋理,就知道這是變質岩了
這種現象叫做葉理 (foliation)
——岩石在高溫高壓狀態下,晶體融化又緩慢重新結晶,結晶過程中,晶體會順著受力垂直方向生 長。
根據變質時溫度壓強不同,變質程度不同,結晶的葉理現象 強度也不同。
從上到下的石頭都是由頁岩變性而來,成分差別不大。根據變性的加深,依次是板岩、千枚巖、片岩和片麻岩 。大家可能觀察到了,對於變性巖來說,變態,不,變性程度越深,可見的結晶越大,葉理現象越嚴重。
大理岩 (marble)就是變質岩的一種。
第三個大分類:沉積岩
巖體經過風化後的沉積物聚起來,有的在水裡溶化 有的又結晶,在壓力作用下,“長”到了一起。
石頭裡有生物的骨骸那麼它是沉積岩(火成岩和變性巖 加熱過的會把骸骨化了)
明顯的分層現象 那麼它也是沉積岩(每一個時間段沉積到水底的沉積物,數量,構成不同,形成了分層)
題主所說的砂岩,礫岩,頁岩都是這個分類。
那他們的區別是啥?
顆粒大小。
頁岩是由黏土沉積而成。他的顆粒最小啦(還是有分層哦)。
砂岩 由砂礫沉積而成,顆粒比頁岩 大不小。
最後是顆粒最大的礫岩,它的成因和混凝土很類似,所以長得也像。。。裡面會有很多大顆粒石子
再附一個由古生物屍體沉積而成的沉積岩。
這種岩石叫做白堊 (chalk)
The White Cliffs of Dover
沿著英國海岸線有好多。那麼壯觀的景色是由這種小東西構成的。coccoli-thophorid 只有數微米。
我覺得弄清各種石頭的成因是辨別石頭最有趣的一個環節呢。雖然對直接辨別石頭。。。額。
附各種石頭互相轉換圖。
首先,我們看到岩石,先看看它整體上的顏色。土黃色、肉紅色、棕色、褐色、白色、黑色、灰色……這些顏色使我們對它的第一直觀印象。
第二步,就是看它的“出身背景 ”,看它只是單獨的一塊,還是成群的幾塊,還是漫山遍野的一大片。
第三步,看它的構造,這是分辨岩石大類最重要的一步。如果是漫山遍野的一大片,最好看構造了。看看它是不是有層理、有沉積痕跡。看看它是怎麼樣分佈的。
比如下圖,一層一層的,大部分是沉積岩(要注意和板岩 、千枚巖等變質岩的區分)。(圖片就在百度圖片 隨便找了,不標明出處了)
下圖這種,看不出層理的,可能是岩漿岩(也要注意和變質岩的區分)。
上面講的都是可以見到大片的岩石,比較容易看。對於單獨的一塊,原理類似。
如下圖這種,看起來像千層蛋糕的,大部分是沉積岩。
如下圖這種看不出沉積構造 的,可能是岩漿岩 (注意:有的沉積岩沉積層理很厚,單獨的一小塊,肉眼也看不出沉積層理)
第四步,看它的結構、物質組成。看組成它的東西是什麼樣子的。
沉積岩,則一般都有磨損的痕跡,比如下圖,一塊大岩石是由若干磨的圓圓的小石頭 組成。
岩漿岩,其礦物一般都是雜亂的,不會形成統一的形狀,比如上面圖中的花崗岩。
寫到這裡,給大家出個題目,判斷下圖是岩漿岩還是沉積岩?
