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專業的地理科普平臺
一個糧食出口國陷入饑荒,黑手是誰?
據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最新報告,敘利亞約有55%的人口,也就是1290萬人面臨糧食不安全狀況,其中310萬人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狀況。今年年初,世界糧食計劃署駐敘利亞代表指出,敘利亞人處境脆弱且不穩定,正迫切需要糧食援助。世糧署方面也呼籲國際社會伸出援手,幫助敘利亞民眾應對迫切的糧食危機。
那麼,曾經作為小麥等糧食出口國的敘利亞,現在卻面臨吃不飽的問題。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來看總檯記者近日的調查報道。
大餅限量供應 敘利亞人難以飽腹
雖然敘利亞面臨嚴重的燃料危機,但政府大餅供應點內的機器仍舊24小時運轉,因為這是所有敘利亞人的主食來源。麵餅被壓成麵皮,上下兩層受到不同溫度的烘烤,麵皮瞬間被分成了兩層,最後成了中間充滿空氣的大餅。這是敘利亞地區特有的大餅製作方法,這樣香氣撲鼻的大餅是敘利亞人每天的主食。而現在,賴以生存的主食卻供應不足。
兩年前,政府給每個家庭發放一張卡片來控制購買大餅的數量。
總檯記者 王薇薇:敘利亞人如何買大餅,需要這樣一張卡。裡面的人告訴我手裡的卡片今天能買到兩張大餅。
敘利亞大餅供應點負責人 齊亞德:比如一個人的家庭週一可以購買大餅,但週二就沒有,週三可以(購買)兩袋,週四週五沒有。
這樣的限額供給,意味著一個成年人一天最多隻有兩張大餅。現在的敘利亞,普通家庭除了大餅,吃不上肉和菜。因此吃不飽的現象很常見。
敘利亞危機爆發前,敘利亞的小麥年產量約為600萬噸,而如今這一資料銳減為50萬噸,連之前的十分之一都不到。這背後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戰爭帶來的農民人口減少,農業生產裝置缺乏等等。但敘利亞政府表示,造成糧食危機的一大主要原因就是敘利亞小麥生產區被外國勢力佔領。
美軍等勢力阻止農民向敘利亞政府出售糧食
為了進一步求證敘利亞糧食危機的原因,近日,總檯記者爭取到了對敘利亞糧食計劃署負責人薩米的採訪機會,這也是該機構2019年設立以來,首次接受外國媒體採訪。
敘利亞政府糧食計劃署署長薩米非常忙碌,現在正是小麥收穫季,但小麥的巨大缺口已經從資料上體現出來。
敘利亞政府糧食計劃署署長 薩米:我們目前已收到超過50萬噸(小麥),但每年的需求量在240萬噸到260萬噸之間。
在接受總檯記者採訪的早上,薩米著急地要與兩個國家的小麥出口代表進行談判。這樣的談判敘利亞人並不習慣,因為在敘利亞危機爆發前,敘利亞是小麥出口方。
敘利亞政府糧食計劃署署長 薩米:戰前我們每年生產500(萬噸)至600萬噸小麥,足以滿足製作主食大餅的需要,其中一些小麥還能出口到國外,但由於戰爭和小麥產區被封鎖和佔領,我們失去了這一優勢。
薩米告訴總檯記者,敘利亞小麥年產量從600萬噸下降到50萬噸的變化,主要原因就是小麥產區被美軍及其支援的反對派武裝庫爾德武裝所佔領。
總檯記者 王薇薇:敘利亞人將這塊夾在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之間的肥沃土地稱為半島地區。主要省份是哈塞克,拉卡還有代爾祖爾。半島地區是敘利亞農業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2011年,半島地區生產了敘利亞小麥總量的70%。敘利亞媒體說,如果沒有半島地區,敘利亞幾乎無法繼續作為一個農業國家存在。然而,非法駐敘美軍及其盟友庫爾德武裝恰好就佔領了敘利亞的半島地區。
