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壓只會加速自主程序。
文 | 華商韜略 東木褚
美國再次加碼對華晶片限制。
12月2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域性(BIS)釋出公告,對136家中國公司進行貿易管制,這是近三年來針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第三次無端打壓。
雖然2.0還沒開始,晶片戰爭已經硝煙再起。
【山雨欲來】
臺積電終於拿到了66億美元的建廠補貼。
11月15日,美國商務部發布訊息,根據《晶片法案》直接向臺積電發放補貼,新聞稿中引用了總統拜登的講話:
“兩年前,我簽署了《晶片法案》,並親自到亞利桑那的晶片工廠宣佈,臺積電將為美國人創造就業,為我們的供應鏈提供支撐。半導體是美國發明創造的,我們曾經制造了全世界40%的晶片,現在只剩10%,並且沒有先進製程的晶片。”
“四年前上任時,我就決心改變這一現狀,如今兌現了這項承諾,透過私企近4500億美元的投資,為美國帶來了12.5萬個製造業工作。其中,臺積電將為亞利桑那帶去650億美元的投資和三座最先進的晶片工廠。”
在加速給臺積電“發錢”的前一天,拜登在白宮會見了候任總統特朗普,與八年前特朗普跟奧巴馬橫眉冷對的會面相比,這一回可謂“賓主盡歡”。
拜登對特朗普說:“歡迎回來,期待順利交接。”後者也表示了感謝,倆人聊了兩個小時,白宮新聞秘書透露:“特朗普是帶著問題清單過來的。”
無論是否出現在清單中,拜登大機率會提及《晶片法案》,因為它是二戰後美國對產業政策干預力度最大的法案,甚至被媒體稱為美國史上最偉大的法案之一。
《晶片法案》分為晶片和科學兩大部分,一是527億美元投向半導體企業,二是未來10年提供約2000億美元的經費用於科研,重點偏向人工智慧、量子計算和機器人等領域。
作為即將離任的總統,《晶片法案》也是拜登最在意的“工業政策遺產”,而特朗普此前對該法案的評價是:“太糟了,政府白白拿出數十億美元給外國公司,還不如增加關稅的效果好。”
一些分析認為,拜登趕在年底前“花光”500億美元補貼,是為了防止明年1月20日特朗普繼任後廢除《晶片法案》,事實並非如此。
《晶片法案》是在美國兩黨高度認同的基礎上獲得國會透過的,而特朗普一貫的極限施壓是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絕非要把臺積電趕走。
在兩位總統的一唱一和之下,臺積電加快了建廠的速度。
臺媒報道,臺積電2025年第一季度的董事會將在美國召開,是其成立37年以來首次在海外開董事會,而亞利桑那美國工廠的量產時間也定在了明年一季度。
歸根到底,拜登任內延續了特朗普對中國科技的打壓政策,而且有過之無不及,對於新一輪晶片管制,美商務部長雷蒙多如此評價:“這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嚴厲的控制措施。”
明年1月20日,特朗普將正式開啟第二個任期,他帶給全球半導體行業的衝擊已經顯現。
2024年至今,美國應用材料公司、荷蘭阿斯麥、日本東京電子等三家代表美國、歐洲和日本的半導體裝置供應商經歷了過山車般的業績起伏。
上半年,來自中國的訂單量大增,三家公司的業績大幅上升,阿斯麥中國市場的收入佔比一度到了49%,美國應用材料和東京電子分別為43%和41%。
下半年風雲突變,市場認為,如果特朗普勝選,將進一步升級制裁措施,全球半導體裝置市場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中國半導體企業紛紛調整策略,縮減訂單,三家公司的銷售和股價從暴漲轉為暴跌。
山雨欲來風滿樓,中國半導體企業該如何應對馬上到來的特朗普2.0呢?
【全力突圍】
2018年,特朗普發起對中國的科技封鎖,突如其來的禁售和制裁讓人措手不及,中興創始人侯為貴拖著行李箱緊急赴美協商禁令、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溫哥華轉機被捕等事件仍然歷歷在目。
愕然之後,在強力政策和國內市場的支援下,中國半導體產業丟掉幻想,開始全力突圍,中芯國際、長江儲存、華為海思、長鑫儲存等半導體企業迅速崛起。
2014年至今的十年間,中國的半導體自給率從14%上升到了23%,預計2027年能接近27%。
十年前,當三星電子的晶片向20納米制程進發時,中芯國際還只能生產40奈米,如今它已經穩定量產14奈米,並將在未來10年內縮小與臺積電和三星的差距,突破10奈米以內的中高階製程。
推動半導體行業持續取得突破的,是2014年成立的國家大基金,目前已進行到了第三期。
大基金一、二期分別在2014年和2019年募資1387億元和2041.5億元。
一期公開投資公司23家,累計有效投資專案為70個左右,主要投向晶片製造領域,包括IC製造(67%)、設計(17%)、封測(10%),裝置材料(6%);
二期側重應用,已有995億元投向晶圓製造的裝置和材料,扶持效果顯著,至2023年底,中國以26%的晶圓產能位列全球第二,僅次於臺積電的46%。
今年5月,大基金第三期註冊成立,註冊資本為3440億元,超過了前兩期的總和,除了延續對半導體裝置和材料的支援,很可能聚焦高頻寬儲存器(HBM)以及動態隨機儲存器(DRAM),AI晶片所需的高頻寬儲存器也出現在美國對華的新一輪管制產品名單中。
不管從企業還是產業層面來看,美國對中國的科技封鎖都是收效甚微的。
2015年,中國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的發展戰略,美國研究機構追蹤了其中10項關鍵領域的200個目標,發現完成率高達86%,特別在無人機、光伏、石墨烯、高鐵以及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做到了全球領先。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積體電路產品出口同比增長22%,出口積體電路2209億個,同比增長11%。
2023年6月,華為釋出了旗艦手機Mate 60 Pro,其搭載的由中芯國際製造的國產7奈米晶片引發關注,美國媒體第一時間拆機檢測,併發文質疑:“美國對華技術限制失效了嗎?”
