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面新聞記者 | 周姝祺
介面新聞編輯 | 陳小同
華為與奇瑞共同推出的智選車品牌智界陷入“難產”疑雲,雙方合作的摩擦被擺在了明面上。
介面新聞從接近奇瑞的人士處瞭解到,智界首款車型S7的延遲交付與核心零部件相關,同時奇瑞和華為之間存在協同研發機制配合問題。
另據行業媒體汽車公社援引奇瑞星途相關人士說法,由於華為無法按期交付關鍵零部件,導致了智界S7整車下線延遲。介面新聞注意到,切換到新平臺的阿維塔12、智界S7以及問界M9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延遲交付。
華為終端BG智選車業務部總裁汪嚴旻公開表示,智界S7交付困難的一大原因,是採用了新的平臺、供應鏈和技術,供應商的產品初期良品率未達到大規模量產的要求,導致某些零部件及軟體拖了生產的後腿。
華為商城的購買介面已經不顯示智界S7的交付時間。一位鴻蒙智行銷售人員向介面新聞透露,目前下訂需要等待12至14周,銷售層面並不清楚延遲交付的原因。而在半個月前,智界S7的等待時間為4至6周。
另外,介面新聞從消費者處獲悉,問界M9原定於1月26日前完成首批2000輛交付目標,但現已推遲至2月26日。鴻蒙智行銷售向介面新聞提供的理由是前期訂單積壓過多。截至2月2日,問界M9累計大定數量為4萬輛。
另一受核心零部件供應影響的車型是阿維塔12,其交付時間為3至7周。為保證供應,該品牌工會已經呼籲內部員工暫緩提車和下單,這在激烈爭奪車輛訂單的當下極為少見。
產能也是制約智界S7爬坡的關鍵因素。介面新聞獲悉,智界S7由奇瑞超級二工廠生產,直到2023年底才完成首車下線,此時距離智界S7上市已過去1個月。
華為與奇瑞之間的合作摩擦,加劇了智界交付困境。一份網傳的聊天記錄截圖顯示,奇瑞分管副總在公司內部群發郵件,痛斥華為方對奇瑞沒有基本的尊重,後提出辭職。
據垂類媒體第一電動車網報道,該位高管正是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製造事業部總經理韓必文,負責與華為對接。因華為方的不配合導致智界S7大面積延遲交付,自身承受巨大壓力而辭職。
奇瑞官方否認了與華為合作不順的傳聞,高管離職也並非因為合作專案的原因。但據介面新聞了解,奇瑞內部對於華為在智界專案上佔據研發及生產上主導權而感到不滿。
一位接近奇瑞的人士向介面新聞分析稱,與賽力斯的高配合度相比,奇瑞很難接受由華為主導造車。一方面奇瑞近兩年自身銷量提升明顯,對華為依賴程度較低,另外奇瑞需要向華為支付技術授權費和渠道費,很難從智界專案中獲得足夠多的利潤。
傳統汽車公司很難適應這種地位的轉換,過去數十年的造車歷史裡,它們都處於產業鏈的核心位置。但在智慧電動化時代,三電系統和智慧軟體正在成為新的利潤池,後者正是科技企業進入汽車行業的方向,而利潤池的歸屬權也將決定產業鏈上的話語權。
奇瑞也很難像賽力斯一樣,為配合造車讓華為參與到供應鏈之中,甚至包括對核心供應商的重整挑選。這是傳統汽車公司過去數十年造車過程中建立的重要資源力量。這種做法隱藏的危機是,換不掉的供應商或許很難達到華為期待的質量標準。
介面新聞此前報道,已經提車的部分車主反饋智界S7存在品控問題。有車主剛提到車就發現新車存在尾燈對不齊、縫線不齊、把手內陷、軟體BUG等故障。
華為的壓力在於,需要透過智界證明能夠同時經營多個品牌,協調好彼此的生產關係與資源分配。華為已經將原有的智選車業務升級為鴻蒙智行,合作伙伴包括賽力斯、奇瑞、北汽和江淮。
與此同時,華為車BU團隊也在積極開拓新客戶,也將分散華為研發資源。介面新聞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為了開拓汽車公司業務訂單,華為基本上與全國各大汽車廠商都有過溝通洽談合作,包括三大央企、三大地方國企以及新勢力。近期,華為宣佈與嵐圖達成戰略合作。
智界S7的交付已經成為了羅生門事件。唯一可以確認的是,華為沒有走穩鴻蒙智行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