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地理科普平臺
專業地理備考諮詢
每日更新堅持11年
地理知識最全彙總
01
如果我們換一個視角看黃河和長江,會發現,黃河的確更像是母親,而長江,更像是父親。
黃河沿岸的省份和城市,在水資源方面,對黃河的依賴性與長江沿岸的省份和城市對長江的依賴性,不可同日而語。
黃河流域圖
黃河流經的地方,都是半乾旱半溼潤的地區,降水量多在200-600mm之間,蒸發量高,入滲量高,沿河省份都是乾旱缺水的省份。
2022年黃河入海徑流量僅260億立方米。
在1987年,國務院批准的《黃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至今仍在執行)中,對各省可用水量進行了分配。
以黃河天然徑流量580億立方米進行分配,沿黃河各省用水量370億立方米。
以山東為例,這個經濟大省每年從黃河中抽取約70億立方米的水資源,用於農業灌溉、居民飲用以及工業生產。
這一數字相當於山東每年從黃河這位“老母親”那裡拿走了四分之一多的水資源,而山東對黃河的貢獻卻寥寥無幾。
儘管山東境內有黃河支流大汶河,但由於引黃乾渠系統的高度發達,導致水資源單向流動,進一步加劇了這種不平衡。
同樣地,河南作為黃河流域的另一重要省份,每年也從黃河中取走55億立方米的水量。
儘管河南境內有黃河支流,每年也能向黃河匯入少量水體,但相較於其從黃河中抽取的水量,這些貢獻顯得微不足道。
此外,山西、陝西、內蒙古和甘肅等其他沿黃省份也面臨著類似的情況。
這些地區在飲用水和農業灌溉方面嚴重依賴黃河,儘管它們也向黃河貢獻了一部分或大部分水資源,但同時也面臨著諸多環境問題,需要黃河這位“老母親”來承擔。
例如,陝西省內的無定河和渭河,儘管徑流量不大,但含沙量極高,給黃河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也就只有青海,是給母親補給,同時也不啃老的那個大女兒。
02
黃河不僅僅要養著一幫兒女,下面的孫子孫女有的甚至還需要額外看顧。
在《黃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中黃河水不僅為流域內的各省區提供生命之源,還無私地支援著流域外的窮鄰居——海河流域的天津和河北,每年輸送高達20億立方米的水量。
並且自2017年起,黃河開始向北京伸出援手。
透過引黃入京工程,黃河中游的萬家寨水庫每年向永定河流域調水2億立方米,至今已累計向永定河輸送了14億立方米的水量,極大地緩解了北京地區的水資源壓力。
黃河,這位收入微薄、子女眾多的母親,儘管面臨種種困難,卻依然堅韌不拔地支撐著整個家庭,用自己的全部資源養育著每一個孩子。然而,生活的重壓也讓她的情緒時有波動,偶爾會以洪水、改道或斷流等形式表現出來。
03
相比之下,長江則展現出完全不同的風采。作為一位財力雄厚、權勢顯赫的父親,長江的子女們也個個出色。
長江的年徑流量是黃河的17倍,流域內年降水量豐富,介於800至1600毫米之間。
從上游的四川、重慶、湖北、湖南,到下游的安徽、江蘇,乃至上海,各地均擁有充沛的水資源,共同滋養著這條中華文明的母親河。
長江水系圖
他們不需要依賴長江水解決飲用水和灌溉問題。
因此江漢平原的湖北,認漢江為母親河,江西認贛江和鄱陽湖為母親河(湖),湖南認湘江為母親河。
長江需要做的,是整合兒女們送來的資源(水量以及附帶的河湖空間),做出更大的事業。
比如全世界第一的內河航運量,世界第一的水電站,特別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江豚這種級別的,黃河連想都不敢想),從而讓自己的兒女,有更好的發展。
所以說啊,黃河是要飯的娘,長江是當官的爹。
母親河是黃河,而不是長江。
