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地理科普平臺
專業地理備考諮詢
每日更新堅持11年
地理知識最全彙總
“萬年氣候計”,長啥樣?
遠古的氣候
現代人類是怎麼知道的?
靠它↓
這是“石筍”
也被稱為“萬年氣候計”
利用洞穴裡的石筍
人們可以重建
過去的氣候和環境變化
這就是洞穴石筍氣候學
研究遠古氣候的變化,
對人類到底意味著什麼?
各種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到底是怎樣的?我們能否找出規律,預測未來?
透過對遠古氣候的研究,我們似乎開始慢慢摸到一些氣候變化的隱藏脈絡。
研究人員發現,良渚文化最後滅絕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降水增加,洪水事件導致了良渚文化的沒落。
這個例子表明,氣候變化也會造成一個區域的文化衰落。
是洪水、戰爭,還是遷移?良渚古國消失的原因,一直眾說紛紜,但古氣候的研究卻能為我們撥開歷史迷霧的一角。
只有理解了當下,認識了過去,我們才能對未來做出一個更好的預估。這是我們研究過去氣候變化的目的。
為何選擇“石筍”
作為研究物件?
西安交通大學的同位素實驗室,收藏著來自全世界上百個洞穴的石筍樣品,覆蓋了全球主要的幾個氣候帶,這裡是研究地球氣候變化的重要前沿陣地。
一個洞穴的形成可能從開始到它現在這個狀態要幾百萬年,一個石筍的生長,慢的得好幾萬年。它也是有生命的。
洞穴石筍作為遠古氣候研究材料的優勢在於,它能夠被人們用鈾-釷這種放射性測年法精確地定年,從最近的一百年,測到過去幾十萬年,並且還能從中提取到乾旱變化、水汽來源、植被變化等資訊。
而且石筍在洞穴裡儲存得比較好,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擾。
另外,石筍的地理分佈廣泛,只要發生岩溶,就會有可能形成洞穴石筍,基本上可以進行全球的對比。
如何利用石筍
重建過去的環境和氣候變化?
那些穿過千萬年時光的石筍,就像一座座紀念碑,刻下了遠古氣候的滄海桑田。
洞穴石筍氣候學是怎樣記錄古代氣候的呢?
石筍由洞穴裡的滴水沉積下來而形成。
“滴水”是雨水下滲而形成的,雨水的同位素組成記錄了它的來源和演化過程。
雨水是從陸地蒸發過來的,還是從海洋蒸發過來的?在運輸的過程中,它到底產生了多少的分餾?
研究人員將水汽的傳輸和來源等進行分析研究之後,就可以重建過去的環境和氣候變化。
重建古氣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大量的樣本和資料。
今年夏天有一條熱搜,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塔克拉瑪干發洪水了!”,網友紛紛質疑,塔克拉瑪干沙漠不是我國最大的沙漠嗎,沙漠這種全世界最缺水的地方怎麼可能會發洪水?
乾旱、炎熱,就是人們對塔克拉瑪干沙漠的第一印象,這裡也被稱為“死亡之海”,因為幾乎沒有生物能在塔克拉瑪干生存下來,但是今年夏天,塔克拉瑪干真的經歷了一次洪水。
不僅如此,塔克拉瑪干這個地方的怪事越來越多,勘探隊竟然在這裡挖出了大大小小21個湖泊,同時,這裡還開始產海鮮和珍珠,塔克拉瑪干到底發生了什麼?
