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到了年底,總會進行算賬盤點來評估一年經營的得失。對於身處戰爭旋渦的烏克蘭來說,如今的國家已經是千瘡百孔,而年末大盤點,烏克蘭和美國進行一系列對賬,卻再度捅出來勁爆新聞,揭開了美國軍事援助烏克蘭的最後一塊遮羞布。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2月1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接受採訪時稱,烏克蘭實際所獲得的來自美國的支援遠低於美方聲稱的數額。按照美方公佈的資料,自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經美國國會批准的美國對烏軍援規模已經達到1770億美元。而澤連斯基表示迄今為止,烏克蘭僅僅收到了750多億美元,有1000億美元“神秘蒸發”。
美國是軍援烏克蘭的第一大“金主”,也是烏克蘭能夠堅持戰爭的最大依仗。為了扶持這個“代理人”,美國在資金和武器援助上可謂是不遺餘力。據西方媒體計算,近3年來,美國國會批准的援烏資金已經超過1700億美元。按理說,有了這筆龐大的援烏資金,烏克蘭在戰場上足以有出色的表現,但澤連斯基明確說烏克蘭沒有收到這麼多錢,這表明美國軍援烏克蘭的水很深,其中有不少貓膩。
按照此前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公佈的資料顯示,在超過1700億美元的所謂援烏資金中,只有1060億美元直接用於烏克蘭,大多數是以武器支援的形式。其中,有600多億美元的資金撥給了美國與戰爭有關的其他各種專案。這也意味著,真正用的俄烏戰場的美援少之又少,所謂對烏軍事援助,真正養肥的是美國的一系列軍工企業。
美國出錢,錢還在美國花,這就是美國軍援烏克蘭的本質。按照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和美國企業研究所2024年初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的“援烏資金”中至少有70%被留在美國,再加上美政府採購存在很多貓膩 ,這讓很多美國軍工企業在操作過程中可以大賺特賺。其中,坐地起價是最普遍的現象。
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戰場上急需的武器彈藥價格開始直線上升,美國軍工企業將很多武器賣出了高價。以“海馬斯”火箭炮系統為例,其2014年的市場價僅為350萬美元,到了2022年已經漲到了430萬美元。甚至,美國軍工企業還將大批退役裝備高價轉賣給烏克蘭。以美製防地雷反伏擊車為例,美軍目前已經大規模退役,但在轉售給烏克蘭時其單價依然高達470萬美元/輛。
靠著美國政府和軍工複合體的深度合作,大批援烏資金又迴流到了美國本土。如今,特朗普重返白宮,他本身就推崇開源節流,不願意繼續援助烏克蘭。眼看著烏克蘭大廈將傾,特朗普又動起了做生意的腦筋。當地時間2月3日,特朗普公開表示他希望確保獲得烏克蘭稀土礦的供應,以換取美國繼續向該國提供援助。
自中國發起一系列反制措施以來,美國面臨的“稀土危機”越來越嚴重,對其國防工業等多個產業造成嚴重影響。為此,美國政府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新的稀土供應渠道。烏克蘭在歐洲擁有最大的鈦和鋰儲量,這些稀土材料正是戰鬥機、智慧手機等製作業的關鍵組成部分之一。據西方初步估算,目前烏克蘭的稀土儲備價值11萬億美元,這自然是美西方國家眼中極為誘人的蛋糕。
事實上,對於本國的稀土資源,澤連斯基也早有待價而沽的打算。早在2024年9月,澤連斯基就在華盛頓發表了“烏克蘭勝利計劃”,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烏克蘭與西方合作伙伴共同開發利用該國自然資源。
在出賣國家資產方面,澤連斯基向來是出手闊綽。可以說,俄烏戰爭打了近3年,澤連斯基已經把烏克蘭90%的國有企業都賣了,自然不在乎繼續出售稀土資源。只不過,從目前俄烏戰場態勢來看,俄軍在烏東戰場勢如破竹,這讓澤連斯基已經失去了做買賣的本錢,因為烏克蘭超過70%的稀土儲量位於俄羅斯控制的頓涅茨克、頓巴斯等地區,以烏克蘭目前的軍事實力來說,想要收復這些失地顯然是天方夜譚。
即便美國和烏克蘭真的在稀土開發上達成合作,美國的“稀土危機”也很難有所緩解。因為近年來全球範圍內不斷有新的稀土礦被發現,美國的確找到了不少潛在的合作物件,但空有資源,卻在開採冶煉方面被中國卡脖子。資料顯示,中國稀土產量佔全球70%,而可冶煉分離卻佔全球的90%。簡單來說,中國不僅有全球最大的稀土儲量,還掌控著稀土出口的上游主導權,再加上核心冶煉技術掌握在我們手中,美國想要繞過中國重建稀土產業鏈,只能是痴人說夢,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