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專業的地理科普平臺
最全面的海量備考資源
積雪覆蓋是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天氣現象,由於它涉及到自然地理的綜合思維、人地關係,區域認知等核心素養,是高考考試中非常喜歡考查的內容和方向,那考試中涉及到積雪覆蓋主要考查哪些方向呢?
01
積雪產生的原因
積雪亦稱雪被或雪蓋,指覆蓋在陸地和海冰表面的雪層。雪在地面所覆蓋的面積達到一地周圍能見面積的一半以上者,稱為積雪。為降雪覆蓋在地面上產生的結果,所以產生原因為有水汽、降溫條件和凝結核。
02
積雪覆蓋厚度的影響因素
積雪顧名思義為積聚未融的雪,所以影響其覆蓋厚度的因素主要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降雪量,二是存雪量。降雪量大,存雪量大,積雪厚度大,反之積雪厚度小。
降雪量與氣溫、水汽含量等密切相關,存雪量與地形、融雪量相關。
可以用下表示意:
03
積雪覆蓋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1)對氣候/天氣的影響
冰雪大量反射太陽輻射是南極氣溫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積雪為高反射率的地表物質,能夠大量反射太陽輻射,減少地面吸收太陽輻射,而大氣的直接熱源為地面,從而降低了大氣溫度,所以積雪覆蓋地區大氣溫度相對較低;積雪融化時會大量吸收熱量,導致氣溫降低。
(2)對水文的影響
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河流☝
春季季節性積雪融化,可以對河流起到補給作用(一般緯度較高地區),同時如果短時間內氣溫回升速度快,融雪量大也容易出現融雪性洪水;積雪融化形成的水源補給,水質較好,水溫較低,可以降低河流含沙量和水溫。
(3)對土壤的影響
積雪是熱量的不良導體,隔絕了土壤和大氣,減少了土壤和大氣的熱量交換,對土壤起到了保溫作用;同時積雪融化補充土壤水分,改善了土壤墒情(土壤含水率);
積雪中有大量氮化物,融化後可進入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積雪覆蓋在地表,減輕了外力對地面的侵蝕,利於保護土壤。
(4)對生物的影響
積雪覆蓋可以凍死害蟲;
積雪融化導致氣溫降低,對植物生長產生影響。
04
積雪覆蓋對人文環境的影響
(1)對生活的影響
積雪影響出行☝
積雪覆蓋導致氣溫低,易引發感冒等疾病,積雪反射率高,易引發雪盲症,影響人們身體健康;積雪導致地面覆蓋,嚴重影響出行。
(2)對農業的影響
積雪覆蓋農作物☝
俗話說瑞雪兆豐年,因為積雪可以凍死害蟲,減少病蟲害,利於綠色生產,積雪融化可以補充土壤水分,增加土壤肥力,對地面起保溫作用,可以減少凍害的發生;但積雪對農業生產也會帶來很多不利影響,如產生凍害,壓倒農作物,牲畜凍死凍傷,尋找牧草困難等。
(3)對交通的影響
新疆獨庫公路專門用於指示積雪的交通標識
(圖中紅黃相間箭頭向下的標識)☝
積雪覆蓋導致道路被埋,溼滑,嚴重影響交通運輸;積雪易壓垮壓斷電線等裝置,影響通訊和供電。
(4)對建築的影響
日本的合掌屋☝
在降雪量大的地區,傳統民居中為減輕積雪的積壓作用,往往會把屋頂的傾斜度造的比較大,利於積雪滑落,比如日本的合掌造。
(5)對旅遊業的影響
日本的雪牆公路為著名的旅遊景點☝
積雪覆蓋地區可以利用其發展旅遊觀光業;同時如果為山區的話,還可以藉助地勢發展冰雪運動,發展多樣化的旅遊業。
積雪的六種效應
05
試題連結
(2016全國卷)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我國長白上高山苔原帶矮小灌木的凍害反而加劇。調查發現,長白山雪期縮短;凍害與坡度密切相關,而與海拔基本無關;西北坡為凍害高發區。據此完成6-8題。
6.在高山苔原帶,與坡度密切相關,而與海拔基本無關的指標是
A.大氣溫度 B.降水量