河流水系一直處於不斷的動態變化之中,導致水系變化的因素主要有構造運動,氣候變化,河流本身的侵蝕、沉積過程等。因綜合性思維較強,能較好的考察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近年來成為高考題的高頻考察方向。需要特別指明的是,河流水系的演化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只是在某一時期可能以某種因素為主。在高考地理中,水系演變是重要考點,以下是相關內容。
一、水系演變的原因
1.氣候變化:氣候變暖會使冰川融化加速、降水增多,導致河流水量增加、流程變長,如全球變暖使納木錯與仁錯有貫通趨勢,因納木錯水量增加且周邊冰川融水增多。
2.構造運動:地殼運動可使地表形態改變,如斷層、褶皺等會影響水系格局,像地壘形成會使原水系被分割,mn一線南部抬升、北部沉降,使湖泊與上游河道切斷。
3.河流侵蝕:河流的下蝕、側蝕和溯源侵蝕會改變河道形態和水系結構,如曲山至黃家壩河段,通口河溯源侵蝕切穿分水嶺,使古湔江流向改變。
4.人類活動:修建水利工程、圍湖造田、河道整治等會影響水系,如修建水庫改變河流流量和泥沙沉積,圍湖造田使湖泊面積減小、調蓄功能減弱。
二、水系演變的表現
1.河道形態變化:河流侵蝕使河道彎曲、變直、拓寬或加深,如側蝕使河道彎曲度增加,裁彎取直則使河道變直。
2.河流水系重組:包括河流改道、襲奪等,使水系結構和流域範圍改變,如湔江水系演化中,通口河襲奪古都壩河上游河段,改變水系分佈。
3.水體型別及面積變化:氣候和構造運動等可使湖泊、溼地等水體面積擴大或縮小,甚至消失或新生成,如氣候暖溼化使原本內流水系轉變為外流水系,增加了水體型別。
三、分析水系演變的方法
1.時間尺度分析:從地質歷史時期到現代,不同階段水系演變特點和原因不同,如長江中下游地區,地質時期受構造運動影響形成雲夢澤等湖沼溼地,後經泥沙淤積和圍垸等,逐漸演變成現在的水系格局。
2.空間尺度分析:大尺度上,全球氣候變化和板塊運動影響水系宏觀格局;小尺度上,區域性地形、地質條件和人類活動影響具體河段或區域水系變化,如城市建設中河道填埋、改道等改變區域性水系。
3.綜合思維運用:考慮自然和人文因素相互作用,如黃河下游地上河形成,既因中游水土流失導致下游泥沙淤積,又與人類築堤防洪等活動有關。地理圖文綜合整理
四、常考案例:侵蝕與水系演變
1. 溯源侵蝕導致水系襲奪
例如,在中國西南地區,相鄰兩條河流,一條河流的溯源侵蝕能力較強。當它切穿分水嶺時,會把另一條河流的上游河段搶奪過來,改變水系結構。像在四川盆地邊緣,嘉陵江的支流西河就曾發生過襲奪現象。原本屬於其他小型河流的上游部分被西河溯源侵蝕所截斷,使得這些小河流的水系範圍縮小,西河的流域面積增大,整個水系結構發生了改變。
2. 側蝕使河道彎曲和河曲發育
以長江中游的荊江河段為例,河水的側蝕作用強烈。由於河流凹岸不斷受到侵蝕,凸岸堆積,河道逐漸變得彎曲,形成了眾多的河曲。隨著時間的推移,河曲不斷發展,有的河曲頸部越來越窄,當洪水期來臨時,河水可能會衝開河曲頸部,發生裁彎取直現象。原來彎曲的河道被廢棄,形成牛軛湖,新的河道則變得更加直接,這就改變了區域性的水系形態和結構。
3. 下蝕加深河道並改變水系連通性
比如在山區的河流,像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段,河流的下蝕作用顯著。隨著河流不斷下切,河道加深,可能會切斷原本與周邊湖泊或地下水系的連通通道。一些原本依靠河水補給的湖泊可能會失去水源,導致湖泊乾涸或者面積縮小,從而改變了水系內部各個水體之間的相互關係和水系結構。
1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圖文地理
注:本文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眾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絡註明來源或刪除。應公眾號命名規則要求,原譚老師地理工作室更名為地理圖文,譚老師講地理更名為圖文地理,更多備考資源請點選閱讀原文。
每日萬餘閱讀總量
關注搜尋地理詞語
順手點選文末四符
點贊分享在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