現在敘利亞政府在哈塞克省還有一小塊飛地。當下正是小麥豐收季,敘利亞政府與美軍支援的反對派武裝正在爭奪哈塞克省農民手裡的糧食。
今年,敘利亞政府給出的小麥收購價格比反對派武裝的要高出900敘鎊。但是依舊收不上小麥。
在美軍佔領之前,敘利亞政府每年從哈塞克省收購大約150萬噸小麥,而今年的資料僅有10萬噸。
敘利亞政府糧食計劃署駐哈塞克省代表 杜拉:他們(美軍支援的反對派武裝)控制那裡的區域,並阻止任何裝載小麥的汽車到達我們的(收糧)中心,這些汽車要想到達我們這裡,必須經過他們的控制區。
哈塞克省農民協會會長 卡庫:我們面臨的障礙是美國等勢力的佔領,以及那些阻止農民把農作物送到政府(收糧)中心的勢力,封鎖道路是不合理的,我們想為自己的國家工作,為民眾提供生活所必需的大餅。
目擊證人:美軍掠奪敘利亞小麥運往境外
美軍把這些小麥從敘利亞政府手裡搶過來之後又送去了哪裡?總檯記者輾轉找到了一位關鍵目擊證人,他是生活在敘利亞與伊拉克邊境村莊的農民。他冒著極大風險告訴我們他所看到的景象。
6月26日早晨,我們在大馬士革做好準備,等待一位生活在非法駐敘美軍控制區的敘利亞農民法伊茲上線。
法伊茲來自哈塞克省東北部的一個村莊,距離敘利亞、伊拉克邊境馬哈茂迪非法過境點3公里,距離附近的一處美軍基地約6公里。
在我們等待的時候,法伊茲正從他的村莊出發,需要經過200多公里來到哈塞克市區,然後接受我們的遠端採訪。
總檯記者 王薇薇:你是怎麼抵達哈塞克市區的,路上困難嗎?
目擊證人 法伊茲:路上有20多個檢查站,大部分時間我們都要經過村莊,以避開反對派武裝的檢查站。我們騎摩托車避開有反對派武裝的道路,有幾個檢查站他們還會檢查手機和身份證件,我們試圖避開他們。
作為美軍掠奪小麥的目擊者接受我們的採訪,法伊茲面臨著非常大的風險。他說,透過20多個檢查站,手機萬一被查出相關照片,將會立刻遭到關押。
總檯記者 王薇薇:你親眼看到美軍透過馬哈茂迪非法過境點運送糧食嗎?
目擊證人 法伊茲:從五月收穫季節開始,我幾乎每天都能看到他們。每天都有車輛從距離亞魯比耶十多公里遠的泰勒阿盧出發,先是前往亞魯比耶附近的美軍基地,然後前往馬哈茂迪,每天都有15到20輛大型卡車,它們都掛著伊拉克的尼尼微或埃爾比勒的車牌。這些卡車由美軍軍車護送,大多數時候還有直升機隨行,這幾乎是每天都出現的情況,直到收穫季節結束。卡車聚集在泰勒阿盧,在那裡收集他們從農民那裡購買的穀物,然後透過非法的馬哈茂迪過境點將這些糧食運出。
採訪中,法伊茲向我們展示了可能導致他被扣押的美軍運糧照片。
目擊證人 法伊茲:這是一些照片,所有卡車都裝滿了小麥,因為它們都是從泰勒阿盧的筒倉出來。當地所有的筒倉都裝滿了穀物,卡車離開泰勒阿盧,朝著馬哈茂迪的方向行駛,卡車都裝滿了小麥。這是另一張照片,我們幾乎每天都會拍照,但問題是由於設有檢查站,大多數日子我們必須刪除這些照片,他們(美軍支援的反對派武裝)不斷檢查手機,他們甚至可以恢復手機的儲存卡,其中包含已經刪除的照片檔案。
法伊茲還向我們描述了他所看到的非法在敘美軍的日常活動。地理圖文綜合整理
目擊證人 法伊茲:美軍每天都在亞魯比耶地區的主要道路上巡邏,美軍的一處基地距離我們只有約6公里,不斷有裝載敘利亞資源的各種車輛駛入該基地,這是一種佔領,我們希望能夠擺脫它。他們的所作所為就是讓我們捱餓,他們剝奪了我們的食物和一切,他們讓我們的生活變得非常艱難。
總檯記者 王薇薇:整個系列報道的採訪中,所有我們接觸到的哈塞克省的農民、官員、線人,都不斷向我們表示揭露這些事件的高風險性。只要一則相關報道被(庫爾德武裝)發現,後果就是被投入監獄。但是他們依舊希望能夠讓真相被外界所知,希望敘利亞能迴歸戰前安定。