據路透社報道,華為計劃在2025年一季度量產對標英偉達的人工智慧晶片“升騰910C”,目前已送樣給部分科技公司,並接受訂單。
無論特朗普1.0還是2.0,都會讓中國的科技發展面臨更嚴峻挑戰,但從過去幾年看,挑戰也帶來更大地反擊力度,逼著中國以更大決心和投入追趕,直至最終成功。
而若美國繼續高壓制裁,更大的壓力恐怕會是美國自己:讓一眾美國科技企業或受其制約的相關企業放棄巨大的中國市場,某種程度說無異於自廢武功。
【先做生意】
上個月,臺積電舉行了每年一度的運動會,93歲的張忠謀也去了,由於臺積電在2024年取得了破紀錄的業績,他對公司表示祝賀,讓CEO魏哲家給每個人發獎金,然後話鋒一轉:
“五年前,我說臺積電已成為地緣政治的兵家必爭之地。三年前,我在臺積電美國工廠的移機典禮上說,在先進半導體的領域,全球化已死,自由貿易已死。
現在,我們真正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在這樣的環境中,臺積電的挑戰,就是繼續謀求發展。”
其實,“繼續發展”不僅是臺積電、阿斯麥以及三星等巨頭的願望,更是全世界半導體行業所盼望的,大家都在尋求“擱置爭議,先做生意”的辦法。
所以在11月18日北京舉辦的半導體國際博覽會上,既有來自材料、裝置、設計、製造、封測和下游應用等全產業鏈環節的550餘家國內參展企業,也有美國、日本、韓國半導體組織的代表。
韓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安基賢副會長說得很實在,他預計今年中韓半導體貿易額將增長到688億美元,但也為未來的四年擔憂:
“因為很多複雜的因素,各國共同參與的半導體制造供應鏈愈發的不穩定。如果沒有辦法滿足技術需求或者是保持穩定的供應鏈,半導體產業會受到嚴重的損害。想要避免這種局面的出現,各國需要更多地相互合作。”
解鈴還須繫鈴人,再入白宮的特朗普本質上是個生意人,最看重實際利益,對於半導體來說,互惠合作的收益遠比脫鉤斷鏈的收益大。
首先,美國想獨自完成半導體產業鏈的“本土化”,光是前期投資就需要至少1萬億美元,《晶片法案》那點兒錢根本不夠;
其次,全球半導體裝置和材料的生態系統大部分在亞洲和歐洲,而歐洲正在為新一輪貿易戰做準備,材料和裝置的出口勢必會受到加徵關稅的影響;
最後是半導體人才的短缺。美國半導體協會SIA測算,美國半導體的人才缺口可能高達6萬到7萬人,到2030年,半導體全產業鏈的技術崗位缺口將達到140萬個。
除了開展合作,再怎麼科技封鎖也不能在短時間憑空變出100萬個工程師,在“把生意攪黃了”和“大家都有得賺”之間,生意人會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選擇。
長著華人面孔、留學美國創業的英偉達CEO黃仁勳,前兩天被授予香港科技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他在授予儀式上提問:
“當前的AI大語言模型,比如ChatGPT,擅長理解認知層面的智慧,但對物理層面所知甚少,物理層面涉及機電技術,諸位知道哪裡最適合AI的全面進化嗎?”
接著,他自己說出了答案:“大灣區,這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同時擁有機電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的地區。日本和德國是機電強國,但在人工智慧方面落後太多。”
中國的晶片產業至今仍與美國有巨大差距,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將永遠落後。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調查顯示,21世紀之初,64個全球新興核心技術,美國領先60個,但到2023年,64個領域,除了晶片相關領域仍由美國主宰,中國已有57個位居領先地位。
事實上,在國家和企業的持續努力下,我國晶片產業鏈快速補齊短板並追趕先進的步伐正越來越快,同2018年相比,也已擁有了完全不同當日的格局和底氣。
華為終端BG CEO何剛近日即對外表示,華為最新發布的Mate 70系列,其每顆晶片均已具備國產能力,實現了晶片100%國產化,雖然其全新麒麟9020處理器在晶片工藝方面仍與世界領先標準依然存在差距,但華為已透過軟硬一體化最佳化,將整機效能做到消費者實際體驗的無差別感。
就在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域性(BIS)釋出公告,對136家中國晶片相關公司進行貿易管制的第二天,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中國網際網路協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通訊企業協會便集體發聲,強調全球合作的同時,呼籲國內加大對自主晶片的採購並謹慎採購美國晶片。
底氣與反制意味已是相當明顯。
這也意味著,美國對中國的打壓,只會加速我們利用好已有技術與市場優勢,實現晶片自主追趕的程序。甚至可以說,特朗普如果繼續一意孤行,不但會讓更多美國企業在當下錯失中國市場機遇,也將因為倒逼中國晶片產業的自主程序,而失去未來。
【參考資料】
[1]《特朗普上臺對中國半導體的影響》聯合早報
[2]《全球半導體裝置巨頭業績不佳 對華出口管制效應顯現》亞洲日報
[3]《特朗普執政後“晶片法案”的存廢猜想》第一財經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涉及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