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在一所學校觀課,坐在學生身邊。另外一位朋友觀課要看看學生的教材,順手就拿,我發現學生露出無可奈何的神情。於是想:坐著學生身邊要看學生的教材還是不要自己去拿,可以先問問學生,徵求意見讓他遞給自己,可以更好。
發一篇2006年一位高老師的反省:
小事不小
今天我上課,四年級《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吃飯的時候大家還在熱烈地討論著一天的支教感受。正當我還沉浸在自認為完美的課堂情境時,陳教授說:“高利,我還想和你討論一個問題……做人要厚道。”
我當時心一沉,這可是從教十幾年第一次聽到的這麼有份量的提醒了。
陳教授接著說:“我覺得你不該把那個孩子的本子拿上去,還把他的錯例展示出來……”
我認真地聽著,那個場景在腦子裡漸漸清晰起來……
在我教學新例152×41後,我讓學生做兩個題試一試。
學生開始了,我下去巡視……周圍聽課的老師也紛紛開始尋找自己的觀察和研究的“物件”。就在這時,我發現陳教授在和他身邊的一位同學小聲交流。這讓我有一種莫名的衝動,我感到那裡有我所“需要”的學生。我很快地走到了坐在他身邊的同學那裡,看了那個女孩的作業本(她做錯了,錯誤之處在於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因數個位時,積的末位沒寫在十位上)。
這個錯例不正是我所夢寐以求的嗎?這節課的難點不就在這裡嗎?這豈不是一個很好的教學資源?
我當然不會錯過,於是我拿起了她的作業本,向全班同學說了一些諸如“老師找到了寶藏”“她給了我們全班同學一次再學習的機會”……諸如這些“不傷害”其自尊的話,然後就把她所寫的錯例抄在了黑板上,讓學生找出錯在什麼地方了……
教學在繼續……
陳教授突然站了起來,……原來他要幫那位同學拿回作業本。
這時,我才發現自己忘了把作業本還給那位學生了。
哦,原來是那件事兒,我有點兒不在意。
“這有什麼關係?”
“我們平時經常這樣做!”
我們團隊的成員也都覺得沒什麼,而且覺得陳教授是在吹毛求疵了。
“當時我心裡很內疚!你知道嗎?”陳教授一臉嚴肅,“當我看到那位同學做錯以後,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保護她,如何促進她進行自我教育。我首先讓她檢查一下,看一看有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看她自己沒有發現,我就讓她看一看同桌同學的答案,從中發現自己有什麼地方做錯了;如果她自己沒有發現,我還會讓她請同桌同學幫助看一看,互相幫助。我為什麼沒有自己直接給她說,就是不願意把這個錯誤看得太大。說實在話,在這個時候我並不希望上課老師來介入。你倒好,你把她的本子拿上去了。當你把本子拿上去,呈現她的錯例時,那個孩子把頭轉過來看了我一眼,她眼中的話我讀懂了——‘都是你多事,我可不想這樣!’過了一會兒,她旁邊的那個孩子也把頭轉過來瞟了我一眼,感覺也是在責備和抱怨。後來當你再佈置後面的練習的時候,你又忘了還她的本子,我曾經用手勢暗示過你該還這個同學的作業本,但你沒有注意到。這時她只好手忙腳亂地找新的練習本,因為我的緣故給學生添了麻煩,這使我更加難受。所以我站了起來……”
我明白了陳教授當時為什麼會急著上來拿學生的本子了。是啊,每個人都是有自尊的,都想把自己最優秀、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給大家,誰都不想把自己的缺點、錯誤展示出來。以前一直認為自己對學生很民主,很尊重學生,這時我啞然了……
這些都是被我們都忽視了的教育細節,也許被我們忽略的還有很多很多。我不禁要捫心自問:我真正尊重過學生嗎?我有把學生裝在心裡嗎?
我告訴自己:今後要多替孩子想想!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
人物介紹 | PROFILE
陳大偉
教育學教授
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院長
中陶會新教育分會副理事長
重慶當代教育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
“西部名師名校網”總監
“教師培訓理論與實踐”方向國培專家
主要研究方向:教師教育與教師專業成長,課程與教學改革,觀課議課與教師幸福。現已出版《幸福教育與理想課堂八講》《觀課議課與教師成長》等26本著作,多次獲省市教學成果和社會哲學成果獎。
本文來源:本文綜合自微信公眾號成都陳大偉,作者:陳大偉,原文有刪改。分享此文,旨在傳遞更多資訊,提供內容參考。若有來源標註不當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