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最近誰最火,應該就是忙著鬧海的“吒兒”了!
五年前,“魔童”哪吒橫空出世,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徹底點燃了觀眾的熱血,如今,續作《》上映,依舊好評如潮,票房更是一路走高。
除了讓人驚歎的視覺效果,電影中各個性格迥異的角色及其臺詞也被大家津津樂道,無論是作為“絕對主角”的哪吒和敖丙,還是隻出場了幾分鐘的石磯娘娘,無論是“引發哇聲一片”的龍王敖光,還是讓許多觀眾高度共情的“真男人”,都有自己的高光!
今天,分享《哪吒之魔童鬧海》裡的10句臺詞,去感受電影裡那些打動我們的情感力量和精神力量。
本文含小小劇透
但不影響觀影體驗哦
大家可按需閱讀
01
若前方無路,我便踏出一條路!
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轉這乾坤!
導演餃子在採訪時說,第一部裡,哪吒與身份的偏見對抗;第二部裡,哪吒走向更大的世界後發現規則的不公,擺脫束縛後涅槃覺醒,並試圖去改變這一切。
這句臺詞,既是哪吒對不公平規則的“憤怒”,也是他誓要打破這規則的“檄文”,更是我們每個人心中不甘平凡的“吶喊”。
為什麼哪吒會讓我們如此熱血沸騰?也許是因為,長大後的我們多少向世界做了些妥協,接受了一些也許不公但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規則,也漸漸消磨了改變世界的銳氣,但哪吒,用他的叛逆、反抗、不服,再一次點燃了我們心中未曾消亡的少年氣。
02
以前我一直在躲、在藏,
直到無路可走,
我才明白該如何面對這個世界。
第一部裡,哪吒因為“魔丸”的身份,被父母和師父禁錮在家裡,被動地等待“天劫”的命運;第二部裡,為了不暴露魔丸的身份,哪吒在開始也選擇隱藏。可是,躲藏並不能解決一切,“我與我周旋久,寧做我”,唯有直面自己,直面世界,才有出路。
生活中,我們或許都曾有過逃避的時刻,可一味退縮無法解決問題。就像魯迅所言:“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當退無可退,唯有鼓起勇氣直面世界,才能在困境中破繭而出,尋得生機。
03
這些年我天天都用功,
從沒偷過懶哦。
哥就是我的榜樣!
很多人說,申公豹這個第一部裡偏“反派”的角色,卻在第二部貢獻了最多的淚點,當弟弟申小豹眨巴著大眼睛對他說“哥就是我的榜樣”時,他眼中的躲閃讓人酸楚;當他把好不容易攢下來的幾顆仙丹留給家人時,我們看到了他柔軟的一面……他勤勉、上進、愛家人,網友說他是“家鄉的小驕傲”,是“很多積極向上、努力拼搏的普通人的寫照”。這,是角色帶給我們的共情。
在第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裡,與哪吒那句振聾發聵的“我命由我不由天”一樣出圈的,還有申公豹對敖丙說的那句“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都休想搬動”。看完第二部,有網友說,五年前申公豹的這句話,在五年後我誤會申公豹的那一刻形成了完美的閉環。這,是角色帶給我們的自省。
申公豹不能說是完全正面的角色,但這個角色很立體很豐滿,很難用簡單的“好”“壞”來界定。許多人能在他身上看見一部分自己的影子,也會因他開始反思我們看待世界和他人的方式,當一個角色能在我們心裡泛起這樣的波瀾,在塑造上就是成功的吧。
04
你說我這形象,
會不會給人第一印象不太好啊?
有網友說:第二部裡,“容貌焦慮”最嚴重的其實是哪吒。被他人“蛐蛐”外貌時,他表面灑脫,心裡卻還是在意的,重塑肉身時會想“美化”一下,去見兩個哥哥時會擔心自己“給人第一印象不太好”……
對於這種設定,導演餃子在採訪裡說:“內心要強大到什麼份上,才能完全不管別人的評價。哪怕第一部裡,他對敖丙說‘別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如果他說了就完全一輩子這麼踐行的話,這人其實不真實的,真實的人性是複雜的。別人說你錯了,說多了,說一百遍,你就慢慢地會開始自我懷疑,所以哪吒一定會經歷這種真實的內心的過程。我們不能讓哪吒臉譜化,不能讓他成為一個虛浮的、喊著口號的人物。”
其實生活中很多時候也這樣,安慰別人一套一套的,到自己身上就拿不定主意了,就會有矛盾、糾結、彆扭,但沒關係,那也是我們真實的一部分。隨著長大,隨著自我的不斷崛起,我們總會慢慢建立自己的標準,一點點擺脫他人的評價。
何況,我們吒兒只有三歲,正是敏感的年紀呢,明明超可愛的好吧。
05
太好了,還剩一點點!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電影裡,石磯娘娘出場只有不到五分鐘,雖然刻畫不多,但絕對是最有魅力的角色之一,單純可愛,精神狀態超絕:她對自己的容貌很自信,但同時也承認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她不內耗,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她很樂觀,被打得七零八落後,第一反應不是“只剩下一點點了”,而是“太好了,還剩一點點”……
在如今大家外貌焦慮、精神內耗都比較普遍的情況下,這樣的石磯娘娘難怪能收穫這麼多喜愛。有位網友的評論也很到位,“申公豹自傷於偏見是一座大山,石磯娘娘自己就是一座大山,偏見於她如浮雲,雖然是兩人境遇不同,但是快樂大山確實太讓人稀罕了。”
石磯娘娘可大可小,可以自己給自己塑形,於是有人問,那她為什麼不把自己變瘦一點,漂亮一點?有網友回答:因為她就是覺得那樣是美的。看到這句話時真是心裡一震,美的樣子從來就是多樣的,只是我們被單一的審美標準“規訓”得太久了。
哪吒說“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才算”,那麼,對石磯娘娘來說,也許就是“是美是醜,我自己說了才算”。也希望我們每個人,不管別人怎麼說,都堅定地去成為自己!
