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國家遵循一夫一妻的婚姻模式,我國亦是如此。然而,追溯至民國時期,我國確立此制度的歷程不足百年。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一夫多妻(妾)制度才是主流。
一夫一妻製作為人類文明進步的象徵,強調了性別平等,無疑是文明程序中值得推崇的制度。
但若從生物學角度審視,這一制度似乎潛藏著若干不利之處,可能涉及男性生殖器官的退化,甚至可能影響到整個人類種族的智力水平。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觀點?一夫一妻制背後潛藏的副作用令人驚訝。
生物學者進行相關研究時,並非以人類為實驗物件,而是以醋蠅這一種類為實驗材料,執行了所謂的“舔狗實驗”。
那麼,什麼是舔狗實驗呢?簡而言之,這是一種探尋如何迅速獲得交配權利的方法。實驗需要對多代醋蠅進行觀察,僅透過一兩代是難以得出結論的。
實驗結果令人意外,經過對數代醋蠅的觀察,研究者發現,雄性醋蠅在尋找交配物件的速度上的能力呈下降趨勢。生物學者認為,缺乏競爭導致了雄性醋蠅認知能力的減退。
當然,我們無法對人類進行世代綿延的實驗觀察。心理學家卻有提出:人類智力的提升源自於個體間不斷的角逐。在求愛過程中的競爭,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智力的進化。
目前,我們尚無法透過具體實驗精確驗證一夫一妻制是否真的對智力有影響,但該制度對人類進化的影響不容忽視。
我們知道,男性生殖器官不含骨骼,全部由海綿體構成,並未形成陰莖骨(實際上,最初是存在陰莖骨的,但在進化過程中逐漸消失)。
生物學者認為,男性生殖器官失去陰莖骨與倡導的一夫一妻制之間可能存在一定關聯。那麼,這種說法的依據何在?
在此,我們簡要探討一下丁丁骨(陰莖骨)。
在動物界,許多雄性動物都具備陰莖骨,有的動物陰莖骨異常長,例如雄性海象的陰莖骨能達到60CM。
對於海象而言,這樣的陰莖骨對其性競爭力的提升至關重要,還助於延長交配時間。
相較之下,人類的交配時間相對短暫,尤其是古代人類,通常只需兩三分鐘即可完成交配。這是由當時的生活條件所決定的,古人類無法在潛在危險環繞的環境中過度投入到交配行為中。
因此,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類的丁丁骨逐漸消失(或者說退化),古人類無需依賴丁丁骨以獲得更長的交配時間。
一些生物學者認為,現代的一夫一妻制可能影響了人類未來的進化,因為該制度缺乏必要的競爭。根據達爾文的進化理論,自然界是嚴酷的,只有透過不斷的競爭,優秀的基因才能得以傳承,即所謂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然而,也有生物學者對這種觀點持保留態度。他們認為,人類的智慧同樣是自然選擇的產物。人類區別於其他物種的顯著特點是我們的智慧,以及人類從野蠻走向文明的程序。
我們透過繁衍來傳承人類文明,但人類不再僅僅是生育的工具,我們有著更加崇高的目標。