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美國人使用國際版抖音後,大批美國網友湧入中國軟體“”,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中美網友得以在該平臺暢通無阻的交流,起初大家還只是出於禮貌互相問候打招呼。
可隨著慢慢“熟絡”後,中美學生們開始了更深入的對話,不同國家的文化、政策和氛圍都是截然不同的,不少中國學生除非留學,否則很難對其他國家的教育文化有深入的瞭解,於是乎,中美學生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對賬潮”,從“美國學生18歲家裡是不是必須要搬離家庭”到“中國人為什麼喜歡喝熱水”。
中美學生從彼此的生活、美食、醫療、喜好聊的熱火朝天,大家互相提問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對方耐心解答的同時也會問出自己心裡的好奇,溝通之後才知道,雖然身處不同國家,但很多中美學生都有著相同的愛好和相似的煩惱。
中美學生“對賬潮”對到了教育,美國學生驚了:沒錢也能上大學?
不出意外的是,中美學生的“對賬潮”最終還是對到了教育,本以為這又會是一場平靜友好的交流,可沒想到,中國學生才沒說幾句,美國學生就從吃驚轉變為破防:你說中國大學學費是多少?什麼?沒錢也能上大學??!
說來有趣,最先提出這個問題的是美國學生,他們率先發出靈魂提問“中國的大學學費是多少?”當美國學生知道中國的大學學費是6000元時,起初波瀾不驚,可當他們得知,6000元不是一個月的學費,而是一年的學費後,徹底破防了。
因為美國大學每年的學費基本在3—7萬元的水平,甚至部分學校每年的學費能達到9萬美元以上!聽聞這個數字中國學生也很驚訝:啥家庭啊,上個大學一年就花這些錢?
當然了多數美國學生上大學也是要申請大學貸款的,可高額的學費只是一部分,多數大學生要自己解決住房等問題,高額的生活成本也讓本就貸款上大學的他們負擔更重,貸款數字更是越來越多。
中美學生“對賬潮”後,中國學生更加深刻的意識到幸福來之不易
於是中國的學生出聲安慰:沒關係,中國也有一部分學生需要貸款上大學,可沒想到安慰適得其反了,當美國學生得知,在中國,絕不會有學生因為交不起學費而上不了學;而且家庭貧困的學生,不僅能申請免息助學貸款,還能依靠貧困生補助、獎學金等政策,實現“不花錢也能上大學”後,美國學生徹底破防了,這對比實在太慘烈了。
可即便再怎麼破防,美國學生也只能接受現實,畢竟中國的政策再完善也是中國的,無論未來有多少挑戰,都得獨自去面對,透過這次中美學生的“對賬潮”也讓中國學生深刻意識到了,出生在中國是一件多麼幸運又幸福的事情。
除了上大學的費用之外,中國學生還詢問了美國學生的就業問題,眾所周知現在中國的就業環境不景氣,不少名校的大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心儀的工作,總在網上看到別人說美國刷盤子都能賺很多錢,難免感到好奇。
但溝通之後才知道,美國服務業並沒有想象中那麼賺錢,他們的工作時間也不比我們少,很多美國大學生即便拿到了學歷,也會面臨找不到工作的困境,不得已只能打2—3份工作才能勉強養活自己,或許“天下大同”在此刻也得到了具象化。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