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航空 通航發展 低空經濟
字數:3493 閱讀:10分
作者:湖南省低空空域協同執行管理委員會原辦公室主任羅建軍
低空經濟是以低空空域為依託,以通用航空產業為主導,涉及低空飛行、航空旅遊、支線客運、通航服務、科研教育等眾多行業的經濟概念,是輻射帶動效應強、產業鏈較長的綜合經濟形態。2021年2月,低空經濟概念首次寫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將低空經濟打造為戰略性新興產業,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發展低空經濟。根據中國民航局資料,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已經超過5000億元,2030年有望達到2萬億元。
當前,低空經濟熱潮已經席捲神州大地,但從整個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來看,低空經濟大發展必須突出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要夯實兩個基礎條件
顧名思義,低空經濟是以低空空域為依託,以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的經濟形態,所以必須具備兩個先決基礎條件:要有想飛可飛的低空空域,即飛行活動要飛得起來;要有通達的通用機場網路,即飛行活動要落得下去。
一要有想飛可飛的低空空域。低空空域通常指3000米以下的空域範圍,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權在軍方。2010年以來,我國已先後組織實施三輪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以湖南為代表的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率先在全國實現了省域低空空域分類劃設、全域覆蓋、動態釋放、靈活使用。但從全國來看,低空空域管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如低空空域釋放程度不足、空域使用審批管理流程複雜、軍地民協同執行管理機制仍需健全等,這些極大限制了低空經濟發展。2023年12月,國家釋出的《國家空域基礎分類方法》,首次將低空G類(300米以下)、W類(120以下)劃分為非管制空域,為低空空域充分使用釋放空間提供了依據。當前,軍地民要建立常態化低空空域協同執行管理機制,在原來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礎上,對G類、W類空域進行規劃,並與原來的空域劃設方案充分結合起來,對低空空域實施精細化管理,充分有效釋放各類應用場景所需空域,服務好空中交通,保障低空經濟產業發展。
二要有通達的通用機場網路。通用機場廣義上通常涵蓋跑道型通用機場、直升機起降點、無人駕駛航空器和電動垂直起降器(eVTOL)起降場等,是供各類低空飛行器起降的場地,是低空經濟發展的關鍵性基礎設施。截至2023年底,我國備案在冊的通用機場451個(其中A類跑道型通用機場105個),而美國擁有約2萬個,巴西擁有4000餘個。我國通用機場數量少,遠遠不能滿足發展需求。
下一階段,要加大通用機場建設投入力度,超前規劃、逐步建設滿足低空經濟發展需求的通用機場網路。
一是推進跑道型通用機場網路建設。儘快建設一批跑道型骨幹通用機場,形成支撐低空經濟發展的跑道型通用機場網路;到2035年,實現每個縣市區都有一個跑道型通用機場。
二是建設覆蓋全域滿足各類需求的直升機起降點。當前要抓緊建設一批與生產、應急、旅遊緊密關聯的直升機起降點,滿足各類發展需求;到2035年,實現每個行政村有一個直升機起降點,在行政村及以上政府機關、縣級以上醫院、3A級以上景區、高速服務區建設直升機起降點,形成覆蓋全域的直升機起降點網路。
三是佈局建設垂直起降場。在社群、街道、城鎮佈局垂直起降場;到2035年,形成滿足人民群眾日常生活需求的垂直起降場網路。四是建設一批臨時起降點。支援企業、個人有序建設一批臨時起降點,作為通用機場網路的有效補充。
二、要聚焦兩條發展賽道
低空經濟說到底是以通用航空為核心的關聯經濟形態的綜合體。而通用航空包括傳統通航和新興通航,二者各有優勢和短板。發展低空經濟,單純聚焦某一個賽道不能全面釋放低空經濟活力,要從新興通航和傳統通航兩大賽道同時發力。
一要大力發展新興通航。新興通航,指以無人駕駛航空器、電動垂直起降器(eVTOL)等為載具的低空飛行活動,具備垂直起降特徵,可在城市、鄉村、山地、島嶼等場地起降,具有不受起降場地限制的優勢。由於我國跑道型通用機場數量少、保障能力弱,不依賴傳統跑道起降的新興通航應運而生,逐步在農林噴灑、電力巡線、航拍攝影等領域取代傳統通航作業飛行,並在近些年取得快速發展。截至2023年底,我國民用無人機註冊數量126.7萬架,民用無人機全年總飛行時間達2311萬小時,2020—2023年的複合增長率分別達49.7%、23.4%、17.4%,發展十分迅速。在國際局勢風雲變幻和國家大力推進新能源、智慧化、數字化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時代,集全方位攻擊和無人攻擊為戰爭形態和綠色環保、AI智慧、技術創新等多種要素於一體的無人機、eVTOL等新興通航,將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下一個重大風口。當前,要大力推廣無人機在快遞物流、城市治理、監測巡查等應用場景,研發無人機在現代戰爭條件下的應用,積極拓展eVTOL在旅遊觀光、城際短途通勤、城市空中交通等方面的應用,進而帶動無人機、eVTOL研發製造產業鏈的集聚發展。