我們仔細觀察這塊岩石,就會發現,雖然它整體上看不出什麼沉積層理,但是仔細觀察它的礦物組成,是由一粒一粒圓圓的顆粒組成的,和岩漿岩完全不一樣。
第五步,放大招。用指甲、刀子等劃一下。一般情況下,能劃得動的,大部分都是沉積岩(板岩、大理岩等除外),劃不動的,則需要綜合判斷。
接下來,單獨說一說變質岩。變質岩很特殊,沉積岩可以變成變質岩,岩漿岩可以變成變質岩,連變質岩也可以變成變質岩。
變質岩有一個比較大的特點是“重結晶 ”——造成的大部分後果就是使組成岩石的礦物變的有規律。
比如下圖,明顯使黑色和白色的分開了,黑色組成長條形,而且方向還一致(注意和沉積層理 的區別),這就是變質岩無疑。
最後,題主要求細分出大理岩,花崗岩,砂岩,礫岩,頁岩等。
大理岩 ,一般都是灰白色,也有紅色、黑色等,一大特點是用刀子劃的動。細看組成它的礦物顆粒,都是近於四方形的(主要為方解石 )如下圖
花崗岩,上面已經上圖了。就是又有黑色,又有白色的顆粒,雜亂無章卻又均勻的排列。
砂岩的涵蓋範圍很廣。陸源碎屑岩 (通俗的講就是陸地上的物質風化後經水、風等機械搬運沉積成巖的),碎屑顆粒大小在0.0039mm到0.0625mm的,叫粉砂岩 ,0.00625mm到2mm的,叫砂岩;大於2mm的,叫礫岩 。小於0.0039mm的,叫泥岩 或頁岩。頁岩的特點是層理非常薄,像書本一樣一頁一頁的。
岩石學博大精深啊!很多人窮其一生也只是見到了地球上各種各樣岩石的冰山一角。像岩石學家致敬!
以上。
做(漢化)了一張流程圖 :
2023年高考地理的命題可能會對自然地理環境中的物質迴圈原理會設難題考查。在綜合問答題方面設定與物質迴圈原理相關的綜合思維能力試題,以區分考生的學科素養層次,體現高考的選拔性考試功能。理由是自然地理環境的物質迴圈,是基於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在連續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過程中,在各種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和相互作用下,自然環境會發生時空的演潛。這種演潛有著複雜的辯證關係。而小尺度區域的環境變化又具備地方性特徵,具有特殊性地理因子的影響。因此,高考命題會依託普遍的地理規律,創設小尺度區域的地情景,讓學生既要調動普遍原理又要從地方性特殊影響因素去推導地理現象的產生和演進過程,並推測自然地理環境未來的發展趨勢。下面對自然地理環境的物質迴圈原理及其意義作簡要整理。地理圖文綜合整理
一、大氣迴圈
大氣迴圈以是大氣環流的的形式進行的。它包括全球性的大氣環流、季風環流和局地環流三種不同尺度的模式。
1.大氣迴圈的動力是太陽輻射。高低緯度因獲得的太陽輻射不等而產生的熱力性質差異驅使大氣不斷運動,地轉偏向力僅改變大氣運動方向,氣壓梯度力是大氣運動的原動力,大氣運動輸送著物質與能量。
①大氣運動直接促使高低緯之間熱量和水分的交換。也促使海洋水分輸送到大陸內部。
②大氣運動間接地透過驅動大規模的洋流運動而實現不同海區的水分和熱量交換。
③大氣環流積極搬運地表鬆散的固體物質。這一過程也是塑造地表形態的過程。因此,大氣環流是氣候形成的主要因子之一,也是地貌形成的外力條件之-。
2.區域性地區的熱力環流熱力環流的實質是地面的兩個區域冷熱不均引起氣壓差異和空氣運動,陸地與水面之間、裸地與綠地之間的熱力性質有較大差異,在同樣受熱或受冷條件下溫度變化幅度不一致,就可以形成熱力環流。局地熱力環流調整地方性水熱分佈,促進區域性地區水熱交換,影響區域性地區小氣候,進而影響區域性地域的水文、地貌、生物。
①海風與陸風
注意海陸風若與主導盛行風如季風、西風等風向相同,則熱力環流與大氣環流疊加,風速加大。向岸風多雨增溼,離岸風少雨。
②山風和穀風
圖中坡面,夜間或早晨的山風使谷底暖溼氣流上升,若水汽足則易形成夜雨。或易產生逆溫,易形成霧或半山雲海。
③城市風(城市是一個熱島,無晝夜風向變化)
城市熱島強度看城市與郊外的理溫差大小,一般溫差大則熱島強度大。