對於在敘美軍的行動,敘利亞政府多次譴責稱侵犯了敘利亞的主權、剝奪了敘利亞的財富與資源,違反了國際法。敘利亞通訊社報道指出,美軍頻繁透過車隊將敘利亞的小麥和石油等重要物資從該國東北部轉移出境。與此同時,敘利亞國內面臨著嚴重的糧食危機和油荒。
在高考地理中,豐產技術涉及多個方面。
一、農業豐產技術
1.農業灌溉技術
例如,滴灌技術是透過滴頭將水緩慢滴入植物根部附近,它可以減少水分蒸發和浪費,精準地為作物供水,在乾旱、半乾旱地區能有效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保證作物生長所需水分,進而增加產量。
(1)噴灌技術:透過噴頭將水噴射到空中,散成細小水滴,均勻地灑落在農田。這種技術可以控制噴水量和噴灑範圍,相比傳統的大水漫灌,能有效減少水分蒸發和地表徑流,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例如在一些降水較少的地區,像我國的西北地區,噴灌技術能保證農作物在乾旱環境下獲得足夠的水分,促進生長,增加產量。
(2)滴灌技術:是將水透過滴頭一滴一滴地緩慢滴入植物根部附近的土壤。它的節水效果更顯著,而且可以精準地為每一株植物供水,同時還能把肥料溶解在水中,實現水肥一體化。以色列在滴灌技術應用方面非常出色,透過這種技術,在沙漠等乾旱地區也能實現農作物的高產。
2.土壤改良技術
(1)深耕技術:加深耕作層,疏鬆土壤,增加土壤的通氣性和透水性。這樣有利於植物根系向深處生長,吸收更多的水分和養分。例如在種植小麥等作物前進行深耕,能改善土壤結構,為小麥根系發育創造良好條件,從而提高小麥產量。
(2)施加有機肥技術:有機肥包括農家肥、綠肥等。農家肥含有豐富的氮、磷、鉀等營養元素,能改善土壤肥力。綠肥是透過種植豆科等植物,然後將其翻耕入土,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比如在果園內間種苜蓿等綠肥植物,提高果園土壤肥力,促進果樹增產。
3.農業育種技術
(1)雜交育種技術:將兩個或多個品種的優良性狀透過雜交組合到一起。例如袁隆平院士研發的雜交水稻,就是利用野生稻和栽培稻雜交,使水稻獲得了高產、抗倒伏等優良性狀,大大提高了水稻的產量,為解決全球糧食問題作出巨大貢獻。
(2)誘變育種技術:利用物理(如射線)或化學方法誘導植物種子或其他器官發生基因突變,從中篩選出具有優良性狀的突變體。這種技術可以創造新的品種,提高作物的產量、品質或抗逆性。比如透過誘變育種獲得了一些抗病蟲害能力強的農作物品種。
4.種植模式最佳化技術
(1)間作套種技術:在同一塊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距、株距和佔地寬窄比例,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生育季節相近的作物相間種植。比如玉米和大豆間作,大豆的根瘤菌可以固氮,增加土壤肥力,有利於玉米生長;同時,玉米為大豆提供了一定的遮蔭環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增加農作物的總產量。
(2)輪作技術:在同一塊田地上,有順序地在季節間或年度間輪換種植不同的作物。例如,在水旱輪作模式中,水稻和蔬菜輪作,不僅可以改善土壤結構,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還能充分利用土壤中的養分,實現農作物的持續高產。
5.精準農業技術