二要因地制宜發展傳統通航。傳統通航,指以固定翼飛機、直升機、滑翔機和動力傘等為載具的低空飛行活動。儘管新興通航發展形勢十分迅猛,但傳統直升機、固定翼等航空器依靠其飛行載重量大、續航時間長、技術成熟度高等固有優勢,具有不可替代的應用優勢,不能看到新興通航的快速發展而忽視傳統通航。例如,傳統通航在地面交通欠發達地區開展低空運輸、在沿海地區海上應急救援、石油工人運輸等業態仍具有比較優勢和不可替代性;依託建設成網的跑道型通用機場,可利用固定翼飛機構建中短途低空物流網,終端與無人機物流連通,打造覆蓋“最後一公里”的低空物流網路體系。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傳統直升機在低空觀光(本場飛行)、航空運動、應急搶險、醫療急救、森林防火、作業生產等方面仍會保持較為快速的增長。截至2023年底,我國傳統通航飛行器保有量約3173架,完成飛行約135.7萬小時,其中載人載客等消費類飛行佔比13%左右,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傳統通用航空總飛行量達2550萬小時,其中以私人飛行為主的消費飛行在美佔比超過60%(1530萬小時),我國傳統通航尤其是私人飛行業務仍有巨大發展潛力。下一階段,要緊密結合我國地面交通資源、地區經濟發展基礎和民生保障需要,持續發展壯大低空物流、通勤飛行、低空旅遊、航空運動、應急救援、航空培訓、飛行體驗等傳統通航產業。
三、要攻克兩大技術難點
通航製造是大型高階製造業,從一個側面代表了一個國家制造業發展水平。我國通航製造業已基本建立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機身材料、整機制造等均已實現國產化,但部分零部件特別是發動機、航電系統等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率較低,仍然大量依賴國外進口,在低空經濟大發展過程中,容易被外國“卡脖子”,亟須下大力氣攻克兩大技術難題。
一是活塞式通航發動機。近些年來,我國通航產業快速發展,尤以無人機、eVTOL發展迅猛,在產業鏈條上,在通航新材料、新能源應用上有重大突破,但是無論是國產的“運五”“初教六”,還是引進生產的“塞納斯”“鑽石”等固定翼飛機,所使用的發動機基本上為國外進口的Lycoming(萊康明)及Rotax(羅泰克斯)系列活塞式發動機,我國研發生產的通航活塞發動機在效能、可靠性方面還落後於外國產品。當前,中航發南方工業、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蕪湖鑽石航空發動機公司等雖然在進行通航活塞發動機的研製工作,並已取得了較大突破,例如蕪湖鑽石航發自主研製的AEC2.0L航空重油活塞發動機,不僅填補了中國完全自主的適航通用航空發動機的空白,並已在部分國產通航飛機上列裝。但是在整個通航產業中,活塞式發動機整機制造仍然處於較為落後局面,亟需重點攻克並實現國產替代。
二是通航航電系統。航電系統包括感測器、機載計算機和伺服作動裝置等,透過飛行器上的感測器、執行機構和計算機等裝置,對飛行器的飛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測和調整,以保證飛行器穩定、安全地完成飛行任務,是飛機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在通航飛機航電系統領域,目前國外廠商佔據主導地位,如霍尼韋爾、羅克韋爾柯林斯、泰雷茲等知名公司,國內單位參與程度有限,主要供應商為中航電子、中國電科等央企,其中中航電子是我國 C919 大型客機重要航電子系統供應商,已經具備了較強的航電系統研發製造能力,未來隨著研發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有望在通航飛機航電系統領域搶佔部分市場份額。雖然當前在無人機、eVTOL航電系統方面,華明航電、獅尾智慧、邊界智控等國內企業正在積極研發並取得一定成效,但傳統通航航電系統仍然需要持續發力,奮力打破被國外技術“卡脖子”的局面。
聲 明:原創文章,歡迎聯絡獲取轉載授權,並註明來源通航線上;轉載文章,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平臺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絡我們更正或刪除。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本平臺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