C.積雪厚度 D.植被覆蓋度
7.長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凍害高發,是因為該坡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氣溫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風力最大
8.氣候變暖但凍害加劇的原因可能是
A.蒸騰加劇 B.低溫更低
C.降雪期推後 D.太陽輻射減弱
參考答案
參考答案:6.C 7.D 8.C
6.C 題目限定在高山苔原帶內,與坡度密切相關,而與海拔基本無關的指標是哪一個。每一個自然帶都會佔據一定的空間,在高山苔原帶內,海拔越高,氣溫越低,大氣溫度與海拔相關;該自然帶內,溼度相對較大,降水較多,再往高海拔降水量減少,降水量與海拔相關;該自然帶內,坡度陡,風力大,不利於積雪堆積,坡度小有利於積雪的堆積,積雪厚度大,積雪厚度與坡度密切相關,而在該自然帶內降雪量差異不大,與海拔基本無關;坡度影響水分、土壤厚度,海拔影響氣溫和降水,都與植被覆蓋度密切相關。
7.D 該題考察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矮小灌木凍害發生與積雪覆蓋的關係。積雪覆蓋可以阻隔外界冷空氣對矮小灌木的影響,同時增加溼度,從而可以減少凍害的發生,所以積雪越厚,越有利於減少凍害。長白山西北坡為冬季風的迎風坡,地形抬升,降水量較多;冬季氣溫除了看坡向,還要看海拔,緯度等,西北坡不一定是最低的;西北坡為夏季風的北坡,夏季降水少,年日照實數不一定是最少的;西北坡為冬季風的迎風坡,風力最大,易吹散積雪,導致積雪變薄,從而加劇凍害。
8.C 氣候變暖而導致凍害加劇,說明氣候變暖導致積雪變薄或者積雪覆蓋時間變短,從而加劇凍害發生。對照四個選項,只有降雪期推後符合積雪覆蓋時間變短,從而加劇凍害發生。蒸騰加劇和低溫更低與凍害的發生關聯性不大,太陽輻射減弱與氣候變暖關係不大。
點選此處檢視本題解析
(2016全國卷三)青藏高原東部及其周邊山峰分別經歷了 1 次冰期(末次冰期)、 2 次冰期和 3 次冰期,如圖所示。據此完成 10~11 題。
10.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時終年積雪高度的先後順序排列,依次是
A.雪寶頂、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寶頂、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寶頂
D.雪寶頂、果洛山、太白山
11.點蒼山無現代冰川發育,是因為與末次冰期時相比,點蒼山現在
A.日照更長 B.氣溫更高
C.植被更密 D.海拔更低
參考答案
參考答案:l0.B 11.B
解析:
l0.B 青藏高原東部及其周邊山峰分別經歷了一到三次冰期,當山峰一開始抬升至冰期終年積雪高度時,就會出現積雪,當山峰繼續抬升時,山峰始終處於積雪狀態下,如此,山峰經歷的冰期次數就會更多,而後抬升至終年積雪高度的山峰,經歷的冰期次數就會更少,所以經歷冰期次數多的山峰抬升的早。故選B。
11.B 點蒼山經歷了末次冰期,說明在末次冰期時,山上有冰川發育,而現在無現代冰川發育,說明冰川融化了,導致冰川融化的原因最可能是現在氣溫更高。同一地區日照長度在不同時期不會有明顯變化,植被茂密與冰川融化沒有關係,該地區位於板塊擠壓地區,海拔可能會升高。故選B。
點選此處檢視本題解析
(2016海南卷)雪崩是積雪在陡峭山體發生的一種瞬間崩落現象,運動速度快、衝擊力大。火山噴發、地震等可誘發雪崩。某年5月31日,甲市(位置見圖9)發生里氏7.6級地震,距該市130千米 左右的山峰發生大規模雪崩。雪崩導致乙市在幾分鐘內全城幾乎被毀,人員傷亡慘重。據此讀圖回答問題。
分析此次雪崩形成及乙市受災嚴重的原因。
參考答案
參考答案:附近山地海拔高,終年積雪;地震破壞積雪穩定性,誘發雪崩;山體坡度大,雪崩速度快,衝擊力大,破壞性強;乙市位於雪崩路徑上,雪崩突發,到達時間短,人員來不及逃生。
