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摘要:在《紅樓夢》裡,、林黛玉和薛寶釵三人的感情婚姻是全書的主線之一。儘管在高鄂續寫的後四十回裡,是賈寶玉和薛寶釵成婚。不過這個情節並非是曹雪芹的原意,如果賈寶玉是和林黛玉成婚,算不算是門當戶對?
在《紅樓夢》裡,賈寶玉、和薛寶釵三人的感情婚姻是全書的主線之一。儘管在高鄂續寫的後四十回裡,是賈寶玉和薛寶釵成婚。不過這個情節並非是曹雪芹的原意,如果賈寶玉是和林黛玉成婚的,算不算是門當戶對?紅樓夢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斷痴情,薛寶釵出閨成大禮》,賈府上下用掉包計讓賈寶玉和薛寶釵成婚,一邊是紅燭喜慶,另一邊則是黛玉焚稿,極盡悲悽,兩者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帶給讀者巨大沖擊。但是,儘管這段情節影響很大,很多地方戲劇都有相關的摺子戲。但這是在高鄂續寫的後四十回裡,並不是在曹雪芹寫的前八十回裡,所以不少紅學家和紅迷都認為這並不是曹雪芹的本意,因為在前八十回裡,賈母一直是堅決主張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木石奇緣,絕對不會同意搞什麼調包計。所謂木石奇緣,就是林黛玉的前身是絳珠仙草,算是“木”;而賈寶玉的前身是赤暇宮裡的神瑛侍者。“暇”者,玉之缺陷;“瑛”者,像玉的石頭。所以並不是“寶玉”,而是“石頭”,賈寶玉其實就是“假寶玉”的諧音。所以,賈寶玉和林黛玉就是“木石奇緣”,而對應的賈寶玉和薛寶釵就是“金玉良緣”。
那麼如果賈寶玉和林黛玉成婚,“木石奇緣”成真,算不算是門當戶對?先來看看林家,林黛玉的父親林海,字如海,祖上曾經是世襲三代的列侯,又蒙皇帝恩典,多世襲了一代,這樣就一直到的父親。到林如海這代就沒有爵位了。但是林如海憑藉自己的實力,科舉考試中了探花,升至蘭臺寺大夫,又被皇帝欽點為巡鹽御史。看到這份履歷,很多人不以為然,覺得探花又不是狀元,沒什麼了不起的。這顯然是對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不瞭解,探花已經是非常非常非常牛逼的了。這就來簡單介紹一下科舉制度:科舉考試共分四個等級: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院試,也稱為童生試,是科舉考試的第一個等級。院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由地方提學官或學政主持,除了禁止參加科舉的“賤民”,例如“倡優皂隸”(娼妓、戲子、衙門和軍隊的差役等)的後代就不能參加科舉。其他任何人不分年齡、出身,都可以參加。透過院試的考生被稱為生員,也叫童生,就是俗稱的秀才。有了秀才的功名,才可以進入縣、州、府學學習。考上秀才就可以穿長杉,戴方巾,可以免交賦稅和徭役,而且見官可以不下跪。第二等級是鄉試,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一次,只有生員(就是秀才)、貢生和監生才有資格參加。由皇帝親自指定的主考官主持。因為是在秋季八月舉行,所以又稱“秋闈”。透過鄉試被稱為舉人,可別小看舉人。在古代舉人已經相當了不得了,中了舉人就能被尊稱為“老爺”,還可以得到官府的祿米補貼,是可以在官府擔任一些低階的職位了,算是進入體制了。
