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八號3名航天員返回地球已經1個多月了,為何還沒訊息?三位航天員葉光富、李聰、李廣蘇在幹什麼?多久才看得到呢?
的確,這時間有點長一樣,但其實也不是什麼驚訝的訊息。
同時,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進入中國空間站之後,做了什麼?接下來還要執行什麼任務呢?下面就詳細看看,不得不說。
返回後,為何還沒訊息?
沒錯,從時間上來說,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葉光富、李聰、李廣蘇已經返回1個多月了。
不過,返回之後,大家就沒有看到他們的訊息出現,除了在返回東風著陸場之後,我國進行了介紹任務成果等之外。
過後,三位航天員就像是消失了一樣,沒有任何的動靜了,為何還沒訊息?三位航天員葉光富、李聰、李廣蘇在幹什麼?
其實大家針對我國航天任務比較瞭解的話,就知道三位航天員在返回之後,在做什麼,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身體恢復”。
由於地面的環境與太空環境不一樣,長時間航天員在失重環境之中,就會出現身體上的變化。
比如: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體液頭向轉移、骨骼肌萎縮和骨鈣質流失等變化。
而在返回地球之後,又將從失重的環境轉移到重力環境之下,這個時候,航天員的身體需要逐漸地恢復和適應。
所以,不少人在看到航天員返回東風著陸場的時候,就會快速開啟對航天員的檢查。
其次在檢查之後,還將送往專門的身體恢復中心,進行身體上的恢復,而且恢復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隔離恢復階段,用時約3-4周,主要目的是消除飛行中對身體的不利影響,促進基本功能恢復。
第二階段為療養恢復階段,用時約一個月,確保航天員身心全面恢復。
第三階段恢復觀察階段,用時約4個月,航天員將在這個階段陸續開展各類訓練,經過約半年的恢復,航天員將轉入正常任務訓練。
所以,只有在全面恢復之後,航天員們才會公開亮相,然後與大家見面。
雖然神舟十八號航天員返回1個多月時間了,但還是在恢復之中,在恢復之後,我國會舉行釋出會,到時候他們的訊息就不會斷增多,這就是原因。
這也說明了航天員們執行任務還是挺辛苦的。
由於航天員們的身體情況不一樣,可能每個乘組恢復時間存在差異化,所以,多久亮相,大家以我國航天中心為準就行。
而對於神舟十九號來說,也在繼續執行任務之中,並且接下來還有更多的任務。
中國空間站被撞後,神舟十九號航天員將首次出艙加防
沒錯,對於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而言,在太空執行任務也是1個多月了,並且完成的任務也不少。
已經開展了空間科學實驗和試驗、空間站平臺照料、自身的健康維護與保障和出艙準備等工作。
而接下來乘組將實施出艙活動,進行空間站空間碎片防護裝置安裝等多項任務。
三名航天員按計劃完成了艙外航天服的定期檢查維護及貯存狀態設定等工作,確保其狀態良好。
當然,對於空間站被撞,這不是什麼新問題了,我國已經先後3個乘組執行過該任務了。
在此前的執行過程之中,中國空間站遭遇多次撞擊,而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就出艙進行了修復,而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也進行多次出艙,然後進行空間站加防。
這一次,神舟十九號航天員將首次出艙加防,也說明了我國對空間站安全問題非常在意。
所以,後續這可能是一個持續性出艙的任務,只不過,到底會做到什麼程度,這個還是未知數。
而且,未來我國空間站還要進行升級,那麼對空間站的防護,在不同的乘組上,也會再次出現。但作為太空實驗平臺,肯定也期待早點升級,然後進行空間站的實力提升。
同時,本身我國建設空間站之後,也全面推動國際合作了,未來會有更多的國家參與,不僅是載人飛行任務上,還有專案合作上,我國也會全面推動。
並且從已經公佈的情況上,第一批次中國空間站科學合作實驗,已經宣佈了印度,日本等17個國家入選。
所以,後續在第二批次,第三批次等合作上,也會看到更多的國家合作,那麼,在大規模的實驗任務之下,肯定需要更大的空間站來承受才行,這就是好處。
好,回到空間站的任務上,神舟十九號進行出艙加防,這也讓很多人有一個疑惑。
明明有預警系統,為何中國空間站還被撞擊?
的確,中國空間站是存在預警系統的,並且不僅是空間站組合體上,還是地面系統預警等都是存在的,那為什麼空間站還會被撞擊呢?
其實這個並不意外,因為太空的垃圾非常多,還在不斷地增加之中。
根據在2023年公佈的一項資料顯示,美國航天局(NASA)指出,人類跟蹤的太空碎片大約有3.46萬個,但軌道上可能還有1.3億個碎片由於體積太小而無法準確探測,70%距地球表面約2000公里。
而且這還是此前統計的資料,而隨著2024年太空發射的不斷增加,可能太空垃圾已經更多了。
而建立在這樣的問題之下,太空垃圾帶來的航天器威脅必然也會加大。
雖然說有太空預警系統,但有些太空垃圾也是防不勝防的。
就如國際空間站也是如此,其飛船,機械臂等都遭遇過,你說他們有預警系統嗎?
也是有的,但就是沒有辦法做到全面的防禦,這完全是正常的情況。
所以,大家不要驚訝,只有看未來會不會加強太空預警系統的實力,可以做到極其微小的微粒監控。
如果可以做到,那也可以減少其影響,這就是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