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4084天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113個詞條
01
前幾天看到一個帖子,帖主剛剛生完孩子。
為了讓自己和寶寶得到更好的照顧,帖主花了一個相當實惠的價格——26988,給自己訂了一個26天的月子中心的服務。
沒想到帖主母親知道後,竟從早到晚追著帖主罵,白天罵完不解氣,半夜還要發語言接著罵。
罵的內容總結如下:
枉我那麼辛苦供你讀書,沒想到你長大了那麼反抗,連親媽的話都不聽,非要去月子中心;
去月子中心一天花一千多,你在那裡幹什麼?天天吃人參嗎?
你去月子中心就是想炫耀吧?讓大家都知道你很有錢,好讓朋友羨慕你……
你去月子中心這麼捨得花錢,怎麼讓你給錢給爸媽,都沒這麼大方。
你老公花四千塊讓老家的人養了雞,做了酒,你不是讓你老公白花錢了嗎?你究竟想怎麼樣?
你氣得我一整天都不開心,半夜也睡不著,你趕緊去把錢退回來。
帖主不明白,去月子中心,大人小孩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顧,母親也不用那麼辛苦來伺候自己坐月子,這件事自己老公都沒說什麼,為什麼親媽就是見不得自己好?
評論區有網友說,帖主母親說了這麼多,“讓你給錢給爸媽,倒不見得你會這麼大方”這句才是重點。
私以為,母親並不是真的想要錢,也不是見不得帖主好,只是潛意識裡的“付出感”在作祟。
付出感,是摧毀一段關係的隱形殺手。
02
究竟什麼是付出感?
心理師王璽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付出和付出感二者之間的區別:
真正的付出,是一個人主動的、心甘情願的選擇,就是不管對方怎麼樣,我都願意給予,且這個給予是愉快的;付出感是不情願的付出,它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補償心理,在各種關係裡總覺得自己在犧牲,被虧欠,常常有委屈和不平之氣。
帖主母親,就屬於後者。
擁有付出感的人,對自己的付出是有期待的,期待被他人認可、感恩,甚至是回報。
有人可能不理解,帖主體諒母親伺候她坐月子辛苦,所以花錢去月子中心,難道不是一種“回報”嗎?
我看過心理諮詢師武志紅的一個觀點:
付出型的人因為太難享受生命,他們通常還有一個讓人膽戰心驚的矛盾,容易無意識地去追求痛苦上的平等——“我付出了這麼多,真的很辛苦,所以你要以你自己的痛苦來回報我。”這就是為什麼過於辛苦操勞的父母,難以分享孩子的開心快樂。
帖主母親也是如此,她覺得自己辛辛苦苦把帖主養大,供帖主讀書,付出了太多,所以帖主也必須像她一樣,吃一些苦頭,以此來回報她的付出。
這也是許多中國式母親的慣用模式。
知乎上有個600萬人圍觀的話題:為什麼我的母親從來都不快樂,而且總是輕而易舉地奪走全家人的快樂?
發帖的網友說,自己從來就沒見過母親開懷大笑過,就算自己考上大學,她也是哭喪著臉;
網友跟母親分享快樂,母親也冷臉相對;
母親對什麼事情不滿,從來不會直接提出來,而是憋著,然後抱怨……
中國有很多母親,或是母性使然,或是受舊社會觀念的影響,總是帶著一種犧牲感在生活。
她們會為了孩子、為了家庭放棄自己的職業、愛好或其他,完全為別人而活。
她們在潛意識裡就認為,女性就應該為了家庭、為了子女犧牲、奉獻自己。
所以她們的口頭禪往往是:“我還不都是為了你”。
但,犧牲式的付出,並不會給任何人帶來幸福,不但犧牲者過得壓抑痛苦,承受犧牲的一方也倍感壓力,甚至會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03
臺灣有一部教育短片《茉莉的最後一天》,主人公茉莉的媽媽在結婚後,辭掉了高校教授的工作,全職在家照顧女兒茉莉,把一切希望寄託在了茉莉身上。
她處處嚴格要求茉莉,只要茉莉達不到她的期望,她就會失控,並反覆強調自己為了她而放棄的教授職位,以及為家庭做出的犧牲。
就算茉莉表現得優秀,她也不會給予肯定,反而對女兒說:“沒有我你能有今天嗎?”她用自己的犧牲感去綁架女兒,試圖將她控制起來。
茉莉一邊接受著控制,一邊卻在母親變本加厲的苛責和越來越繁重的課業壓力下,心理狀態越變越差,品學兼優的她患上嚴重的抑鬱症。
最終,不堪精神重壓的茉莉,在16歲的一天深夜,爬上天台,縱身而下……
茉莉的媽媽透過科技回述女兒的記憶,想要找出女兒自殺的真正原因。
最終卻發現,害死女兒最大的兇手正是她自己。
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說:
一切都為了孩子,為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讓他揹負這一切,這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了。
父母的“犧牲感”,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災難。
因為犧牲式的付出不是愛,是不能承受的負擔。
就像一直揹負愧疚感的茉莉,從未感受到母親的愛意,自殺前,她是這樣向自己告別的:“反正也沒人愛我,可悲又沒人愛的林茉莉,再見!”
茉莉的母親是許多中國母親的縮影,她們沒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全部心思都撲在孩子身上,卻又不甘犧牲和付出,暗戳戳地期待著回報。
最終,她們不但得不到想要的回報,孩子也承受著巨大精神壓力。
所以,千萬別做委屈的父母,如果你不是心甘情願地付出,就不要為孩子做過多犧牲。
反之,就不計回報地全然投入。
曾看過一則短影片,初三男孩李楚豪父母離異後,隨母親從農村老家遷至城市。
城市生活成本高昂,學費、生活費、住宿費等重擔,讓母親不堪重負。
母親為維持生計,先後在足療店、酒店工作,遇經濟窘迫時,甚至四處舉債。
談及過往,男孩落淚,懇請母親照顧好身體,添置新衣,稱自己能打理好學習與生活,也知道母親深愛自己,並不羨慕他人。
對此,他的母親是這樣回答的:
“這10年裡在外人看來都認為媽媽過得很辛苦,但其實媽媽過得一點都不辛苦,因為媽媽有你。請你永遠記住一句話:你是一隻快樂的小鳥,你不屬於我,你屬於你自己,你屬於藍天,好嗎?”
成熟的父母,懂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而不是把這種不甘變成壓力,讓孩子去揹負。
願你我都能做一個像李楚豪母親一樣不計回報的父母。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