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晶片廠涉嫌資敵?大批德州儀器產晶片被銷往俄羅斯,用於組裝俄軍無人機,採購流程甚至不用經過審查,點點手指就能在網上採購。
自從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美國一直帶領著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了“空前的制裁”,然而在時間過去快3年以後,俄羅斯經濟不但沒有崩潰,反而越來越紅火,此前我們的很多自媒體都宣稱是由於中國出口填補了歐美企業撤離俄羅斯所留下的空缺,但是現在看來,我們似乎理解錯了,因為事實上俄羅斯正在“爆買”美國的晶片,然後做成武器,用於打擊烏克蘭軍隊。
(美國公司“資敵”:俄羅斯“柳葉刀”無人機使用了大量來自美國的晶片)
12月10日,國外媒體最新披露的報告顯示,美國晶片製造商德州儀器(TI),其產品正源源不斷地流向俄羅斯。據悉,今年年初至8月,一家俄羅斯大型分銷商就處理了4000多份訂單,它涉及數十萬件TI產品,其價值約600萬美元(約合4350萬元人民幣),不過作為“資敵”的主角,美國“德州儀器”卻聲稱自己並不知情。
(怪不得俄羅斯不擔心晶片被人“卡脖子”,原來它一直都能夠從美國買到原裝貨)
報道顯示,雖然美國官方對俄羅斯實施了嚴厲制裁,但事實上俄羅斯想要採購美國晶片可以說易如反掌:德州儀器網上商店TI store的資訊被完整地扒到俄羅斯分銷商的網站上。客戶在下訂單之前就能看到半導體庫存和價格,而且只需要點幾下滑鼠就能完成採購交易,隨後位於俄羅斯境外的公司則會對美國德州儀器公司下單進行採購,並作為中轉,在收到貨後再轉發俄羅斯。
(俄軍巡航導彈用了大量美國晶片)
其實德州儀器的問題並非個例,根據烏克蘭拆卸繳獲的俄羅斯無人機發現,這些無人機上不但有德州儀器的零件,還有英偉達、英特爾、賽靈思等美國公司的智慧化晶片,而在俄軍“伊斯坎德爾”導彈的殘骸中,則發現了美國“賽普拉斯”公司生產的晶片。對此,美國《紐約時報》曾經撰文表示稱,美國和西方的傳統制裁,只適合針對銀行和少數社會精英,而俄羅斯方面顯然利用了工業生產全球化的特點,巧妙地規避了美國的制裁,從而為自家武器囤積了足夠數量的晶片,以此來保障俄軍工的正常生產。
(俄羅斯向土耳其大量出口石油,而這些石油最終卻被賣給了烏克蘭軍隊)
不過諷刺的是,雖然在晶片採購方面,西方國家完全無法卡住俄羅斯的脖子,但是在另一個方面,俄羅斯也在不斷資助烏克蘭與自己作戰。根據報道,由於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石油禁運,而俄羅斯的對策則是低價對外傾銷石油,由於俄羅斯石油價格低廉,因此土耳其和羅馬尼亞等國大量採購俄羅斯原油,然後經過加工提煉後,再賣給烏克蘭,供烏軍使用。所以當前戰場上就出現了這樣的一幕:
(烏克蘭的北約坦克和裝甲車,加滿了俄羅斯柴油,然後與俄軍拼殺……確實很魔幻)
烏克蘭的坦克裝甲車等裝備,加滿了來自俄羅斯的柴油,並在戰場上與俄軍拼殺;而俄羅斯透過對土耳其和羅馬尼亞出口石油,獲取相應的資金,從而保障自身的武器裝備生產,而這些武器也被運往俄烏戰場,與烏克蘭作戰。簡言之,烏克蘭加著俄羅斯的油打俄羅斯,而俄羅斯拿著烏克蘭的錢打烏克蘭,不得不說,現實是真的比段子更離奇。
(俄軍“伊斯坎德爾”導彈也使用了美製晶片)
看到現在,終於明白美國為什麼那麼熱衷於發動戰爭了,因為一旦戰爭爆發,美國總是有辦法兩頭通吃,例如在本次俄烏戰爭中。美國一邊明目張膽的掠奪烏克蘭有價值的國家資產,並且控制了烏克蘭的能源、交通、金融甚至是農業等所有國家命脈;另一方面又透過大量的中間公司,把晶片這種高價值商品賣給俄羅斯,讓俄羅斯拿著美國晶片製造的武器去猛錘烏克蘭。可以說一場俄烏戰爭,最後是美國“雙贏”——美國贏了兩次。而且美國還利用北約,約束歐洲國家不得“通俄”,甚至不惜炸燬了兩條北溪管道,這樣美國就可以完全吃獨食,這一手操作實在令人歎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