還記得中學課本里的《范進中舉》嗎?能夠讓人高興到發瘋,可見這事有多輝煌。明末李自成起義,舉人牛金星投奔他,得到李自成極高的禮遇,“舉人投賊”在當時引起巨大轟動,後來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牛金星不出意外擔任了丞相。第三等級是會試,每三年在京城舉行一次,由禮部主持。只有舉人和國子監的監生才有資格參加。透過會試的被稱為貢士。第四等級是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只有貢士才有資格參加。透過殿試按成績高低分為一甲、二甲、三甲。一甲只有三名,稱為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狀元——鄉試第一名叫解元,會試第一名叫會元,接連取得三場的第一名,就叫“連中三元”。在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歷史上,總共只有十七人“連中三元”,差不多七八十年才出現一人。殿試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可見,能考上探花,就是全國第三名,妥妥的學霸,相當牛了。二甲一般只有四五十人,稱為賜進士出身,二甲第一名稱傳臚。三甲人數多一些,大約有一兩百人,稱為賜同進士出身,這裡的“同”就是相當於的意思。一甲、二甲、三甲統稱進士,基本上中了進士,就可以出任官員了。一甲三人可以直接進入翰林院,而二甲、三甲的進士還需要透過考試才能進入翰林院、翰林院別看只是負責起草詔書,編修歷史,但卻是進入中樞的敲門磚。明代就有“非翰林不得入閣”的規定,要成為內閣大學士(相當於丞相、副丞相),就必須是翰林院出身。而探花是可以直接進入翰林院,這個功名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
之後林如海擔任蘭臺寺大夫,而在中國古代是沒有“蘭臺寺”這個部門,一般認為其實就是御史臺,在不少古代詩詞裡,多用“蘭臺寺”來指代御史臺。接下來林如海又被皇帝欽點為巡鹽御史。明朝初期廢御史臺改為都察院,設有十三道御史,具體分為巡鹽御史、巡漕御史、巡農御史、巡關御史、巡茶御史、巡江御史、巡城御史等代皇帝巡察天下,有點皇帝欽差的意思,雖然級別不高,只有正七品(相當於今天的正處級),但權力很大,正五品以下官員可以直接革職。而巡鹽御史更是天下頭等肥差,因為古代鹽是國家壟斷專賣,鹽稅收入是國家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只要能夠參與官鹽經營,就會有非常豐厚的利潤。所以,林如海根本不用貪,自然會有人大把金銀孝敬。能夠擔任這個職務,無疑是皇帝最信任最器重的親信。而且,林如海考中探花時只有三十五歲,古時候有“五十少進士”之說,就是五十歲考上進士都算是年輕的,而林如海三十五歲就考上探花,又得到皇帝器重,可謂前途不可限量,早晚會成為內閣大學士。所以,林如海的家世、才學、仕途,即便還沒有考上探花,和榮國公賈代善的嫡女賈敏成婚,是門當戶對,十分般配的。
但是,到了賈寶玉和林黛玉,就算賈家和林家還算門當戶對嗎,但具體到賈寶玉情況就不一樣了。首先,賈寶玉是沒有爵位的。古代的爵位承襲有兩種情況,第一種叫“世襲罔替”,也就是公爵的兒子襲爵還是公爵,孫子也依然是公爵,世世代代都是公爵。但這是非常少的恩寵,整個滿清這樣“世襲罔替”的親王,俗稱“鐵帽子王”,就只有十二位。大多數繼承爵位,是第二種情況,每一代爵位都要下降一個等級,公爵的兒子繼承就是侯爵,侯爵的兒子繼承就是伯爵,以此類推,賈家也是這樣。榮國府的情況,第一代榮國公賈源,第二代榮國公賈代善,但到了第三代賈赦卻是一等將軍。所以有人覺得很奇怪,公爵就算降一等,也該是侯爵,怎麼一下就降到了將軍。還有人煞有介事寫文章來解釋說明,實在讓人笑掉大牙。因為在《紅樓夢》裡,所有重要的人物、事件都是有現實中的真實原型。只要對清朝的爵位制度有所瞭解,就知道曹雪芹一點沒有寫錯。不說皇親宗室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這些爵位,功臣勳貴的爵位,從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同奉恩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同奉恩輔國公)。所謂“入八分”是指顯示身份,包括朱輪、紫韁、背壺、紫墊、寶石、雙眼、皮條、太監等八種鹵簿器物,“不入八分”就是沒有這八種鹵簿器物,不入八分的公爵不用在京當差,也不必住在京裡。
