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摘要:2025年春節檔動畫影片《哪吒之》大為火爆,不但拿下春節檔票房冠軍,還一路高歌猛進,登頂中國電影票房冠軍(截至2月8日24時票房已經突破75億)。這就來聊聊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哪吒的身世和名字由來。
2025年春節檔動畫影片《哪吒之魔童鬧海》大為火爆,不但拿下春節檔票房冠軍,還一路高歌猛進,登頂中國電影票房冠軍(截至2月8日24時票房已經突破75億)。這就來聊聊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哪吒的身世和名字由來。哪吒是明代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的重要角色,是由玉虛鎮教奇寶“靈珠子”投胎轉世,闡教傳人之一,奉師祖元始天尊法旨下世保周滅商,成為陳塘關總兵李靖與殷夫人第三個兒子,民間因此俗稱“哪吒三太子”,其實這個叫法很有問題,太子就是皇儲,怎麼會有“三太子”之說?再說哪吒只是陳塘關總兵李靖的兒子,怎麼能稱之為“太子”?李靖是唐朝初期著名的戰將,他在隋末唐初的戰爭中表現出超凡的軍事才能,在神話傳說中,李靖和佛教中的毗沙門天王的形象融合,被尊稱為托塔天王。
哪吒是李靖的第三個兒子,上面有大哥金吒和二哥木吒,按照中國古代兄弟取名的慣例和規律,第三個兒子應該叫水吒,或者因為哪吒善於用火,也可以叫火吒,為什麼叫哪吒呢?哪吒這個名字的由來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哪吒降生時,左手有個“哪”字,右手有個“吒”字,所以取名“哪吒”。第三種說法,這個名字是由他的師父所起,“哪”字源自“儺”,意為驅除疾病和災難,“吒”字則表示怒吼,恫嚇邪惡的意思。“哪吒”兩字結合起來,就象徵著能夠驅除魔鬼和災難的巨大力量。太乙真人根據哪吒的命運為她取了這個名字。第三種說法,“哪吒”源自梵語,在古印度神話中,有一個名叫“那吒俱伐羅”的夜叉天神。這個天神是孩童形象,但擁有強大的神力。在佛教中,他被視為佛法的守護神,保護佛法不受外敵侵擾。佛教傳入中國以後,“那吒俱伐羅”也逐漸本土化,逐漸演變成“哪吒”的形象。
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哪吒是靈珠子轉世投胎,母親殷夫人懷孕三年六個月,才生下一個肉球,父親李靖以為是妖孽,就用劍劈開肉球,結果裡面有個嬰兒正是哪吒,一落地就能跑,就有神通。後來太乙真人登門道賀,收他為徒,並給他取名“哪吒”。七年後,哪吒在東海邊的九灣河中洗澡,用混天綾翻江倒海,攪動了龍宮,用乾坤圈把巡海夜叉打死,還與的三子敖丙發生衝突,不但打死敖丙,還抽了敖丙的龍筋。東海龍王上天庭告狀,結果被哪吒在天庭寶德門暴打了一頓,還被他扯下四、五十片龍鱗。隨後東海龍王召集西海龍王、南海龍王和北海龍王,聯名奏準玉帝來拿李靖夫婦問罪時,哪吒說: “‘一人行事一人當,豈有子連累父母之理!”為了不連累雙親,他斷臂剖腹,剔骨還父,割肉還母。師父太乙真人趕來,用蓮花荷葉給哪吒塑造了全新的身體,使她得以復活。這樣,哪吒就徹底擺脫了肉胎凡身,由於無魂無魄,也不是血肉之軀,所以免疫一切攝魂攻擊,不懼任何瘟疫病毒侵害。這段故事,1979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拍攝了動畫片《哪吒鬧海》有很生動的描述。
哪吒在神話傳說中的形象也很鮮明,臂套乾坤圈、身圍混天綾、腰掛豹皮囊、手使火尖槍、腳踏風火輪,如果變身為三頭六臂,還能手持陰陽劍、方天畫戟、金磚、九龍神火罩等多種武器,武藝高強法力超凡。所以,在封神演義中,被元始欽點為先鋒官。在民間,這個形象是很深入人心,在1961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經典動畫片《大鬧天宮》中,出現的哪吒形象,就是中國民間最傳統的典型形象。在新的《哪吒》系列動畫片中,對哪吒的形象進行一些新的藝術加工,和傳統形象有了一些差異,但還是被觀眾所接受所認可。儘管形象上和傳統有所變化,但是哪吒內心的那種面對強敵依然不屈,敢於抗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鬥爭精神,還是深得觀眾的認可和喜愛。(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