點選此處檢視本題解析
(2017全國卷一)我國某地為保證葡萄植株安全越冬,採用雙層覆膜技術(兩層覆膜間留有一定空間),效果顯著。下圖中的曲線示意當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豐、枯雪年的平均氣溫日變化和豐、枯雪年的膜內平均溫度日變化。據此完成9-11題。
9.圖中表示枯雪年膜內平均溫度日變化的曲線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該地寒冷期
A.最低氣溫高於 -16℃
B.氣溫日變化因積雪狀況差異較大
C.膜內溫度日變化因積雪狀況差異較大
D.膜內溫度日變化與氣溫日變化一致
11.該地可能位於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參考答案
參考答案:9、B 10、C 11、D
解析:
9、B 覆膜技術具有保溫作用,所以膜內溫度高於膜外溫度,所以①②為膜內氣溫,③④為膜外溫度。有積雪的氣溫較低,所以③表示枯雪年平均氣溫,④代表豐雪年平均氣溫;積雪覆蓋下的溫度由於積雪與外界大氣的隔離作用,即積雪具有保溫作用,積雪覆蓋下的平均溫度更高,所以①表示豐雪年膜內溫度,② 表示枯雪年膜內溫度。故選B。
10、C 寒冷期為12月-次年2月,曲線表示的是平均氣溫日變化,圖中最低氣溫高於-16℃,但這是一個平均氣溫,不代表整個寒冷期都是高於-16℃,所以A錯;膜外豐、枯雪期氣溫變化基本是一致,所以B選項表述不準確;膜內豐、枯雪年氣溫兩條曲線差異較大,這是由於積雪差異造成的,故C正確;豐雪年膜內平均溫度變化較平穩,與氣溫變化不一致,D錯。
11、D 根據氣溫的日變化,一般一個地區最高溫在14時左右,我國用的是北京時間,圖中最高溫出現時間大概在北京時間16時左右,也就是該地地方時比北京時間大概晚兩小時,只有新疆符合,故選D。
點選此處檢視本題解析
(2019年全國卷三)近年來,位於高緯的西伯利亞地區氣候發生了明顯變化,土地覆被也隨之變化,平地上的耕地明顯減少,窪地上的草地大量轉化為溼地,越年積雪(積雪期超過一年)面積減少。據此完成6~8題。
6.導致西伯利亞地區土地覆被變化的首要原因是
A.氣溫升高 B.氣溫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減少
7.溼地面積增加主要是因為當地
A.洪水暴漲 B.退耕還溼
C.地面沉降 D.凍土融化
8.西伯利亞地區平地上減少的耕地主要轉化為
A.林地 B.溼地
C.草地 D.寒漠
參考答案
參考答案:6、A 7、D 8、C
解析:6、A 根據材料,土地覆蓋變化為平地上的耕地減少,窪地上的草地大量轉化為溼地,說明平地和窪地水分增加了,越年積雪面積減少說明溫度升高了,氣候變暖會導致冰雪融化,導致低地水分增加,同時導致越年積雪面積減少,所以土地覆蓋變化的首要原因是氣溫升高。故選A。
7、D 溼地面積增加,說明水分增加了,根據第六題,土地覆蓋變化的首要原因是氣溫升高,那麼氣溫升高導致表層凍土融化,窪地積水增多,草地大量轉化為溼地。洪水暴漲、退耕還溼、地面沉降都會導致溼地的形成,但不會只發生在窪地中,同時材料中也無資訊支撐有這些現象發生,故選D。
8、C 由於氣候變暖,凍土、冰雪融化,平地中水分增加,土壤變得黏重,加上溫度低,往往棄耕,短期內水分的增加有利於草本植物的生長,長期演替部分可生長灌木。材料中說近年來,所以為草地,故選C。
點選此處檢視本題解析
(2019全國卷三)我國某公路長500多千米,南北貫穿了多冰川的山脈,並跨越了多條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約1070米,為山前洪積平原上的綠洲。該公路山區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據此完成9~11題。
9.該公路位於
A.吉林 B.內蒙古
C.西藏 D.新疆
10.該公路山區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為