1,塔克拉瑪干發洪水
今年八月,一條影片引爆了網路,影片中拍攝的是新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但是原本應該是黃沙彌漫的地方,公路卻已經被洪水完全覆蓋,路上已經有抗洪的人員了。
這裡真的是塔克拉瑪干嗎,網友不禁發出了疑問,一片乾旱無比的沙漠,為何會發這麼大的洪水呢,但實際上新疆氣象局表示,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很久了。
原來是因為夏季的冰雪融水增多,降水也增強了,就導致一些河流上游水位上漲,一些原本就地處低窪地區的區域就會被淹。
這樣的氣象狀況其實每年都會出現,只不過嚴重程度不同,這重新整理了很多網友的認知,大家突然發現,原來之前對沙漠氣候的認知是單一的,真實的沙漠地區氣候非常複雜多變。
據中國氣象報介紹,2021年7月,塔克拉瑪干沙漠的中國石化西北油田玉奇片區遭洪水襲擊,淹水面積廣達300多平方公里。2022年夏,塔里木河幹流及其支流發生超警戒流量以上洪水,塔里木河幹流的洪水過程歷時80天,直到9月22日才結束。
而既然連洪水都能夠在沙漠地區變成常見的氣候現象,那麼也就意味著一切皆有可能,果然,塔克拉瑪干開始用實際行動重新整理人們的認知。
2,塔克拉瑪干“長”出湖泊
就在前兩天,又有了一個新訊息引發關注,塔克拉瑪干腹地“長”出了21個小湖泊,各個都水量充足,水質清澈,像是明珠散落在了沙漠中。
這就完全是科考隊和勘探隊的功勞了,因為沙漠地區經歷過複雜的地殼運動和變化,所以這裡的地質情況也比較複雜,所以這裡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最早勘探隊在勘探石油時,無意間發現了這裡竟然有一些風化的貝殼,有貝殼就說明這裡曾經有過水體,但是被各種變化給覆蓋了,所以從這裡挖出水體的可能性很大。
於是勘探隊的鑽井部門調了幾十臺推土機和挖掘機,工人們沒日沒夜的挖了兩個月,還真的從寸草不生的沙漠腹地挖出了透亮的水源。
於是工人們一鼓作氣,將水體擴大成小湖泊的大小,於是就這樣,奇蹟誕生了,以後不僅石油勘探隊有了水源保障,這裡也能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了。
在勘探隊挖出湖泊之前,塔克拉瑪干沙漠就已經有過一些關於水源的奇蹟了,因為這裡成功培育了珍珠和海鮮這種靠海城市獨有的經濟作物。
坐落於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且末縣時時鮮水產有限公司海鮮養殖基地,海鮮養殖池在陽光的照射下銀光閃爍,魚兒不時悠然遊過。9月初,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養殖的螃蟹陸續上市,膏美黃肥,同時,養殖的沙漠珍珠也引起了關注,珍珠個個圓潤飽滿,試養很成功。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要解釋沙漠養海鮮和珍珠這件事,就要從沙漠獨特的氣候說起,大部分人只知道沙漠黃沙彌漫、人跡罕至,這裡的水源也都是鹽鹼水,這些似乎都沒有什麼經濟價值。
3,塔克拉瑪干養海鮮和珍珠
但是有頭腦的人看到的卻完全不同,因為沙漠的人跡罕至,所以意味著汙染少,而鹽鹼水又,模仿了海水的成分,所以這裡是養海鮮的不二之選。
成功就是屬於膽大的人,且末縣水產公司的技術顧問陳家珍就是這個膽大的人,他根據當地特殊的環境研發了一套在沙漠培育海鮮的技術和裝置,並且獲得了國家專利。地理圖文綜合整理
簡單來說就是他先用鹽鹼水模擬海洋魚的環境,讓海洋魚的糞便養活藻類,然後讓藻類給珍珠貝提供營養,這樣就同時養殖了海鮮和珍珠。
“塔克拉瑪干沙漠被稱為‘死亡之海’,人跡罕至、沒有汙染的特點使其成為培育優質海鮮的理想之地,新疆沙漠產的珍珠,在色澤和形狀方面可媲美廣西北海以及國外一些主產區的珍珠。再加上先進的生態養殖技術,能產出高品質的海鮮和珍珠絕非憑空想象。”陳家珍自信地說。
當然,有人質疑這樣做會產生高昂的成本,畢竟水的來源和水質需要成本來維護,但是他們發明了水迴圈的養殖模式,可以解決高昂的成本問題。
塔克拉瑪干發生的一切似乎都在打破人們的固有印象,除了這些,這裡還種植水稻,養螃蟹,一切都顯得不可思議,但是卻又充滿了人類的智慧,讓這片原本荒蕪的沙漠也能開出經濟的花。
同時我國也沒有放鬆對於沙漠的治理,為了防止沙漠繼續擴大,影響周圍土地,我國已經利用“鎖邊”技術,將整個沙漠的邊緣都進行了綠色化和生態化,將沙漠可能帶來的危害牢牢鎖在了內部。
人類和沙漠的鬥智鬥勇,其實展現了我們的智慧和勇氣,也展現了大自然原本充滿的奇蹟,這是人與自然共生的最好案例。
1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圖文地理
注:本文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眾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絡註明來源或刪除。應公眾號命名規則要求,原譚老師地理工作室更名為地理圖文,譚老師講地理更名為圖文地理,更多備考資源請點選閱讀原文。
每日萬餘閱讀總量
關注搜尋地理詞語
順手點選文末四符
點贊分享在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