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學生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情,一線老師都感同身受,有些學生無論老師如何苦口婆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都收效甚微,只要老師離開立馬恢復原樣。
再加上部分家長護犢子和社會輿論,老師在管教學生越來越謹慎,儘量少管或者直接不管,但這樣下去班級會變成什麼樣子?
現在剛性的教育方式已經完全行不通,很容易被定性為“體罰”。
有人說,如果家長授權管教會不會好一點呢?
要知道在過去,很多家長都直接告訴老師:
“我家孩子要是犯錯,老師您直接揍他,我不會找學校和老師……”
事實上,這種方式也是有風險的!
近日,關於山西河津某中學的一段 “老師暴打學生” 的影片在網上引發軒然大波,很多網友義憤填膺,紛紛譴責老師的體罰行為,並要求學校嚴懲涉事教師。
從隔著柵欄的畫面來看,當時學生都在操場上,確實有一位老師在打兩名學生,期間還有揪頭髮、腳踢和打頭的動作,能看得出老師很生氣。
面對口誅筆伐,真相又是什麼呢?
11月25日,該學校釋出情況說明,通報了這起老師打學生事件,原來這件事還是三年前的舊聞,學校已經對涉事的老師進行了處理,並承諾後續會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這意味著什麼?
明顯是別有用心之人在故意炒作,既然能找到這段當年的影片,說明他是清楚事情來龍去脈的,為何突然翻出舊聞來製造輿論?
從新京報的調查來看,學校的一位知情人透露:
事發時這名學生屢次違紀,而且還頂撞老師,老師是按照家長要求處理的,而且老師在打學生的時候,家長是在後面看著的。
這樣看來,整個事件的邏輯就通順了,因為從一線教師的直觀感受來說,在操場上面對那麼多的學生,哪個老師敢那樣體罰學生?
如果不是因為這位學生無法管教和家長授權,老師大機率是不會坑自己的。
但現在別有用心的人,將三年前的影片捅到了網路上,該老師再次被捲入體罰學生的漩渦,儘管我們知道學校不會真的對老師怎麼樣,但帶來的輿論壓力還是很明顯,至少說這位老師以後是不敢管學生了。
現在上綱上線的人太多了,在學校情況說明發出後,還有不少人認為學校的回應模糊不清,僅僅一句 “已作出處理”,實在難以讓人滿意,甚至認為學校在資訊公開方面存在滯後性,三年前的事情到現在才說明。
這件事說明了一個尷尬的事實,老師在管教學生過程中的使用的一些剛性手段存在爭議,而這種爭議的結果是:
家長沒意見、同學沒意見,老師沒意見、校長沒意見,被打的學生好像也沒有意見,結果圍觀者的意見一大堆!
雖然這種說法有點片面,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老師使用剛性方法管教學生存在風險,而且風險很大,既有輿論層面的,也有體罰過程中對學生身體傷害的風險。
儘管家長同意老師打學生,但如果真打出問題,家長可不會承認的,只會說:“讓你打,但沒有讓你把孩子打傷”,結果老師還是要被處分。
所以,一線老師在管教學生方面還是要悠著點,儘量採取一些柔性的方式處理問題,懲戒有度,不要太過於相信家長的“授權”或者承諾,曾經的嚴厲管教若干年後都有可能被人翻出來,到時候說也說不清,老師又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