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誕生於19世紀末的中國知識分子,魏巖壽在內憂外患的時代,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服務社會、報效國家,展現了傳統科研工作者堅定的民族精神和無私的奉獻精神。
撰文 | 羊
1900年9月3日,浙江省鄞縣(今寧波)的一個紳士家庭燈火通明,隨著一聲啼哭,一個男嬰呱呱墜地。
父親魏伯楨是當地的名流。兒子魏巖壽也打小天資聰慧,考取了上海南洋中學。這是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新式中學,走出過許多了不得的人物。
勤學苦讀,光陰流轉。自南洋中學畢業後,魏巖壽考取政府公費入日本京都大學化學工程科深造,師從當時日本微生物化學權威喜多源逸教授。
魏巖壽丨來源:百科
1926年10月,泛太平洋學術會議第三次會議在日本東京召開,魏巖壽以大學生的身份,作為我國留日學生組織中華學藝社的代表與竺可楨、任鴻雋、翁文灝、胡先驌等中國科學社代表一起參會。
他向會議提交了第一篇研究報告,《兩種新的致東方木結構房屋腐朽的黴菌》(Two new kinds of mould putrefying wooden houses in theorient)。直到目前,這仍是我國關於非醫學微生物學的第一篇試驗研究報告。他的研究從起初,就致力於將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科學研究相結合。
1927年,魏巖壽畢業回國。彼時正是風雲突變波濤洶湧的局勢,“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浩浩蕩蕩的國民革命烈火從廣州卷向長江流域。
由於父親的原因,魏身上流淌著革命軍的血液,他當即加入北伐的號召,在國民革命軍的技術單位服務。然而,一如歷史書上所寫,由於反動派的攪擾,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中途夭折,他自此專心學術研究。
中國第一篇Science
1927年,魏巖壽就職於上海國立衛生實驗所,擔任研究員。
此後,他兼職於上海勞動大學農學院農藝化學系工作,帶領學生們從事我國最早的傳統發酵食品中微生物的分離和研究工作。
屋外正是國民政府統治下的風雨飄搖之際,科學界裡出現了石破天驚的大事。
1929年美國Science雜誌刊登了一篇來自大洋彼岸的文章,題為“A new species of mono-mucor, mucor sufu, on Chinese soybean cheese”。海內外轟動,Science這個頂級自然科學學術刊物第一次出現了中國科學家的名字!而這篇文章正是魏巖壽的手筆。
來源:Pubmed
魏巖壽發現了中國豆腐乳中一種新的單孢黴菌物種 Mucor sufu,它的菌絲能夠滲透到豆腐乳的中心,將其轉化為具有特殊風味的豆腐乳。此外,研究還發現,這種單孢黴菌在浙江省和江蘇省生產的豆腐乳中都存在,這在歷史和生物學上都具有重要意義。
毛黴丨來源:WikiPedia
文章還提到了Puccinia graminis鏽菌的異交性研究,以及Puccinia helianthi鏽菌的異交性證據。
這是我國第一篇用現代科學方法詳細記述腐乳製造過程的論文。
來源:文參考獻
他分離出的擬青黴種類還受到了青黴菌專家湯姆(C.Thom)的關注。湯姆在 1930年出版的《青黴菌》(The Penicillia)專著中,收錄了這一新發現的擬青黴種類。這進一步證明他在微生物學領域的卓越貢獻和深厚學術造詣。
大丈夫以學識衛國,如此而已
1931年,魏巖壽與他的學生方心芳一起,開啟了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研究。他們的目標是深入探索中國傳統食品醬油的發酵過程,並嘗試從中分離出關鍵的微生物菌種。
憑藉豐富的經驗和知識,魏巖壽帶著方心芳日夜研究、分析,最終成功地在醬醪中分離出了數種酵母菌。這一發現標誌著中國科學家首次從傳統發酵食品中分離出工業微生物菌種。
這一開創性研究不僅為中國工業微生物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全球發酵工程領域帶來了新的啟示。
在那個救亡圖存的年代,有識之士的研究總心繫家國天下。
抗戰期間,為了解決能源緊缺的問題,作為中國酒精廠總工程師的魏巖壽,在技術上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革新。在炮火轟鳴的艱難環境中,他成功為國家的交通運輸提供了寶貴的能源。
魏巖壽利用甘薯作為生產酒精的原料,並採用純種酵母菌發酵,大大提高發酵效率。這種創新生產方法不僅解決了戰時物資短缺的問題,還開闢了中國酒精生產業的新篇章。
他領導的酒精廠在當時大後方起到了示範作用。
據史料記載,魏巖壽在四川內江建立的酒精廠在1942至1944的3年時間內,生產了約1萬6千千升酒精,佔資源委員會提供給抗戰所需酒精的13.8%。
這個數字至今提起仍令人驚歎!在那個生產條件極端困難的時代裡,每一升酒精都是戰略物資,關係前方的戰事調動,更是一個個軍民性命的保障。
中國科學的開拓者
魏巖壽,中國第一代現代微生物學家,以其深厚的學術造詣和卓越的科研成果,為中國微生物學和發酵工程領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他用一身學識寫作15卷鉅著《應用微生物圖譜》,將各類微生物知識娓娓道來,為科研、教學乃至產業部門提供重要參考。
他一生致力於研究我國傳統發酵技術,並以此為己任。作為研究腐乳最系統、最深入的科學家,他在1968年完成的腐乳研究《技術總結報告》,在當時具有最高水平,直到如今也是有關方面的重要參考資料。
作為一個誕生於19世紀末的中國知識分子,魏巖壽在內憂外患的時代,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服務社會、報效國家,展現了傳統科研工作者堅定的民族精神和無私的奉獻精神。
魏巖壽生平除讀書做實驗外,無任何嗜好。
這種專注與執著精神令人敬佩。他的學生於70年代在美國建立了魏巖壽教授基金會,定期組織學術活動,並獎勵優秀學生,這是對魏巖壽最好的紀念與傳承。
在魏巖壽去世50年後的今天,我們依舊能在中國臺灣的市場上見到他當年開發的幾種酒品,如紹興酒等。一口入喉,好似耳邊又傳來當年的炮火轟鳴。
參考文獻
[1] 青寧生. 我國首位在 Science 上發表論文的微生物學先驅 —— 魏巖壽 [J]. 微生物學報,2006,(04)
:509-510.DOI:10.13343/j.cnki.wsxb.2006.04.001
[2]https://cn-ferment.com/news/show.php?itemid = 771&page =
[3]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D%8F%E5%B2%A9%E5%AF%BF/9806165#reference-1
[4]http://www.cnjiuzhi.com/baike/2324.html
[5]https://seuaa.seu.edu.cn/2008/0114/c1671a25628/page.htm
[6]https://mp.weixin.qq.com/s/JrwkL2 Gr0t7B4Bry9C-MYQ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生物學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