A.洪水頻發 B.路面積雪嚴重
C.泥石流多發 D.路面凍融沉降
11.該公路北端海拔約750米,其所處的自然帶是
A.針葉林帶 B.山地草原帶
C.高寒草甸帶 D.灌叢荒漠帶
參考答案
參考答案:9、D 10、B 11、D
解析:9.D 根據材料資訊,該公路貫穿了多冰川的山脈,南段位於海拔約1070米的山前綠洲地區,可以推斷為新疆。吉林和內蒙古沒有冰川和綠洲,西藏沒有綠洲,而且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故選D。
10.B 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其時間主要為冬季,由於新疆緯度較高,受冬季風影響明顯,氣溫低,多降雪,路面積雪嚴重,為保障通行安全定期封路。故選B。
11.D 公路南端為約1070米的山前綠洲地區,北端為約750米,說明750米為北端的山麓地區,而新疆的山麓地區主要自然帶為荒漠帶,故選D。
圖解:從綠洲,多冰川山脈可推斷出為新疆。冬季氣溫低,多降雪,路面積雪多。
點選此處檢視本題解析
習題引入:
積雪是指覆蓋在陸地和海冰表面的雪層,對氣候變化具有高度敏感性和重要反饋作用,是氣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圖4為阿勒泰地區積雪觀測氣象站位置分佈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阿勒泰地區冬季積雪深度深、積雪日數長、分佈面積廣,對該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體現在( )
A.降低冬季風速
B.加劇冬季寒冷程度
C.河流冬季補給增加
D.降低土壤溼度
2、下列積雪觀測氣象站中,海拔最高的是( )
A.哈巴河站
B.布林津站
C.福海站
D.青河站
3、多年統計資料變化趨勢表明,東部清河站與富蘊站冬季積雪日數減少,但最大積雪深度增加。該現象可證明阿勒泰東部區域( )
A.氣溫下降顯著
B.降水強度增加
C.初雪日期提前
D.洪澇災害減少
答案:BD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區域認知、綜合思維)
1. 本題考查積雪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積雪使地表更加平滑(地表粗糙程度降低,摩擦力減小),不會降低風速;積雪在冬季融化數量極其有限,且阿勒泰地區冬季河流結冰,少量的積雪融水並不能補給河流;積雪覆蓋減少了土壤蒸發量,且開春季節積雪大量融化導致土壤溼度增加,A、C、D選項錯誤。積雪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高,故積雪持續日數長會減少地面接收的太陽輻射,加劇冬季寒冷程度,B選項正確。
2.本題考查地形對降水的影響。
分析陌生區域時,如何認知?除了獲取文字資訊外,如果有地圖,一定要注意圖例和註記(名師點睛:一般圖例和註記中必有答案)。
從圖上資訊可以看出:哈巴河站 、布林津站 、福海站距離湖泊近,應該地勢較低,而青河站遠離湖泊,更加靠近阿爾泰山,說明青河站地勢高。D選項正確。
當然還可以從緯度、地形和最大積雪深度來分析,圖示阿勒泰地區降雪的水汽主要來自大西洋,受地形(阿爾泰山)阻擋,在迎風坡多地形雨(見下圖)
與其他氣象站相比,青河站位於最東部,到達此處的水汽最少,但其積雪深度最深,說明青河站冬季降雪量是圖示氣象站中最多的;青河站水汽少卻降雪多,其原因只能是地勢更高,對來自大西洋的水汽抬升作用更強,導致降雪更多;D選項正確。地理圖文綜合整理
3. 本題考查氣候變化(全球變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最大積雪深度增加,則來年春節積雪融水更多,洪澇災害發生的機率增加;多年平均積雪日數長短反映氣溫高低變化:積雪日數越長,說明低氣溫持續的時間長;反之,說明溫度上升。冬季積雪日數減少,說明冬季氣溫上升,相應地,初雪日期推遲;A、D、C選項錯誤,積雪日數減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降水次數減少,因此最大積雪深度增加的原因最可能是降水強度增加,B正確。故答案選B項。