利用衛星定位系統(GPS)、地理資訊系統(GIS)和遙感(RS)等技術,收集農田的資訊,包括土壤肥力、溼度、作物生長狀況等,然後根據這些資訊進行精準施肥、播種和病蟲害防治,從而提升作物產量。
6.溫室栽培技術
透過建造溫室,能夠有效調節室內的溫度、光照、溼度等條件,使得作物在不適宜生長的季節或環境下也能良好生長,延長生長週期,增加產量。比如在北方的冬季,利用溫室種植蔬菜。
二、對農業區位因素的影響
1.自然因素改造
(1)氣候方面:溫室技術是重點。透過溫室可以改變溫度、溼度、光照等氣候條件。例如,在溫帶地區的冬季,利用溫室種植蔬菜,可以使蔬菜在原本不適宜生長的低溫季節良好生長,減少了熱量不足對農業生產的限制。這體現了技術對熱量這一自然因素的改造,在高考中可能會讓考生分析溫室技術應用前後,該地農業區位因素的變化。
(2)土壤方面:沃土技術等考點需要關注。例如,透過施加有機肥料、種植綠肥作物等方式改良土壤肥力。像在一些土壤貧瘠的地區,利用豆科植物固氮作用來增加土壤肥力,讓原本肥力不足的土地能夠滿足農作物生長需求,這改變了土壤的自然肥力狀況這一區位因素。
2.社會經濟因素最佳化
(1)交通因素:一些易腐壞農產品的保鮮技術改進,可以擴大農產品的銷售範圍。比如,先進的冷鏈物流技術,使得南方的熱帶水果能夠快速、新鮮地運輸到北方市場,這間接影響了農業的市場範圍這一區位因素。
(2)市場因素:精準農業技術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精準生產,比如種植高附加值的農產品,滿足高階市場需求。考生要理解這種技術如何使農業生產更加貼合市場,改變了農業生產的市場導向性。
三、對農業地域型別的影響
1.傳統農業地域型別的升級
以亞洲的水稻種植業為例,傳統的水稻種植主要靠人力和簡單工具,產量受自然因素和勞動力效率影響很大。引入現代化的灌溉技術、高產稻種後,其生產方式逐漸向現代化轉變,單產和總產量大幅提高。高考可能會考查傳統農業地域型別在豐產技術影響下,生產特點(如商品率、機械化水平等)的變化。
2.新型農業地域型別的產生
都市農業是在城市周邊,利用現代科技發展起來的新型農業地域型別。例如,在一些大城市周邊,採用無土栽培技術、垂直農業技術等進行蔬菜、花卉生產,其產品主要供應城市市場。這體現了豐產技術促使新型農業地域型別出現,考生要掌握這些新技術在新型農業地域型別形成過程中的作用。
四、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1.積極影響
生態農業技術的應用,如稻田養魚。魚在稻田中可以吃掉害蟲,魚的排洩物又可以肥田,這種共生技術既提高了農產品產量,又減少了化肥和農藥的使用,有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高考可能會考查生態農業技術如何在實現豐產的同時維護生態平衡。
2.消極影響
過度使用化肥和農藥這種增產技術,會導致土壤板結、水體汙染等環境問題。考生需要分析這些負面效應產生的原因和對生態環境的具體危害,並且思考應對措施。
1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圖文地理
注:本文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眾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絡註明來源或刪除。應公眾號命名規則要求,原譚老師地理工作室更名為地理圖文,譚老師講地理更名為圖文地理,更多備考資源請點選閱讀原文。
每日萬餘閱讀總量
關注搜尋地理詞語
順手點選文末四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