接下來就是鎮國將軍(相當於正一品武官)、輔國將軍(相當於正二品武官)、奉國將軍(相當於正三品武官)奉恩將軍(相當於正四品武官),這四級爵位每一級又細分為三個等級,如一等鎮國將軍、二等鎮國將軍、三等鎮國將軍。知道了清朝的這個爵位制度,就很清楚了,第一代賈源是不入八分鎮國公,第二代賈代善是不入八分輔國公,所以這兩位都稱為國公。而第三代賈赦就是鎮國將軍(正一品),完全沒毛病。再接下來,賈赦的兒子承襲爵位,就是輔國將軍(正二品)了。再回到賈寶玉,他是根本輪不到襲爵的。因為他的父親賈政是賈代善的次子,按照古代的禮法制度,只能是嫡長子襲爵,所以是長子賈赦襲爵。不過,榮國府的情況有點特別,長子賈赦繼承了爵位,而次子賈政卻繼承了家產。當然,這在真實的現實中,曹家就有這樣的情形,這裡就不展開說了。連父親賈政都沒有爵位,就更別說賈寶玉了。有人會說,賈寶玉還是國舅呢。賈寶玉的姐姐賈元春是鳳藻宮尚書、賢德妃,是皇帝的嬪妃。但是按照古代的禮法,她只能算是皇帝的妾室,只有皇帝的正妻(也就是皇后)的兄弟才能算是國舅,稱賈寶玉是國舅,實在是太抬舉他了,最多隻能私下這麼說說,不能擺在檯面上說的。有一次,王熙鳳稱呼賈璉國舅爺,是夫妻間的說笑打趣。就如《紅樓夢》裡,賈探春說自己的舅父是王夫人的哥哥九省統制王子騰,而不能說生母趙姨娘(賈政的妾室)的哥哥是自己舅父。
再加上賈寶玉從來不在八股上下功夫,對科舉毫無興趣,所以指望他像林如海那樣高中功名,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的仕途基本上是一片暗淡。只不過是正在走下坡路的貴族大家庭裡的小宗(長房算大宗)的公子,他的人生就是提籠架鳥的八旗閒散貴族子弟。這和正處在上升期的林家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當然由於林如海過早去世,又沒有子嗣,導致林家就此敗落。林家偌大的家產也全被賈府“吃了絕戶”,具體經辦人就是為林如海操辦後事的賈璉。如果林如海還活著,賈寶玉要娶林黛玉,絕對是高攀了,林如海大機率是不會答應的。即便林家要和賈家再度聯姻,也只會考慮有襲爵資格的賈赦的長子賈璉——也就是王熙鳳的丈夫璉二爺,或者是寧國府有襲爵資格的賈珍,當然,賈珍的年紀比林黛玉大多了,不太可能。而賈珍的長子賈蓉,輩分又不對了。算起來賈蓉是林黛玉的侄子,他得叫林黛玉姑媽。所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木石奇緣,從封建禮法上來看,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並不是門當戶對,在榮國府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賈寶玉,是完全配不上林黛玉的。而王夫人、薛姨媽力主的“金玉良緣”,是高攀賈寶玉的。林黛玉的家世、地位遠比薛寶釵要高,如果林如海不死,林黛玉是要參加選秀的,很有機會嫁入皇室。
相比之下,最初薛寶釵進京就是為了選秀,但她的家世只能是參加內務府選秀,就算選上了也只是當個宮女,而不是嬪妃,和林黛玉的選秀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但是林如海一死,林黛玉的美好前途就徹底破滅,只能在賈府寄人籬下,實在令人唏噓。賈母堅決主張“木石奇緣”,一方面是看到賈寶玉和林黛玉青梅竹馬感情深厚,另一方面也是心疼林黛玉,希望依靠賈府來庇護這個已經父母雙亡可憐見外孫女。這也是老祖宗對自己最喜歡的孫子和外孫女的一片苦心。(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