雪是什麼?氣象學上講雪是降水形式的一種,是從雲中降落的結晶狀固體冰,常以雪花的形式存在。
最近幾年,雪在高考中的考查頻率越來越高,雪是降水的一種形式,而降水是氣候非常重要的一個要素,所以區域降雪豐富程度受到各種地理要素的影響,如“大湖效應”的形成。
一個地區如果降雪豐富,氣溫較低,坡度和風力較小雪能夠不斷累積,形成厚厚的積雪,對自然環境產生較大的影響,比如“瑞雪兆豐年”——春季積雪融化緩解華北地區春季旱情,融雪裡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有利於植物生長。
同時,積雪還有保溫作用,積雪好像一條奇妙的地毯,鋪蓋在大地上,使地面溫度不致因冬季的嚴寒而降得太低。
除了保溫,積雪還能給人類帶來歡樂,如滑雪場地,堆雪人,冰雕等,這是自然界給予我們的饋贈,當然下雪對人類生產生活也帶來諸多不利的影響,農作物的凍害,堵塞道路等等。
雪災的防禦
1
農業生產雪災防禦
1.及早採取有效防凍措施,抵禦低溫對越冬作物的侵襲,特別是要防止持續低溫對作物的危害。
2.加強對大棚蔬菜和在地越冬蔬菜的管理,防止連陰雨雪、低溫天氣的危害,應及時清除大棚上的積雪。
3.趁雨雪間隙及時做好降溼排澇,以防連陰雨雪天氣造成田間長期積水,影響作物根系生長發育。
2
牧區畜牧業雪災防禦
1.建立草料庫。在入冬前要備足草料,在條件好的地區,可以擴大草場面積和建立人工飼料基地,種植飼料作物和優良牧草,為草料庫提供充足的草料, 以解決雪災期間的飼料問題。
2.加強棚圈建設。暴風雪即將來臨時應對牧區溫室、大棚、畜舍等設施進行加固,防止被積雪壓垮。在雪災發生後實行牲畜圈養,避免受到風雪的直接危害。若在放牧轉場中,則要利用避風向陽、乾燥的地形,壘築防風牆、防雪牆,儘可能做到避寒防凍,以減輕暴風雪的危害。
3
城市雪災防禦
及時撒播路面融雪劑。降雪後,高速公路和城市市區應及時清除路面積雪。在出現強烈的暴風雪時,應儘量避免出行或停車避讓,交通部門必要時要關閉公路、鐵路和航運交通,防止發生交通事故。
4
個人防禦
1.防滑:出行儘量選擇穿著防滑的鞋子,防止意外滑倒;步行儘量踩在厚厚的積雪上,注意避開浮冰和積水,走路儘量抬起腳,實在地踩下去,以減少鞋底和地面的摩擦力,降低摔倒的可能性。
2.防摔:建議平常騎電動車和腳踏車的人,儘量選擇步行或公共交通出行。
3.防砸:降雪較大時,行人應該儘量遠離樹木、廣告牌、臨時建築物、電線杆等,謹防因坍塌被砸傷。
4.防磕:由於雪的覆蓋,道路上許多“陷阱”會被遮住,因此,應千萬小心,注意低窪、井蓋、建築材料上的釘子等。
地理拓展:雪崩避險
1、發生雪崩時,不要向下跑。向旁邊跑比較安全,也可跑到較高處或堅固岩石的背後,以防被雪埋住。2、如果被雪崩趕上而無法逃脫時,要抓住山坡旁邊任何穩固的東西,如大樹和大石,閉口屏息,以免冰雪進入喉嚨和肺部。即便一時受困,但冰雪瀉完之後就可脫險。3、若被衝下山坡,要儘量爬上雪堆表面。同時以仰泳、俯泳或狗爬式逆流而上,逃向雪流的邊緣。4、若被雪埋,要儘快弄清自己的體位。判斷體位的方法是讓口水自流。流不出的為仰位,向左或向右流的是側位,流向鼻子的是倒位。發覺雪流速度慢時,要努力破雪而出,因為雪一停,數分鐘內就會結成硬塊。
1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圖文地理
注:本文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眾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絡註明來源或刪除。應公眾號命名規則要求,原譚老師地理工作室更名為地理圖文,譚老師講地理更名為圖文地理,更多備考資源請點選閱讀原文。
關注搜尋地理詞語
順手點選文末四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