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夥伴在安裝新硬碟之後會發現,電腦上顯示的容量要比自己購買的容量小,而且容量越大的硬碟,缺失的容量越大,那麼是誰偷走了你的儲存空間呢?
答案就在於硬碟和作業系統之間使用了不同的儲存換算方式。硬碟製造商使用的是十進位制儲存單位,也即1000的倍數,在這裡1KB等於1000位元組;而作業系統使用的是二進位制儲存單位,也即1024的倍數,這時候1KB就變成了1024位元組,導致兩者出現了差異。
讓我們以一個1TB(1,000,000,000,000位元組)的硬碟為例,來說明容量差異的計算方法。在硬碟製造商這裡,標識容量 = 1TB = 1,000,000,000,000位元組,而當硬碟安裝到電腦上之後,計算方式又變成了實際容量 = 1TB ÷ 1024 ÷ 1024 ÷ 1024 ≈ 931GB,所以容量越大的硬碟,差值就越大。
換算方式的不同其實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計算機因為採用二進位制所以用2的10次方進行換算,而國際單位普遍採用10的3次方進行換算,也就是說,每換算一次,就會有一部分儲存空間的差異產生,差異也就越明顯了。
早期電腦的儲存空間都很小,1KB代表的是1000位元組還是1024位元組沒有那麼重要,但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儲存空間已經大到了TB甚至更高的級別,差異已經非常影響使用者的使用了,於是出現了新的標準。
在10的三次方這裡,除了KB變為kB之外,其他仍然沿用此前的單位,而2的10次方需要在兩個字母之間加入一個小寫的i,也就是1 KiB代表1024 B,而1 kB則代表1000 B,更大的單位包括MiB和GiB,以此類推,並納入國際技術標準中。
標準雖然制定了,但是實現起來仍然有難度,時至今日,電腦和手機系統仍然採用的是KB這樣不符合國際標準的用法,而硬碟廠商也仍然“我行我素”地使用著1KB=1000B的換算方式,最後受到影響的還是消費者們,希望未來廠商能達成一致,讓我們不要再受硬碟容量的困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