④焚風
焚,乾熱的意思。因為水汽已經在迎風坡耗散,一旦風繼續越過山頂吹向背風坡,就產生了焚風。所以焚風吹來時,氣溫迅速增高,溼度顯著減小,山體背風側降水很少,形成雨影區,這就是典型的焚風效應。因為背風坡異常乾熱,容易引發森林火災蟲災和等現象
二、水分迴圈
1、水迴圈型別和過程
①陸地內迴圈:
植物蒸騰+水面蒸發—>陸地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
②海上內迴圈:
海面蒸發—>海面降水;
③海陸間迴圈:
海面蒸發—>水汽輸送—>陸地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
2、水迴圈的意義
①維持了全球水的動態平衡,促進水體更新;
②促進了地表各個圈層之間、海陸之間的物質遷移與能量交換;
③促進不同地區的水熱交換,影響了全球的氣候與生態;
④塑造著地表形態。
廣西桂林喀斯特地貌
三、地質迴圈
地質迴圈過程示
岩漿侵⼊巖⽯圈上部或噴出地表,冷卻凝固形成岩漿岩。裸露地表的岩漿岩物理、化學及⽣物作⽤下,破裂崩解成為風化殼,風化殼在生物參與下形成土壤。地表的礫⽯、沙⼦和土壤等碎屑物被風、流⽔等侵蝕、搬運後沉積下來,經過固結成巖作⽤,形成沉積岩。同時,這些已經⽣成的巖⽯,在⼀定的溫度和壓⼒下發⽣變質作⽤,形成變質岩。巖⽯在巖⽯圈深處或巖⽯圈以下發⽣重熔再⽣作⽤,⼜成為新的岩漿。岩漿在⼀定的條件下再次侵⼊或噴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漿岩。這使巖⽯圈的物質處於不斷的迴圈轉化之中。岩石圈物質迴圈的地理意義:
①形成了地球上豐富的礦產資源;
②改變了地表的形態,塑造了各種地貌景觀;
③實現了地區之間、圈層之間的物質交換和能量傳輸,從而改變了自然地理環境。
四、生物迴圈
在自然地理環境中,生物迴圈有兩個基本的意義,一是生物作為土壤一植物一大氣之間的一個聯絡環節,從而使它成為整個自然地理環境中物質能量交換的一個基本通道;二是實現了有機界與無機界之間的互相轉化,這是生物迴圈最本質的體現。生物迴圈對於能量的貯存和消耗,對於化學元素的遷移和積累,對於碳迴圈、氮迴圈、氧迴圈和其它有關成份的迴圈等,都具有明顯的作用。具體有如下幾點:
①綠色植物透過光合作用,把周圍環境中的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同時將太陽輻射能轉化為化學能貯藏在有機物質中。
②生物迴圈引起化學元素的遷移。
③改變大氣的組成成分,並保持大氣圈中氣體的相對平衡。
④改造水圈中的化學成分。例如,有機殘體的礦化過程把CO2、腐殖質、和其它鹽類或元素運送到水中,並從水中獲取遊離氧。目前海水富含鹽類物質,這與海洋生物的活動是分不開的。
⑤生物迴圈還把太陽能引進成土過程,使分散在岩石風化殼、水圈和大氣中的營養元素在地表積聚,有機體本身則是土壤有機養分的來源,從而使土壤產生肥力,促進土壤的形成和發展。
⑥生物迴圈參與了某些岩石和礦物的形成。例如,目前廣泛分佈的石灰岩和富含煤和石油的有機岩層,都是由有機殘體及有機體活動產物組成的。再如動物的成礦作用,智利秘魯的海島沉積的磷礦床就是由海鳥長期排洩的糞便形成的。
1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圖文地理
注:本文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眾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絡註明來源或刪除。應公眾號命名規則要求,原譚老師地理工作室更名為地理圖文,譚老師講地理更名為圖文地理。
順手點選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點贊
這是我們堅持不斷
持續不停更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