06
和你度過的每一天,
娘都很開心,
娘從沒在乎過,你是仙是魔,
娘只知道,你是孃的兒。
第一部裡,魔丸轉世的哪吒被身邊人避之不及,母親殷夫人卻拼了命也要將他保住:被小哪吒咬了,她會反過來安慰他 “別怕,娘在這兒”;即使公務繁忙,她也會抽時間陪他踢毽子,說“你敞開了玩兒”;哪吒從小頑劣,但在她眼裡卻是可愛的“紅燒獅子頭”……
第二部裡,那個因為哪吒的傲嬌而沒能完成的擁抱,最後以一種無比戳心的方式還了回來。母愛在這一刻如此具象——即使你渾身是刺,媽媽也會不顧一切去擁抱你。
世人眼光各異,唯有孃的愛始終如一。大過年,簡直被這把“親情刀”刀傻了!
其實,殷夫人的另一句臺詞小編也很喜歡,“看不起老孃啊,我也堂堂武將!”放下劍,她是溫柔包容的母親,允許孩子與眾不同,是第一個接納哪吒是魔丸的人;拿起劍,她是英姿颯爽的武將,剛強英勇心懷百姓。真的是很棒的女性角色。
07
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經驗,
為你謀個幸福,
但現在看來,
父輩的經驗畢竟是過往,
未必全對,
你的路還需你去闖。
第一部的敖丙聽從於父命,那句“你的成敗,關乎全族命運”是責任,更是巨大的壓力,但最後敖丙還是違抗了父親,選擇和哪吒共抗天雷。而在第二部裡,是父親改變了,他認識到只要是敖丙心中認定的事,他遲早會去做,也認識到自己給了敖丙太多壓力,即使有擔憂,即使有不捨,但他還是把自由和選擇權還給了敖丙。
一個會反思的父親會給你最大的尊重和平等,愛是保護,更是放手。
08
既然他們要我們的命,
那我們就用這條命跟他們拼了。
影片中,有一個非常震撼的萬妖衝鼎的場面,即使身負枷鎖,即使明知會死,妖獸們依然義無反顧、拼盡全力、奮力一搏。生命有壓迫,生命就會尋找出路。雖然生而為妖,但沒有誰生而低賤,再渺小的個體也有反抗不公命運的權利。
他們不是主角,但他們真的不是主角嗎?
導演談到這一幕時說:“哪怕最後努力是毫無意義的,但生命的意義在於過程,而不是結果。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角,掙扎是不能停的。”
是的,掙扎是不能停的,掙扎著活下去,掙扎著突破禁錮,掙扎著去把命運握在自己手裡,這是我們活著的證明。
09
“難道你還想改變這世界?”
“我想試試。”
時間消磨了對抗世界的勇氣,卻沒能掐滅少年心中的火焰。少年並不是不知道自己要面對什麼,但那又如何,“我想試試”!
真好啊,不試試怎麼知道行不行呢,世界不是隻有依附強者這一條路,總要有人打破枷鎖。就像導演說的:“妥協是很容易的,大家都會妥協,大部分聰明的人,碰一碰之後覺得疼,就會縮回來,但像哪吒和敖丙這樣的,還是會照自己的方向繼續碰下去,有點蠢蠢的,不太聰明,但大家喜歡的就是他們的這種精神,叛逆、執著、本真的少年氣。”
何況,前路並不孤單,永遠有人正年輕,總會有人攜手同行,所以哪吒能夠不用回頭就知道敖丙站在身後。這是少年的默契,也是少年的心氣。
勇往直前,儘管去試,人生也應如此。
10
因為我們都太年輕,
不知天高地厚。
這是整部電影裡小編最喜歡的臺詞,出現在電影最後,當時哪吒的樣子,正是這句臺詞最貼切的寫照——年輕氣盛,不知天高地厚。
我們喜愛哪吒,喜愛的不就是這份不屈天命、無所畏懼的勇氣嗎?
網友@梁州Zz 的這段評論也很精彩,分享給大家:
在這裡,年輕的定義與年齡無關,只關乎我們如何選擇活著。
當有人如此篤定地告訴我們“因為你還年輕,所以擁有不知天高地厚的權利”時,它昭示著,這並不僅是無畏的宣告,更是一種允諾——允諾我們可以以成人的姿態應對失敗,可以以大人的模樣面對迷茫,可以在搖搖晃晃地跌倒之後重新站起,而不是被迫循規蹈矩,削去稜角,成為規則裡的一顆標準螺絲釘。
成長的空間,不是一條已經規劃好的道路,而是那些未曾設限的餘地——允許自己奔跑,允許自己偏航,甚至允許自己狠狠地撞上現實的牆壁,然後在痛楚中觸控自己的邊界。
哪吒的這句話,說是送給每個尚未真正長大的“大人”最好的新年祝福,也不為過吧。
新年,年歲增長,閱歷豐厚的路途上,願你我仍然高舉年輕的酒杯,擁有不知天高地厚的權利。
歡迎訂閱《中國教師報》
我們一起攜手成長!
感謝閱讀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朋友圈】
文/央視新聞《夜讀》撰寫、整編
圖/來自電影相關預告、海報等
編輯 | 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